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规律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规律及其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1995-2004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共71020例孕妇中的410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5.78%(4107/71020),其中重度子痫前期为27.78%(1141/4107),轻度子痫前期为72.22%(2966/4107)。(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胎盘早剥为1.68%(69/4107),DIC为1.36%(56/410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为1.05%(43/4107),肾功能衰竭为0.97%(40/4107),脑血管意外为0.58%(24/4107),溶血、肝酶升高、低血小板计数(HELLP)综合征为0.51%(21/4107)。(3)孕产妇死亡:孕产妇均死于多重并发症,死亡率为0.19%(8/4107),死亡专率为11.26/10万(8/71020),死亡病例中,脑血管意外4例次(17%,4/24),HELLP综合征2例次(10%,2/21),DIC3例次(5%,3/5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1例(2%,1/43)。(4)围产儿死亡:围产儿死亡率为3.01%(130/4319)。死亡病例中,孕产妇发生胎盘早剥33例(43%,33/77),HELLP综合征10例(42%,10/24),DIC22例(34%,22/64),肾功能衰竭11例(25%,11/44),脑血管意外6例(24%,6/2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8例(16%,8/49)。结论(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胎盘早剥、DIC、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HELLP综合征。(2)致孕产妇死亡的并发症依次为:脑血管意外、HELLP综合征、DIC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3)致围产儿死亡的孕妇并发症依次为: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DIC、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发生率变化趋势及经规范治疗后的不同类型糖代谢异常的母、儿结局。方法 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共1490例,按照糖代谢异常情况分为糖尿病合并妊娠79例(DM组),妊娠期糖尿病777例(GDM组,其中A1型355例,A2型316例,分型不明106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634例(GIGT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组的母、儿结局进行分析,并对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同期分娩的19013例糖代谢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 (1)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总发生率为7.3%,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一阶段即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发生率呈缓慢增长,平均为4.3%(376/8739);第二阶段即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发生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平均为10.8%(445/4133);第三阶段为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基本稳定于8.9%(678/7640)。(2)3组糖代谢异常孕妇总的巨大胎儿、子痫前期、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12.1%(180/1490)、9.5%(141/1490)和9.4%(140/149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1)。3组糖代谢异常孕妇子痫前期、早产、宫内感染、羊水过多、酮症的发生率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糖代谢异常孕妇围产儿总死亡率为1.19%(18/1513),其中,DM组为4.93%(4/81),显著高于GDM组的1.14%(9/787)和GIGT组的0.78%(5/645)(P〈0.05)。而且,DM组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及转诊的发生率均高于GDM组和GIGT组(P〈0.01)。(4)3组1505例新生儿中仅有0.6%(9/1505)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均发生于早产儿。结论 (1)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应重视提高对孕期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处理。(2)经过孕期规范化管理,巨大儿、子痫前期和早产仍是糖代谢异常孕妇最常见的并发症,DM孕妇的母、儿合并症显著高于GDM和GIGT孕妇,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该类型糖尿病孕妇管理。(3)新生儿RDS已不再是新生儿的主要合并症。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异位妊娠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评价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有生育要求的171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对其中65例实施肌内注射MTX(药物组),106例行输卵管切除术(手术组)。结果:药物组中,在经过1或2个疗程MTX化疗后,彻底治愈51例,治愈率为78.5%,平均治疗时间为21±7天。手术组,治愈率为100%。随访2年,两组再次宫内受孕的成功率药物组45.1%,手术组51.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肌内注射MTX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是一种安全而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其治疗后再次宫内受孕的成功率与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轻创对着床相关因子及IVF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轻创术对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及分子机理。方法:对120例不孕症患者行IVF140周期,随机分为行子宫内膜搔刮轻创术组60例(A组)及对照组60例(B组),采用内膜微活检的方法,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胞饮突,免疫组化定位及半定量检测白血病抑制因子(LIF)、骨桥蛋白(OPN)。再将对照组未孕患者中的20例行轻创术(B2组),重复IVF,并进行相关因子测定。结果:A组和B组相关因子分别为:胞饮突丰富占63.33%和36.67%、LIF6.07±1.33和4.94±2.26、OPN6.36±1.49和5.28±2.06、单胚种植率27.8%和14.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行轻创术前后比,分别为:胞饮突丰富10%vs50%,LIF4.50±0.82vs6.33±1.25,OPN5.06±0.98vs6.83±1.46,轻创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妊娠与否分组后,妊娠组(n=62)与非妊娠组(n=78)相关因子分别为:胞饮突丰富54.84%和25.64%,LIF6.94±1.03和4.24±1.84,OPN7.31±0.85和4.5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IF与OPN间呈正相关。结论:胞饮突、LIF、OPN是子宫内膜着床期重要的相关因子,它们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紧密相关。而轻创术可增强3者的表达,从而提高胚胎种植率,改善IVF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13例,以发病孕周34周为界限,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56例(早发型组)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257例(晚发型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等指标。结果:早发型组患者在终止妊娠孕周、延长孕周时间、住院时间、入院时血压、24小时尿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等方面与晚发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病情严重,围生儿预后不佳,应根据母胎情况,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6.
