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危害、分娩时机及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07~2011年收治的32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妊娠期高血压3例,重度子痫前期2例,妊娠期糖尿病1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2例,血小板减少1例,胎儿生长受限1例,胎死宫内1例,羊水污染4例,产后出血1例。轻度ICP患者13例,无羊水污染、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发生,早产2例;重度ICP患者19例,早产6例,均因病情严重、合并症/并发症剖宫产分娩。结论轻度ICP可观察至妊足月,在密切监护下行阴道试产,并放宽剖宫产指征。一旦诊断重度ICP,需立即住院,未足月者积极治疗并密切监护,36周左右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干预性早产的构成因素以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所致的胎儿窘迫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因素,其次是重度子痫前期。孕周>34周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孕周<34周的早产儿(P<0.05)。定期的产前检查、终止妊娠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降低早产儿的并发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结论:定期产前检查、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对提高围生儿存活率、改善妊娠结局有益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双胎妊娠的发生率明显上升[1].双胎妊娠属高危妊娠,其早产率、低体重儿(<2 500 g)或极低体重儿(<1 500 g)的出生率及围产儿病死率均高于单胎妊娠高[2].与单胎妊娠相比,双胎妊娠胎盘成熟早,卵磷脂/鞘磷脂比值提前达到成熟标准,提示双胎妊娠胎儿发育成熟明显早于单胎胎儿[3].因此,分娩时机和分娩状态的选择十分重要,处理不当易造成母婴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源性早产的指征,促胎肺成熟药物的作用,分娩时机的选择及终止妊娠的方法。方法:对本院126例医源性早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源性早产最常见因素为妊高征(35.71%),其次为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以及前置胎盘等。随着孕周增加,尤其是33周以后,在有计划地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下,早产儿窒息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结论:对不可避免的医源性早产,产前定期检查和适当干预,选择恰当孕周终止妊娠可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双胎妊娠116例分娩时机与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胎妊娠的孕妇并发症多,新生儿窒息、病死率高。积极防治妊娠期各种并发症.选择有利分娩的时机及方式对提高双胎围生儿存活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116例双胎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疾病,病因不明,重度妊高征可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是孕产妇及婴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子痫的分娩时机选择可保障母婴安全;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预后有效措施。现将本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妊高征产前子痫50例综合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产前子痫的综合治疗行剖宫产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及分娩时机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及分娩时机的选择。方法对82例住院分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糖控制满意组新生儿发病率28.3%,血糖控制不满意组新生儿发病率6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胎龄〈37周及〉40周与胎龄在37~40周比较,新生儿发病率明显长高。有显著性差异。胎龄37~40周与38~40周新生儿发病率近似相同。孕39周羊水泡沫试验仍有阴性者,25例促胎肺成熟后仍有4例肺不成熟。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严格的血糖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分娩时间以孕37~40周为宜。促胎肺成熟有一定效果,未经血糖控制者胎肺成熟情况难以估计,终止妊娠前须行羊水泡沫试验以了解胎肺成熟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分娩时机以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所接收的1545例分娩孕妇的生产情况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这些孕妇均为单胎。在所有胎儿中,有240例巨大胎儿,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占到了胎儿总数的15.53%,在这些巨大胎儿中,有6例出现了臂丛神经损伤、难产,其比例占到了0.15%,在所有巨大胎儿中,没有出现围生期死亡的婴儿。在所有巨大胎儿的母亲中,有12例产妇在妊娠期患有糖尿病,其比例占到了0.05%。结果巨大胎儿一般与产妇在怀孕期间的多食少动、遗传基因、妊娠期间的合并糖尿病以及产妇的超重等方面的情况有关,与对照组的相比,怀有巨大胎儿的产妇更容易出现难产的情况。此类产妇的分娩方式一般是以剖宫产为主,其概率达到了72.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08%。结论在孕妇怀孕期间,一定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监护,以此来避免巨大婴儿的发生。此外,还必须在孕妇生产前对其股骨长径、胎儿的双顶径以及孕妇的腹围、宫高、分娩预期、身高、体质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诊断。在产妇的分娩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孕妇的分娩方式以及分娩时机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近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与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35—36“周的胎膜早破单胎妊娠孕妇共422例,根据治疗方案及分娩过程分为四组:1组为自然临产组,破膜至分娩〈24h孕妇65例;2组为破膜后24h无宫缩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孕妇174例;3组为破膜后48h无宫缩并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孕妇87例;4组为期待组(给予利托君或硫酸镁静脉滴注抑制宫缩保胎治疗,直至分娩)96例,记录四组孕妇年龄、产次、破膜孕周、分娩前羊水指数(AFI)、入院时孕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终止妊娠方式、产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Apgar评分、是否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否合并肺炎,分析各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终止妊娠时机与母婴并发症的关系。结果①四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6.1%、9.8%、13.8%、4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组间产褥感染率、新生儿阿普加评分、肺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间比较NRDS发生率增高、AF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四组孕妇年龄、产次、破膜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期待治疗组CRP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对近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干预可以降低剖宫产率;阴道分娩可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对近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及时干预对新生儿阿普加评分、肺炎患病率无影响;随着破膜时间延长,可增加胎膜早破患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陈晖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7):105-107
目的 本文回顾性研究重度妊高征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孕妇分娩时机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2月间我院105例重度妊高征合并FGR患者,按孕周大小共分28~31 6孕周、32~33 6孕周、34~36 6孕周、37~39 6孕周,分析其围生儿结局.结果 孕28~31 6周组的新生儿窒息、RDS、新生儿死亡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孕32~33 6周、34~36 6周、37~39 6周组(P<0.01),而孕32~33 6周、34~36 6周组与孕37~39 6周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37~39 6周组的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孕32~36 6周组(P<0.01).结论 重度妊高征合并FGR患者分娩时机宜在孕32~36 6周.适时终止妊娠,对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