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8篇 |
免费 | 14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妇产科学 | 32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31篇 |
内科学 | 68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34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405篇 |
预防医学 | 70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17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61篇 |
肿瘤学 | 43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122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55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76篇 |
2010年 | 112篇 |
2009年 | 111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2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采用单纯放疗(3D-CRT)与同步放化疗的生存情况.方法 收集86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由于医疗费用或者家属要求只能采取单纯放疗治疗的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同步放化疗45例,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疗效、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95.5%和85.3%,1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88.9%和60.9%,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期满,86例患者中共有66例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其中观察组中有31例(68.89%),对照组中有35例(85.36%),2组复发和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于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并能够提高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8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奈达铂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CIK进行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不良反应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4+/CD8+比值在治疗后均提高,且研究组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放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结论 同步放化疗联合CIK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力,能够提高患者的耐受力,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能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同步或序贯放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初治接受同步或序贯放化疗的85例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45例同步放化疗患者列入A组,40例序贯放化疗患者列入B组。A组采用放疗同步紫杉醇、顺铂化疗,B组采用单纯放疗,放疗结束后行紫杉醇、顺铂化疗。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为三维适型放疗,剂量60Gy/30f。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和1、2年生存率。结果:8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随访率100%。A组与B组有效率分别为73.3%和50.0%(P﹤0.05);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1.1%和30.0%(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2.2%和42.5%(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37.8%和17.5%(P﹤0.05)。A组≥Ⅲ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Ⅲ~Ⅳ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6.7%、11.1%和28.9%,B组分别为5.0%、10.0%和27.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均可耐受。结论: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的疗效优于序贯放化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同步放化疗是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4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测定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CEA、CA125、VEGF水平,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同时比较观察疗效与血清CEA、CA125、VEGF水平的关系.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血清CEA、CA125及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有效25例(CR 5例,PR 20例),无效15例(SD 7例,PD 8例),有效组治疗后血清CEA、CA125及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效组治疗后血清CEA、CA125及VEGF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清CEA、CA125、VEGF水平变化可作为肺癌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宫颈癌中晚期患者血液毒性以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宫颈癌中晚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化疗方式,设同步放化疗为观察组,序贯放化疗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放化疗前血液毒性相关指标及放化疗后2、4周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放化疗前及放化疗后2、4周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放疗前血液中血红蛋白、白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放疗后2、4周血液中血红蛋白、白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放疗前SCC-AG、CEA、CA50、CA724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放疗后2、4周观察组SCC-AG、CEA、CA50、CA72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较序贯放化疗能够较大程度提高对宫颈癌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在接受同步放化疗时骨盆骨髓保护与急性血液不良反应的关系及与其相关的剂量指标.方法 选取进行治疗的宫颈癌患者300例,其中接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174例,接受单纯放疗的患者126例.在对患者进行放疗前,勾画每位患者的骨盆骨髓,计算患者骨盆骨髓受到10、20、30、40、50 Gy照射的体积百分数和骨髓受照的平均剂量.研究宫颈癌患者骨髓照射体积及平均剂量与急性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手术方式、病理类型与急性血液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患者骨盆骨髓受到10、20、30、40、50 Gy照射的体积中位数分别为91.24%、82.05%、60.54%、37.75%、13.35%,骨盆骨髓平均受照剂量为34.10 Gy.接受单纯放疗的126例宫颈癌患者中,发生1~4级急性血液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为45例、58例、15例、8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74例患者中,发生1~4级急性血液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为35例、76例、54例、9例.V10≥90%、V20≥75%、V30≥59.2%、V40≥37%及骨盆骨髓平均受照剂量≥34.10 Gy的宫颈癌患者急性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V10﹤90%、V20﹤75%、V30﹤59.2%、V40﹤37%及骨盆骨髓平均受照剂量﹤34.10 Gy的宫颈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及V10、V20、V30、V40是接受放疗患者急性血液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论 V10≥90%、V20≥75%、V30≥59.2%、V40≥37%的宫颈癌患者急性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V10、V20、V30、V40可以对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发生急性血液不良反应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p53蛋白、MMP2的表达与同步放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2年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NSCLC患者89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根据P53蛋白表达与否分为阳性组(41例)与阴性组(48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率及治疗前后血清MMP2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阳性组患者RR为53.66%(22/41),显著低于阴性组的75.00%(36/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阴性组MMP2水平为60.9±23.4μg/mL,显著低于阳性组的75.5±31.7μ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平均生存期为17.3±4.6月,显著低于阴性组的31.4±5.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5,P<0.00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NSCLC患者组织p53蛋白表达、血清MMP2的表达与同步放化疗疗效及生存期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NSCLC患者p53蛋白、血清MMP2的表达与同步放化疗疗效均呈显著负相关,且与生存期也呈显著负相关,对治疗NSCLC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Ⅱ 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同步放化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过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术前同步放化疗组(26例)和单纯放疗组(30例),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 与单纯放疗组比较,同步放化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恶心及呕吐发生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但经过对症处理,不影响治疗进程.与单纯放疗组比较,术前同步放化疗组3年的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3年生存率提高(P<0.05),而1年的局部复发率、1年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Ⅱ 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同步放化疗可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含高危因素宫颈癌根治性术后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毒性。方法180例宫颈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具有高危因素,并于术后3~4周行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案:研究组(TP组)为紫杉醇135~150 mg/m2 d1+顺铂25~30 mg/m2 d1~3,每3周1次同步化疗。对照组(P组)为顺铂35~40 mg/m2,每周1次同步化疗。全组病例采用相同放疗方案:总放疗剂量45~59 Gy,1.8~2.2 Gy/次,4~5次/周。主要研究内容为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5年无瘤生存率(DFS)、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FDMS)、5年总生存率(OS)以及毒性反应。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期33个月(1~84个月),未能观察到研究组较对照组可以提高无瘤生存期、无局部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研究组和对照组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5.4%和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而研究组治疗期间37.8%的患者出现了3/4级白细胞下降,44.4%的患者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结论与顺铂相比,紫杉醇联合顺铂辅助同步放化疗未能提高含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总生存率,但它具有提高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优势,而且除了血液学毒性外,其毒副作用整体可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细胞生物疗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了解该治疗方法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同步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免疫治疗组、同步放化疗序贯DC-CIK免疫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免疫水平以及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细胞免疫治疗能够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以及临床有效率,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细胞免疫治疗以及同步放化疗序贯DC-CIK细胞免疫治疗均能够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水平。此外,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细胞免疫治疗能够降低单纯同步放化疗导致的粒细胞水平降低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但可能导致患者发热的发生。结论:同步放化疗交替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较单纯同步放化疗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