前置胎盘发病相关因素及期待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发病的相关因素、诊断、治疗方案及母儿的预后.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前置胎盘患者196例分为轻度组(48例)及重度组(148例);出血组(124例)及无出血组(72例),对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处理方式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将该院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前置胎盘患者90例设为病例组,90例正常胎盘者设为对照组,对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前置胎盘主要发病因素有:高龄、经产、肥胖、过多的宫腔操作、剖宫产及人流术后6个月内妊娠;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促使重度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升高;出血组与无出血组在诊断孕周、结束孕周及期待治疗天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术中出血部位缝扎处理重度前置胎盘更有利;重度组与轻度组新生儿体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置胎盘的类型不能预测妊娠结局,避免过多的宫腔操作,期待疗法,延长胎龄,适时终止妊娠,保证生存质量,以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外来孕妇与本地孕妇产前检查和妊娠结局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上海户籍与非上海户籍孕妇围产保健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流动人口平产分娩点对改善外来孕妇围产期保健状况、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浦江分院流动人口平产分娩点及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528例孕妇。分为分娩点非上海户籍、五院非上海户籍和五院上海户籍3组。结果:分娩点外来孕妇产前检查覆盖率为92.98%,仅次于综合医院沪籍孕妇,但产检4次以上的比例不足1/3,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分娩点调查对象的妊娠结局普遍好于综合医院的外来孕妇,剖宫产率仅为21.10%,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两组外来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随产检次数的增加而减少,来自分娩点孕妇的低体重儿、过期产的发生并未因产检次数增加而得以抑制。结论:通过普及产前检查,流动人口平产分娩点在改善外来孕产妇妊娠结局方面有成效。但外来孕产妇仍缺乏足够的围产保健,应进一步加强系统产前检查和提高质量,切实改善外来流动人口的母婴保健状况。 相似文献
8.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时间及妊娠结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时间及其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2周)病例,按入院后期待治疗时间分为3组,A组(35例)治疗时间≤48h;B组(36例)治疗时间7~10d;C组(35例)治疗时间≥14d.比较不同期待治疗时间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包括围生儿结局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围生儿死亡情况:A组早产儿死亡6例(17.14%),B组2例(5.56%),C组2例(5.71%).A组早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B、C组(P<0.01).(2)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胎盘早剥、肾功能衰竭、子痫.A、B、C 3组胎盘早剥发生率分别为:8.57%、8.33%及20%,肾功能衰竭及子痫发生率分别为:5.71%、5.56%及8.57%,上述指标C组均高于A、B组(P<0.05).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严密监测下期待治疗7~10d可明显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改善围生儿结局,而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多胎减胎后双胎妊娠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IVF-ET中多胎妊娠减胎术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IVF-ET治疗后直接双胎妊娠124例(A组)和IVF多胎妊娠减为双胎妊娠43例(B组),比较二组孕期流产率、早产率、胎儿出生体重、胎儿畸形率、新生儿死亡率、胎盘粘连和产后出血等。结果:早期流产率A组8.1%,B组25.6%;晚期流产率A组16.9%,B组9.3%;总流产率A组25%,B组34.9%;A、B组间流产率有显著差异(P<0.01)。A、B组平均孕周(36.6±2.2周vs36.0±2.9周)、第一胎胎儿出生体重(2678.0±510.3gvs2542.5±454.8g)和第二胎胎儿出生体重(2393.4±496.8gvs2297.5±501.0g)间无统计学差异;A、B组间在母体并发症发生率、胎儿畸形率、新生儿死亡率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VF-ET中多胎减为双胎妊娠与IVF-ET中直接双胎妊娠相比,早期流产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逐渐进展的致命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有极高的孕产妇死亡率,治疗非常棘手。现围绕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就肺动脉高压概况、妊娠时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风险评估、治疗选择和妊娠结局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