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1篇
  免费   19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58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1264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科学   228篇
综合类   2584篇
预防医学   81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36篇
  5篇
中国医学   295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571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827篇
  2010年   804篇
  2009年   734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围生期结局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百色市两所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14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研究组)和286例非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研究组孕产妇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t=2.92,P=0.004);研究组孕产妇既往孕次、既往产次、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数、既往前置胎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孕产妇的既往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x2=7.60,P=0.006);研究组孕产妇的产前孕周小于对照组(t=-12.33,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是发生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影响因素,其中既往剖宫产次是3个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组的产前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早产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体质量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年龄、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与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娟  丁继兵  陈秋香  林家国 《重庆医学》2017,(36):5117-5119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甲氧明对剖宫产手术麻醉中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在该院行剖宫产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产妇285例,分3组,A组麻醉完成后即刻静脉注射盐酸甲氧明1 m g,B组注射2 m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记录入室平静后基础值(T0)、麻醉平卧位即刻(T1)、麻醉平卧后1 min(T2)、麻醉平卧后5 min(T3)、胎儿娩出前1 min(T4)、胎儿娩出后5 min(T5)各时间点产妇的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情况,新生儿脐动脉血pH、血气指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出生1 min Apgar评分,观察产妇术中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及C组产妇在T2时刻HR明显升高后又明显降低(P<0.05),而A组产妇在T1时刻开始降低后,在T2~T4各时间点HR均明显低于B组及C组,且无较大波动(P<0.05);3组产妇的SBP自T2时刻起均较T0时刻明显降低(P<0.05),但在T2~T4各时间点A组产妇的SBP均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A、B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血气指标及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A、B组(P<0.05);A组产妇的不良反应率为2.11%,明显低于B组(9.47)%及C组(1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甲氧明能够有效维持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血流动力学平稳,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具有产后宫缩乏力高危因素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剖宫产后具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150例,分为3组.A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宫体及静脉注射缩宫素,B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C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静脉注射缩宫素.比较3组产妇术后2 h及24 h出血量、宫缩效果、生命体征及额外干预情况.结果 B组、C组术后2 h及24 h内出血量、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变化明显低于A组,宫缩效果较A组良好,需要的额外干预措施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可有效降低高危产妇剖宫产后的出血量,但用药期间需加强产妇生命体征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与单纯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EA)对剖宫产患者麻醉效果及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ve syndrome,SHS)发生率.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10月行剖宫产的患者159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CSEA组和EA组,比较2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和SHS发生率.结果 CSEA组手术结束时心率、麻醉后收缩压、麻醉后和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高于EA组(P<0.05).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SHS发生率低于EA组(P<0.05).结论 2种麻醉方式安全性均较高,但CSEA的效果优于EA,且SHS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将喷他佐辛应用于静脉自控镇痛对母乳喂养新生儿神经和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剖宫产术后采取喷他佐辛静脉自控镇痛技术的产妇6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正常分娩产妇60例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采用喷他佐辛进行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药物。比较2组产后产妇泌乳及母乳喂养情况及新生儿的体质量、Apgar评分、神经和适应能力评分(NACS)。结果2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泌乳及母乳喂养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NACS评分在各时间点的NACS均>35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喷他佐辛静脉自控镇痛自控镇痛对新生儿精神、行为无明显不良影响,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CSP)妊娠囊及子宫的MRI表现,并评估:MRI在切口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0~2013年临床或B超怀疑切口妊娠,并取得手术及病理结果的16例病例,总结其MR影像特征、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16例病人中,2例排除CSP诊断,14例确诊为CSP,妊娠物均位于子宫下段峡部疤痕周围;14例CSP病人中8例病人妊娠物内部信号均匀,呈T_1WI低、T_2WI高信号,包膜呈T_2WI略高、T_1WI等信号,增强扫描仅有包膜轻度强化,另外6例病人妊娠物内部信号不均匀,T_2WI呈高低混杂信号,T_1WI可见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4例向官腔内生长为主,10例向肌层内生长为主;14例CSP,患者,6例为超声监测下高危负吸术,8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高危负吸术,另外2例排除CSP的患者,分别行高危负吸术和药流术。结论 MRI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术时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分娩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48例,其中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入住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胎盘娩出后胎盘附着面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止血,如出血汹涌难以控制立即行子宫切除术。研究组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但子宫切口适当上移,尽量手取胎盘,之后尽量下推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在手指引导下,可吸收线白宫颈外口水平以上间断缝合子宫下段数针止血,检查宫腔内胎盘附着面有出血汹涌处对症缝合,然后放置子宫下段水囊一枚压迫止血。如遇胎盘剥离困难,则钳夹胎盘面,切除胎盘组织,创面可吸收线缝合。经以上处理仍出血汹涌,则立即行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及子宫切除率。结果对照组术中失血量(6600±721)ml,子宫切除率68.7%;研究组术中失血量(3100±432)ml,子宫切除率25.0%。两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子宫切除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改良后的手术方式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有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125例,随机分为A组(n=63)和B组(n=62)。A、B组所有患者均于胎儿娩出后给予子宫壁肌肉内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手术结束后给予肛塞米索前列醇400μg。但A组另于胎盘娩出、宫腔清理后给予纱布填塞宫腔。观察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产褥感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150.3±42.3 ml,282.2±55.2 ml,355.8±92.5 ml;产后出血率为1.59%;B组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206.7±33.9 ml,456.2±75.3 ml,568.4±83.2 m1;产后出血率为12.90%;A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而手术时间、产褥感染、不良反应情况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填塞纱布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和不同类型早产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早产相关因素、分娩方式、早产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早产病例1466例,对不同孕周早产(妊娠早、中、晚期早产)和不同类型早产(自发性早产、治疗性早产)的变化趋势、早产相关因素、分娩方式、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8—2012年早产的年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χ2=65.69,P<0.001),不同孕周早产发生率和不同类型早产发生率均呈升高趋势。②不同孕周自发性早产主要相关因素为胎膜早破、多胎妊娠、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及不明原因等,不同孕周治疗性早产主要相关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因素、妊娠合并症、多胎妊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儿窘迫等。③不同孕周早产的阴道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早产的阴道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性早产剖宫产率高于自发性早产(P<0.05)。④不同孕周早产的新生儿体质量和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早产的新生儿窒息率(53.01%)高于中期早产(33.46%)和晚期早产(2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期早产与晚期早产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及早识别早产潜在高危因素,加强围生期管理,以减少早产的发生,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更简单、经济、有效且风险相对低、便于更多医疗机构能开展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住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先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在血8-hCG呈下降趋势后宫腔镜直视下清除妊娠组织,术后宫腔局部给予Foley双腔尿管球囊压迫,观察治疗的成功率、术中术后出血量、急诊清官率、二次清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比较了甲氨蝶呤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78例患者100%治疗成功,78.2%(61/78)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200ml,20%(15/78)行急诊清官,11.5%(9/78)行宫腔镜下二次清官,60.3%(47/78)有球囊压迫,75.6%(59/78)无不良反应。甲氨蝶呤三种不同给药途径的治疗效果无差异。结论药物联合宫腔镜下清宫及球囊压迫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副作用少,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