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 RH- a)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作用。方法 :75例子宫肌瘤患者用Gn RH- a皮下注射 3个月 ,比较治疗前后症状、子宫和肌瘤的体积、血生殖激素水平、子宫血流阻力变化。结果 :子宫及肌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 (P<0 .0 5 )。肌瘤体积缩小≥ 2 0 %以上的病例 6 5例 (86 .6 % ) ,血生殖激素水平明显下降 ,子宫动脉及肌瘤血管阻力指数增加 (P<0 .0 5 )。结论 :Gn RH- a通过降低内生殖激素水平 ,减少子宫血流而发挥其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化疗损伤卵巢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注射环磷酰胺(CTX)大鼠的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80只Fischer344大鼠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GnRHa组、CTX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0只,分别接受生理盐水、CTX、GnRHa和CTX+GnRHα注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大鼠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浓度的变化,在实验开始后第60、90天,各组分别处死一半大鼠,观察卵巢重量、卵泡数量及卵泡直径的变化。结果实验第90天,CTX组大鼠血清雌二醇和FSH浓度分别为(148·3±16·5)pmol/L和(16·90±1·90)U/L,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的(91·8±9·9)pmol/L和(7·60±0·30)U/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X组大鼠卵巢重量为(37·0±3·0)mg,低于联合治疗组的(71·0±5·0)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X组大鼠卵泡总数为(550±50)个,而联合治疗组为(1250±160)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a能够降低CTX对大鼠卵巢功能的损伤,从而保护大鼠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3.
4.
标准剂量和半量缓释型达必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治疗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索一种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 IVF-ET)超排卵方案中既能使垂体降调节又不至于过度抑制卵巢功能的达必佳有效剂量。方法 :比较 2 4位接受 IVF-ET助孕者的治疗效果 ,一组 1 4例( A组 )皮下注射半支 ( 1 .88mg)达必佳缓释型 ;一组 1 0例 ( B组 )接受缓释型达必佳标准剂量 3 .75mg/支。结果 :B组在使用促性腺激素 ( Gn)前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h CG)注射日的黄体生成素( LH)水平明显低于 A组 ( 1 .1 6± 0 .45 IU/L vs 2 .3 8± 0 .79IU/L,P<0 .0 1 ;0 .84± 0 .60 IU/L vs2 .1 4± 0 .71 IU/L,P<0 .0 1 )。 Gn用量及用药时间大于 A组 ( 4 0 .9± 1 2 .7支 vs 3 0 .9± 4.2支 ,P<0 .0 5 ;1 4.2± 3 .0 d vs 1 1 .4± 1 .6d,P<0 .0 1 ) ,二组的 h CG注射日雌二醇 ( E2 )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二组均无内源性 LH峰出现。结论 :半量达必佳能获得与全量达必佳相同的治疗结果、且能减少 Gn用量及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又称子宫内膜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病变,其中一部分病变属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正确、及时地治疗对防止病变进展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该组病变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阐述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基本概念、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反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年来研究表明 ,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 a)可有效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 ,但其低雌激素状态引起潮热、阴道干燥及骨密度下降等限制了其长期使用。本研究观察应用GnRH a联合结合雌激素、安宫黄体酮反加疗法治疗内异症的疗效及对骨密度的影响。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1997年 4月至 2 0 0 0年 10月在我院就诊的内异症患者 3 0例 ,年龄 2 9~ 41岁 ,平均 (3 6± 4)岁 ,随机分成A、B两组 (各 15例 )。内异症术后复发者 ,A组 4例、B组 6例 ;内异症术后仍有残留病灶于术后继续药物治疗者 ,A组11例、B组 … 相似文献
7.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2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予GnRHa3.6mg皮下注射,每4周1次,同时加用利维爱1.25mg/d口服,两者均连用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等变化,并进行血癌抗原(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26例患者中20例月经量明显减少;痛经程度分级明显降低,痛经缓解率达100%;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6%;血清CA125、EMAb及性激素水平均显著降低;10例不孕患者中治疗后,妊娠率达50%。结论GnRHa能有效控制子宫腺肌病症状,提高妊娠率,并可诱导围绝经期妇女闭经。 相似文献
8.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子宫腺肌症合并不孕的疗效.方法对12例子宫腺肌症合并不孕者行GnRH-a治疗,同时加用甾体激素"反加疗法”,部分病例应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前后用B超、核磁共振(MRI)、血清CA125和生殖激素(FSH、LH、E2)及骨密度(BMD)测定.结果治疗后痛经等症状缓解,B超和MRI提示子宫腺肌病病灶基本消退,子宫大小83.33%(10/12)恢复正常,血CA125、FSH、LH、E2水平显著降低(P<0.01),腰椎BMD无明显变化(P>0.05),妊娠率达75.0%.结论GnRH-a是治疗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口服避孕药联合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口服避孕药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2002-12—2004-12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14例确诊为重度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患者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诺雷德)与口服避孕药(妈富隆)的联合治疗。于治疗前(A组)、治疗后3个月(B组)、6个月(c组)、9个月(D组)、12个月(E组)比较疼痛症状评分、异位灶大小、生殖激素水平变化及低雌激素症状。结果 治疗后B、C、D、E各组疼痛总主观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P〈0.01)。各组卵巢内膜样囊肿大小亦明显小于治疗前A组(P〈0.01),子宫腺肌病病灶大小显示治疗后B组与C组均明显小于治疗前A组(P〈0.05、P〈0.01)。治疗后B组、C组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P〈0.05或P〈0.01)。所有患者在应用诺雷德与妈富隆反加疗法后第1周期起月经即规则地周期性来潮,但痛经症状明显改善。单独应用诺雷德时潮热、出汗、关节疼痛等症状于妈富隆反加疗法后1周左右消失。结论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口服避孕药的联合疗法在控制重度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疼痛、缩小异位病灶、缓解低雌激素血症等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已生育的育龄妇女患病者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0.
病灶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与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亮丙瑞林注射液)或口服避孕药(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片)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手术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分析手术加GnRH-α、手术加妈富隆及单纯手术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痛经评分及月经量都较治疗前下降,月经量下降例数百分比分别为82.1%、83.3%和55.8%。手术加GnRH-α组治疗后痛经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加妈富隆组(0.93±1.30VS2.00±1.88,P=0.027),且其痛经缓解和消失比例明显高于另两组(P=0.023;P=0.019)。3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分别为14.3%、22.2%和39.5%。复发者与无复发者相比,年龄、初潮年龄、产次、瘤体大小、瘤体位置、手术方式及治疗前月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腺肌瘤病灶多发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单发患者(P=0.003),且绝大部分复发患者在治疗前有痛经。结论:病灶切除手术后无论是否辅助药物治疗均能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辅助GnRH-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