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卵裂期活检对胚胎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的活检方法、活检时机和活检细胞数对胚胎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剩余的形态学分级为Ⅰ级的胚胎 1 54个 ,对其中第 1阶段的 66个胚胎分别行化学法 (2 6个 )、机械法 (2 0个 )取出 1个卵裂球 ,并设对照 (2 0个 ) ;对第 2阶段的 88个胚胎分为用化学法取出 2个卵裂球 (44个 )和对照 (44个 )。观察记录活检时胚胎细胞数、活检时间、活检后卵裂球是否退化、活检后胚胎体外发育情况及囊胚总细胞数。结果 (1 )化学法的活检时间为 (2 31±2 0 )s,明显短于机械法的 (2 62± 2 3)s(P <0 0 1 ) ;而囊胚形成率为 65 % ,高于机械法的 35 % (P<0 0 5)。(2 ) 6 细胞胚胎的囊胚总细胞数为 (44± 4)个 ,低于 7~ 8 细胞胚胎的 (49± 5)个和≥ 9 细胞胚胎的 (50± 6)个 (P <0 0 5) ;细胞融合的≥ 9 细胞胚胎活检后不仅囊胚形成率 (2 0 % )低于对照 (67% ,P<0 0 5) ,且活检后卵裂球退化率 (50 % )高于无细胞融合的胚胎 (1 7% ,P <0 0 5)。 (3)取出 1个或 2个卵裂球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和囊胚总细胞数与对照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而 6 细胞胚胎取出 2个卵裂球后囊胚形成率 (1 /8)低于对照 (5/8,P <0 0 5)。结论 化学法活检比机械法更为快速、安全 ;合适的活检时 相似文献
2.
卵裂期胚胎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及其与胚胎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卵裂期胚胎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soluble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 sHLA-G)的表达,并探讨sHLA-G的表达与胚胎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标记法,检测177个卵裂期胚胎sHLA-G的表达情况.结果 177个卵裂期胚胎中,101个卵裂期胚胎有sHLA-G蛋白表达,sHLA-G的总表达率为57.1%(101/177).其中双原核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卵裂期胚胎sHLA-G的表达率为66.2 %(90/136),三原核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卵裂期胚胎sHLA-G的表达率为26.8 %(11/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原核受精卵发育形成的1级卵裂期胚胎sHLA-G 的表达阳性率为64.3%(18/28),2级卵裂期胚胎为91.7%(66/72),3级卵裂期胚胎为16.7%(6/36).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原核受精卵发育形成的Ⅰ级卵裂期胚胎sHLA-G的阳性率为88.9%(32/36),与双原核受精卵发育形成的Ⅰ级卵裂期胚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原核受精卵发育形成的≤4个细胞的胚胎sHLA-G的表达率为56.7%(34/60), 5个细胞及6个细胞的胚胎为67.9%(36/53),7个细胞及8个细胞的胚胎为87.0%(20/23),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裂期胚胎有sHLA-G蛋白表达;且sHLA-G表达与胚胎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3日冻融胚胎合适的移植策略。方法:收集在本院行卵裂期(第3日)冷冻胚胎移植(FET)的3 694个周期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移植胚胎数将患者分为移植1枚胚胎组(A组)、2枚胚胎组(B组)和3枚胚胎组(C组)。依据患者年龄分别再分为不同的年龄组(1组<35岁、2组35~39岁、3组≥40岁);另根据胚胎质量分优质胚胎组和非优质胚胎组。结果:A、B、C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3.03%、43.95%、40.18%,A组与B组间及A组与C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1、A2、A3 3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8.34%、18.84%、8.33%,A1与A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B1、B2、B3 3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13%、34.50%、15.23%,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1、C2、C3 3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5.24%、36.63%、16.67%,C1与C3组间以及C2与C3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临床妊娠率在A、B、C组≥40岁亚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组中移植优质胚胎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非优质胚胎者(P<0.01)。结论:第3日FET周期中,应依据患者年龄和胚胎质量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移植方案。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囊胚培养是否能够筛选出更加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降低胚胎的早期流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单纯输卵管因素或/及男性因素接受囊胚期与第3日卵裂期胚胎移植获得妊娠后患者的流产率。总周期数1 673个,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fresh embryotransfer)932个(囊胚移植139个周期,卵裂期胚胎移植793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741个(囊胚移植211个周期,卵裂期胚胎移植530个周期)。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无论新鲜胚胎移植组还是冻融胚胎移植组,囊胚期胚胎受孕后的早期胚胎流产率均低于第3日的卵裂期胚胎,并且囊胚移植和卵裂期胚胎移植的流产率均与妇女年龄呈正相关。