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妇产科学   1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中国人群、有效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用药方案.方法:选择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患者102例共114周期,根据拮抗剂使用的不同方法分为3组.A组:从卵巢刺激第6天开始加用GnRH拮抗剂(Cetrotide,Serono),0.25 mg/d,至绒促性素(HCG)注射日.B组:当主导卵泡直径达12~14 mm时开始注射拮抗剂,0.25 mg/a,至HCG日.C组:当主导卵泡达14 mm时,一次性注射拮抗剂0.75 mg.结果:3组患者平均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天数、各时段LH水平、获卵数、各型卵-冠-丘复合物数、受精率、卵裂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过早的LH峰及提前排卵情况,均无中、重度卵巢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但拮抗剂用量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F卵巢刺激中,当主导卵泡直径达14 mm时一次性注射拮抗剂0.75 mg即可有效抑制LH峰,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更有效地运用拮抗剂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19个使用拮抗剂方案进行IVF-ET无输卵管积液、无内膜息肉及无子宫解剖结构异常的新鲜移植周期。根据拮抗剂治疗前使用短效激动剂(n=125,A组)、口服避孕药(达英-35)(n=113,B组)和未处理组(n=81,C组)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和剂量、注射hCG日LH和E2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同时以261个促性腺激素激动剂长方案移植周期为对照组(D组)作进一步对比。结果:C组年龄(32.9±4.8岁)较其它组年龄明显偏大,P<0.05;A和B组Gn使用剂量大于C组,其中A组明显增多(P<0.01);A和B组hCG注射日LH水平均较C组明显低,其中A组LH值最低(P<0.01);A组获卵数最多(P<0.05);B组子宫内膜最薄(P<0.01)。3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和C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2.8%、17.7%和37.0%,B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A、C组(P<0.01)。C组、D组间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7.0%vs 40.2%,P>0.05);C组Gn使用的时间和剂量均比D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IVF-ET中GnRH拮抗剂治疗前使用达必佳预处理未能提高妊娠率,使用过达因-35避孕的患者妊娠率明显下降,而未使用任何药物的患者接受GnRH拮抗剂超促排卵方案,能获得比较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可与垂体GnRH受体竞争性结合,用于超促排卵中可有效阻止早发LH峰的出现。GnRH-ant的作用特点是用药初期无激发效应,用药后保留垂体对GnRH的反应性,且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相关性,上述特点可使促排卵计划更加灵活。国内外学者对GnRH-ant联合卵巢温和刺激方案进行研究发现,其与临床上常用的黄体中期降调节长方案相比,前者在不降低妊娠率、不影响卵子和胚胎质量、不增加胎儿畸形风险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优势:减少Gn用量,降低治疗费用;降低OHSS风险;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因此,GnRH-ant联合卵巢温和刺激方案可作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时的可靠选择。本文就GnRH-ant的作用机制和特点以及联合卵巢温和刺激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及优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高龄患者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疗效,探讨适合高龄患者控制性卵巢刺激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156例高生育年龄(35~40岁)不孕症女性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的临床资料,评估GnRH-a长方案和GnRH-ant方案的助孕效果。结果 GnRH-a长方案组和GnRH-ant方案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应用总量及hCG日孕激素(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Gn应用时间、hCG日雌二醇(E2)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受精数和2PN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两组的hCG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长方案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显著高于GnRH-ant方案组(P〈0.001)。结论高生育年龄患者IVF-ET中应用GnRH-a长方案的助孕结局优于GnRH-ant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等在治疗不孕不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不育夫妇得以生育.但是,高龄患者如何获得高质量、多数量的卵子和优质胚胎,进一步提高临床妊娠率,仍是生殖医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对用两种超促排卵方案的136例高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了两者的Gn用药天数、剂量、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以探讨高龄患者的最佳超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6.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辅助生殖技术(ART)相关的并发症,是以卵巢体积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外渗为特征的一个系统性综合征。目前已知许多可预测OHSS发生的高危因素并给予预防措施,但因其病因尚未明确,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给临床干预和治疗带来了不少困难。近年来有文献报道,ART取卵后黄体期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 RH-A)能预防和治疗OHSS。本文将综述黄体期应用G n R H-A在防治O H S S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32岁,因继发性不孕症,严重畸精子症与2013年1月1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肝病病史。孕1产0,人工流产一次。祖籍湖南长沙市。查体:心肺(-)。辅助检查:肝功:ALT 16U/L,AST 8U/L。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进行超促排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新鲜胚胎移植(IVF/ICSI-ET)周期及冷冻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0年4月1日至12月31日GnRH-ant方案组(A组)259个周期、同期黄体中期GnRH-a长方案组(B组)318个周期,并以38岁为界分为亚组A1(<38岁)、A2(≥38岁)和B1(<38岁)、B2(≥38岁)。在A1与B1组及A2与B2组中,比较A组与B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 A1组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较B1组少,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较B1组低;A1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活胎分娩率、流产率及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分年龄段比较,治疗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1组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新鲜移植。A2组新鲜移植与冷冻移植各项治疗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38岁患者,GnRH-ant方案虽然可减少Gn用药量以及降低OHSS发生率,但临床妊娠率比经典长方案低。在高龄患者中,拮抗剂方案也无明显优势。冷冻胚胎移植可改善临床妊娠率。拮抗剂或长方案的选择使用不影响妊娠后的远期结局。  相似文献
9.
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等辅助生殖技术在治疗不孕不育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不孕夫妇获得生育,但是如何既要获得高质量、数目多的卵子,进一步提高临床妊娠率,又要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多胎妊娠等并发症,一直是大家所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改良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在初次拮抗剂方案失败患者中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分析初次拮抗剂方案失败行再次IVF/ICSI助孕治疗的169例患者,其中130例采用改良长方案治疗(研究组),39例采用拮抗剂方案治疗(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注射HCG日E2值、Gn用药时间和Gn剂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HCG日L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分别为55.2%、36.4%和46.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7.3%、22.0%和21.2%)(P<0.05)。结论:初次拮抗剂方案失败行再次助孕治疗的患者中,改良长方案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获得了较拮抗剂方案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