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1篇 |
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37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37篇 |
内科学 | 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27篇 |
综合类 | 108篇 |
预防医学 | 68篇 |
药学 | 53篇 |
中国医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抗苗勒氏管激素(AMH)主要抑制始基卵泡进入生长阶段,在小窦卵泡中表达最高。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主要表现为卵巢持续性无排卵。PCOS患者过高的LH和LH/FSH比值、胰岛素水平促进了雄激素的分泌,高雄激素进一步影响GC产生AMH,导致AMH水平异常增高,高水平的AMH通过降低GC对FSH敏感性,抑制P450芳香化酶表达,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受阻,E2水平降低,致使体内雄激素堆积,高雄激素又促进AMH生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优势卵泡选择受阻,卵泡发育停滞在小窦状卵泡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控制性超排卵患者的血清及卵泡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卵泡发育的关系。方法 50个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月经周期第2天、取卵日抽取静脉血20例,收集取卵日卵泡直径≥18mm或≤16mm卵泡的卵泡液各2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VEGF的浓度。结果 取卵日血清VEGF水平(116.9±17.1)mg/L较月经第2天的(92.0±17.2)ng/L明显增高(P<0.001);取卵日卵泡直径≥18mm卵泡液中VEGF水平(1630.6±144.8)ug/L较卵泡直径≤16mm(1475.9±155.5)ng/L高(P<0.05);20例取卵日卵泡液水平(1492.8±184.9)ng/L显著高于同期血清的(116.9±17.1)ng/L(P<0.001)。结论 控制性超排卵周期中血清及卵泡液中VEGF水平均升高,可能参与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3.
超声对不孕症卵泡发育的监测及中药促卵泡生长治疗中的实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不孕症病因复杂,但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从56例卵巢功能障碍引起卵泡发育及排卵异常的不孕症,探讨超声监测卵泡对其中药在治疗排卵障碍不孕症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对控制超排卵和卵泡发育及妊娠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接受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 IVF-ET)的患者 ,共 2 0个治疗周期。分别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h CG)注射日、取卵日和胚胎移植日采血 ,取卵日收集卵泡液 ,测定 IL-1β、雌二醇 ( E2 )、孕酮 ( P)的浓度。结果 :卵泡液 IL -1β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水平 ( P<0 .0 5) ,两者呈正相关 ( r=0 .73 )。卵泡液 IL-1 β水平和取卵日外周血及卵泡液 E2 水平呈正相关 ( r=0 .45,r=0 .53 )。卵泡液 IL-1 β和取卵数目及成熟卵细胞数目呈正相关 ( r=0 .3 4 ,r=0 .42 )。妊娠组 h CG注射日 IL -1β水平明显高于取卵日和移植日 ( P均 <0 .0 5) ;非妊娠组移植日 IL-1 β水平明显高于 h CG注射日和取卵日 ( P均 <0 .0 5)。妊娠组 h CG注射日外周血及卵泡液 IL -1β水平显著高于非妊娠组水平 ( P均 <0 .0 5)。结论 :IL -1β参与控制超排卵周期的生殖内分泌变化 ,调节卵泡发育并与妊娠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LH在卵泡发育及卵巢刺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H刺激卵泡膜细胞产生雄激素,FSH刺激卵泡颗粒细胞的芳香化酶,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雌、雄激素均具有旁分泌及自分泌作用,在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含LH的促性腺激素制剂对卵巢刺激的效果没有不利影响,对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促性腺功能不足者,加用含LH的促性腺激素制剂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监测在不同剂量调控下CC+HMG诱导多囊卵巢患者卵泡发育与排卵结果 的比较。方法 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5例需促排卵的多囊卵巢患者,根据药物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加量组(40例)和低剂量加量组(35例),通过CC联合HMG step—up—down方案进行卵泡诱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超声监测表现为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卵泡黄素化未破和小卵泡或闭锁等症状,所占比例分别为66.7%、21.3%、12.0%;常规加量组中9例多枚(≥3枚)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比例为33.3%;低剂量加量组中3例多枚(≥3枚)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比例为13.0%。结论 对于自然周期监测排卵卵泡发育不良及排卵异常的多囊卵巢患者进行CC联合HMG促排卵治疗,每次加量增加半支尿促性素(HMG)的组可以较好的控制优势卵泡发育个数,从而减少多枚(≥3)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的比例,降低多胎及腹水的发生风险。临床中对于药物诱导卵泡发育与排卵过程中实施超声检测,能够准确的观察卵泡生长,并指导临床合理的给药,促进卵泡的更好成熟与排卵。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史患者腔内超声监测其卵泡发育情况的意义。方法对43例有自然流产史患者腔内超声连续监测其卵泡发育情况,并对其中26例小卵泡排卵患者进行黄体期孕酮测定和20个周期的促排卵和/或黄体支持疗法,治疗的同时进行超声监测排卵情况并结合尿LH测定,观察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经超声监测排卵发现43例自然流产史患者中小卵泡排卵者28例,占65%。其中26例小卵泡排卵患者进行促排卵和/或黄体支持治疗后21例妊娠,5例再次发生流产。结论小卵泡排卵是引起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腔内超声连续监测卵泡发育情况是诊断小卵泡排卵的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经治疗可预防和降低再次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Ⅱ受体(TβRⅡ)在小鼠卵泡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卵巢细胞间调控网络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0、1、2、5、7天和11天雌性健康小鼠的卵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卵巢组织中TβR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TβRⅡ蛋白在各组小鼠卵巢的卵母细胞胞浆中均有表达,原始生殖细胞囊中表达最强,始基卵泡中表达下降,初级、次级卵泡中表达增强.初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开始表达TβRⅡ,并随着卵泡发育表达逐渐增强.卵巢组织中TβRⅡmRNA表达水平随卵巢的生长发育先降低后增高,0、1天和11天小鼠卵巢组织中的TβRⅡmRNA表达水平约是2、5天和7天小鼠卵巢组织的2倍,差异显著(P<0.05).结论:TβRⅡ在卵泡发育初始阶段的表达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异性,提示TGF-β信号通路在早期卵泡发育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泡发育及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中药组服用调经助孕方,西药组服用来曲唑,中西药组采用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月经改善情况、基础体温(BBT)变化、排卵恢复情况、血清性激素及AMH水平。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排卵率为45%(9例),西药组为60%(12例),中西药组为85%(17例),中西药组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中药组受孕率为40%(8例),西药组为45%(9例),中西药组为80%(16例),中西药组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各组血清性激素雌二醇、孕酮水平均升高,黄体生成素、睾酮、AMH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对PCOS不孕患者有较好的促排卵作用,并可提高受孕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M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