结论:无论新鲜胚胎移植组还是冻融胚胎移植组,囊胚移植均比第3日卵裂期胚胎移植流产风险降低。年龄仍是影响移植后妊娠早期流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卵泡期血清孕酮(P)升高对卵裂期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卵裂期胚胎移植2345个周期,根据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P水平分为P正常组(P≤4.77 nmol/L) 2045个周期,P升高组(P >4.77 nmoL/L)300个周期,比较两组的IVF-ET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P正常组与P升高组获卵数分别为10.72±4.67、12.94±5.3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5.35%(1132/2045)、46.67% (140/300);异位妊娠率分别为2.83% (32/1132)、7.86% (11/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正常组与P升高组的受精率、胚胎种植率及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卵泡期P升高可降低卵裂期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并增加其异位妊娠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透明带薄化法激光辅助孵化技术对慢速冷冻和玻璃化冷冻卵裂期胚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复苏后至少有1个胚胎是完整存活的564例卵裂期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根据胚胎移植前是否行激光辅助孵化,分为辅助孵化组(研究组)与非辅助孵化组(对照组),分别观察透明带薄化法激光辅助孵化技术对慢速冷冻胚胎及玻璃化冷冻胚胎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流产率的影响。结果:胚胎经慢速冷冻后,研究组胚胎种植率(19.5%)显著高于对照组(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37.9%vs 28.5%、15.5%vs 10.8%)无显著差异;胚胎经玻璃化冷冻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胚胎的临床妊娠率(38.0%vs 35.6%)、种植率(17.3%vs 15.9%)及流产率(7.6%vs 19.2%)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中来源于2种冷冻方法的卵裂期胚胎的临床妊娠率(37.9%vs 38.0%)和种植率(19.5%vs 17.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透明带薄化法激光辅助孵化能够提高慢速冷冻的卵裂期胚胎的种植能力,且不会增加其流产风险,但并不能提高玻璃化冷冻的卵裂期胚胎的种植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中玻璃化和程序化2种冷冻方法对卵裂期胚胎的冷冻复苏效果。方法:对265个玻璃化冷冻周期和276个程序化冷冻周期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比较冷冻胚胎复苏后的胚胎存活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指标。结果:玻璃化冷冻复苏265个周期,解冻809个胚胎,存活710个(87.8%),移植259个周期,临床妊娠98个周期(37.8%),其中双胎妊娠26例,三胎妊娠3例。程序冷冻复苏276个周期,解冻968个胚胎,存活532个(55.0%),移植246个周期,临床妊娠70例(28.5%),其中双胎妊娠4例,三胎妊娠1例。玻璃化冷冻后的胚胎存活率和完整性胚胎存活率均显著高于程序化冷冻,复苏周期移植取消率显著低于程序化冷冻,而临床妊娠率则明显高于程序化冷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种方法的胚胎种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化法能够较好地避免冷冻引起的损伤,适用于卵裂期胚胎的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卵裂期胚胎和囊胚玻璃化冷冻解冻后复苏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434个卵裂期胚胎(卵裂组)和102个囊胚解冻周期(囊胚组)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玻璃化冷冻解冻后的复苏率及妊娠结局。结果囊胚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为63.73%(65/102)和45.79%(87/190),卵裂组分别为42.82%(185/432)和24.17%(241/99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囊胚组患者的复苏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分别为98.45%(190/193)、12.31%(8/65)和0(0/65),卵裂组分别为97.55%(997/1 022)、13.51%(25/185)和2.16%(4/18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卵裂组中,卵裂球完全存活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为44.62%(170/381)和25.57%(224/876),非完全存活者分别为29.41%(15/51)和14.05%(17/1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囊胚解冻移植的妊娠结局优于卵裂期胚胎,卵裂期胚胎解冻后胚胎的完整性影响胚胎种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比较玻璃化法冻融小鼠桑葚胚期、囊胚早期和囊胚期胚胎后,胚胎存活及继续发育的能力。方法应用6 mol/L乙二醇和1 mol/L蔗糖的玻璃化冷冻液,冻融小鼠142个桑葚胚期、135个囊胚早期和148个囊胚期胚胎,观察冻融后胚胎存活及继续发育的情况。结果 小鼠桑葚胚期、囊胚早期和囊胚期胚胎的存活率分别为88.0%、73.3%和60.1%,囊胚孵出率分别为73.9%、61.5%和49.3%。桑葚胚期的胚胎存活率及囊胚孵出率均高于囊胚早期,囊胚早期高于囊胚期,各期胚胎存活率、囊胚孵出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玻璃化法冻融桑葚胚期的效果好于囊胚早期及囊胚期,桑葚胚期是卵裂期后胚胎玻璃化冻融的最佳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