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1篇
  免费   378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23篇
基础医学   127篇
临床医学   1084篇
内科学   113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73篇
综合类   3645篇
预防医学   1344篇
药学   1787篇
  30篇
中国医学   1133篇
肿瘤学   16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844篇
  2013年   892篇
  2012年   968篇
  2011年   1052篇
  2010年   950篇
  2009年   820篇
  2008年   874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患者住院费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2014年3年间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患者380例,应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方程等统计学分析。结果3年的住院平均费用呈逐年增高趋势(F=12.71,P<0.01),住院日、医疗付费方式、药费、手术费是影响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 P<0.01)。结论控制住院费用的关键仍在于缩短住院日、确定适宜的医疗付费比例、降低药费和手术费用上,建议继续科学研制临床路径,丰富我国本土化DRGs预付费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在宫颈癌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归入宫颈癌组;同时选取同期60例子宫肌瘤病人及60名健康女性为对照,分别归入子宫肌瘤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占CD4+CD25+细胞数量的百分比,比较3组间的差异;分析宫颈癌病人CD4+CD25+CD127-Treg外周血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的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CD4+CD25+百分比显著高于子宫肌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子宫肌瘤组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D4+CD25+CD127-Treg/CD4+CD25+T百分比在宫颈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有无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CD4+CD25+CD127-Treg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可初步评估宫颈癌的进展情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3.0 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高聚焦超声(HIFU)早期疗效评价.方法 33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单发肌瘤20例,多发肌瘤13例,共59个,患者平均年龄(34.3±8.7)岁,所有患者均于HIFU术前及术后1 d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并定量测定肌瘤、肌壁HIFU术前、后T2压脂、T2WI、T1WI平扫及增强扫描信号值,并计算肌瘤最大消融区面积,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59个肌瘤于HIFU术后在T1WI增强扫描序列均出现无强化的消融区,平均消融率达70.9%.MRI增强扫描消融区T1信号值与术前比较明显减低(P<0.01).术后消融区在T1平扫像上呈不同程度高信号,T2像上消融区范围显示不明确,但T2信号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MRI平扫所见术后T1信号增高区1.0 cm)肌壁T2压脂信号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3.0 TMRI增强扫描可以直观、准确的显示肌瘤消融区,T1术后高信号区可以显示肌瘤HIUF术后坏死区,可以评价消融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子宫肌瘤患者信号通路分子及MMPs、IL-6、IL-10及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患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全切除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因宫颈CINⅢ级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分子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MMP-2、MMP-7、MMP-9、IL-6、IL-10的含量,S-P法对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抗氧化信号通路分子ARE、Nrf2含量分别为(79.31±15.24)、(83.53±16.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35±27.17)、(173.41±20.15),增殖信号通路分子Ras、JNK、ERK含量分别为(87.36±13.75)、(92.16±15.31)、(95.47±15.03),高于对照组的(23.69±3.61)、(35.16±6.37)、(34.73±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MMP-2、MMP-7、MMP-9含量分别为(35.24±3.78)、(25.74±4.63)、(38.56±4.39),均低于对照组的(84.57±17.39)、(94.75±16.57)、(85.73±17.41),观察组IL-6、IL-10水平分别为(28.96±0.68)、(16.37±6.42),低于对照组的(39.18±1.56)、(13.25±2.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CD8+及CD4+/CD8+细胞水平分别为(39.63±9.64)%、(29.24±7.62)%、(1.32±0.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9.82±8.75)%、(38.72±6.21)%、(1.96±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s、IL-6、IL-10及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可早期预测子宫肌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影像方法括超声、CT和MRI,本文对各种影像学评估方法进行综述,特别是超声、MRI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影像评估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结果 2组治疗后孕酮、雌二醇、黄体生成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最大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降低孕激素水平,抑制雌、孕激素作用,并缩小子宫肌瘤体积,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辅助肠道准备后,行腔内超声检查子宫肌瘤的图像观察。方法将76例临床诊断多发子宫肌瘤欲行腔镜剔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做肠道准备后,行腔内超声检查,对照组行常规腔内超声检查。2组结果分别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检查结果在浆膜下肌瘤及瘤后小肌瘤图像的清晰度和测量准确性均有提高,与手术结果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辅助腔内超声检查多发子宫肌瘤,弥补了普通腔内超声检查受肠气干扰在浆膜下小肌瘤等方面的漏误诊情况。对临床宫、腹腔镜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血管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及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部分切除术患者34例为观察组,同期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7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比较,对照组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更年期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部分切除术优于传统次全子宫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经腹彩超以及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到该院进行经腹彩超以及经阴道彩超检查的216例妇女的检查结果。先经腹彩超检查子宫后,再行经阴道彩超检查。结果将诊断的结果与术后的病理检查以及术后随访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216例患者中,术前经腹彩超诊断出178例,其中浆膜下肌瘤65例;肌壁间肌瘤86例;黏膜下肌瘤27例。肌瘤最大9.8 cm×8.5 cm,最小0.7 cm×0.7 cm。诊断符合率为82.4%。术前经阴道彩超诊断202例肌瘤,其中浆膜下肌瘤70例;肌壁间肌瘤99例,黏膜下肌瘤33例。肌瘤最大10.4 cm×9.0 cm,最小0.5 cm×0.4 cm。诊断符合率为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经阴道彩超与经腹彩超相比,具有更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实效性以及对机体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0月12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80例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卵巢功能、围绝经期并发症,并对比术后出血量、疼痛度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93.7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2,P=0.574),复发率观察组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7,P=0.016);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SH、E2、L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情绪波动大、潮热、失眠等围绝经期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5.00%,与对照组2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67);观察组术后出血(5.24±0.84)分、压迫感(4.71±1.08)分、盆腔疼痛(4.97±1.20)分,与对照组相近,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活动时间为(9.17±2.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74±4.27)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4,P=0.001)。结论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临床效果均较好,但动脉栓塞治疗复发率低,对机体影响如卵巢功能等影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