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在正常妊娠时,胎盘附着于子宫上部,前后左右壁。如果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边缘达到或覆盖子宫颈内口,称前置胎盘。而低置胎盘属于前置胎盘的其中之一类,临床系指胎盘的下缘已达子宫下段且与子宫颈内口距离小于6cm。本文报导采用验方“升提安胎汤”治疗低置胎盘15例,效果显著。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剖宫产术中出血≥1000ml作为研究组,出血<1 000ml,且>500ml者作为对照组1,出血≤500ml者600例作为对照组2.结果研究组中出血首位原因主要为前置胎盘和低置胎盘,占53.85%(21/39),显著高于对照组1中的10.67%(27/253),P<0.01.在药物控制出血失败后,11例子宫动脉结扎中8例治疗成功、29例宫腔填塞纱条中28例治疗成功,得以保留子宫,2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前置胎盘和低置胎盘是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胚胎发育早期,脐带从胎盘中心位置进入胎盘,随着胎盘的发育,蜕膜灌注好的区域优先生长发育,而灌注较差的区域逐渐萎缩,这种生长方式可致脐带入口处呈偏心性,严重的偏心性脐带入口为边缘性胎盘脐带入口,在妊娠中的发生率为7%[1];脐带从胎盘边缘游离胎膜内穿入为帆状胎盘脐带入口,在妊娠中的发生率为1%~2%.由于帆状胎盘脐带入口的脐血管无华通胶保护,易发生血管破裂或栓塞.其中边缘性胎盘脐带入口发生不良孕产较少,而帆状胎盘脐带入口,妊娠期出现胎儿发育迟缓、早产、先天畸形、胎儿出血和死亡的风险大,合并血管前置的发生率为0.026%[2],在分娩过程中围生儿的死亡率高达58%~73%[3].若在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筛查时检出胎盘脐带入口处呈偏心性,尤其检出帆状胎盘,则可提示临床及早处置,避免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目前产前胎盘检查已在产科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本研究对我院产科119例胎盘脐带入口异常胎儿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及产后胎盘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置胎盘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头位低置胎盘产妇650例。按是否试产将患者分为试产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按分娩前最后一次超声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将患者分为低置胎盘1组(下缘距内口≥0mm但20mm)、低置胎盘2组(下缘距内口≥20mm但40mm)和低置胎盘3组(下缘距内口≥40mm但70mm)。分析患者的阴道试产成功率、试产失败原因、产后出血量及分娩期并发症。结果:(1)试产组的试产总成功率为82.64%,低置胎盘1、2、3组的阴道试产成功率分别为62.5%、82.61%和84.65%,其中因产前出血而改行剖宫产的风险分别为31.25%、8.7%和1.49%;(2)低置胎盘1组患者中阴道试产和选择性剖宫产的产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590.94±382.79)ml vs(465.68±367.83)ml];低置胎盘2组和3组中阴道试产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267.17±104.47)ml vs(388.10±205.61)ml,P0.0001]及[(293.00±263.731)ml vs(348.59±98.68)ml,P0.0001]。结论: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20mm不应作为孕妇选择性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 患者26岁,住院号339339,孕1产0,因停经35~( 2)周,阴道流水2 h,于1999年9月10日入院。查体:T 36.8 ℃、P 80/min、R20/min、BP 120/67.5 mmHg、体重70 kg,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产科检查:宫高 30 cm,腹围 97 cm,ROA位,无宫缩,胎心 140/min,骨盆外测量正常,胎头先露半固定,阴道有乳白色羊水流出,未见活动性出血。入院后B超检查:单胎,ROT(右枕横位)位,羊水平段7.1cm,双顶径8.3 cm,低置胎盘。入院诊断:35~( 2)周妊娠;胎膜早破;低置胎盘。 给予硫酸镁抑制宫缩,地塞米松以促进胎儿肺成熟,卧床休息,抬高床尾。于1999年9月12日8时给予催产素引产,9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置胎盘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018年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低置胎盘产妇4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出血单因素进行分析,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回归分析其引发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 45例患者通过展开单因素分析之后,根据分析所得数据可知,胎盘下缘和宫颈内口之间相距0~10 mm、辅助生殖受孕以及曾经出现分娩前出血、胎盘粘连的患者产后出血率存在统计学价值(P <0.05)。结论低置胎盘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大,胎盘下缘和宫颈内口之间的距离在0~10 mm,就务必谨慎选择是否运用阴道分娩的方式,并且应该根据医嘱接受系统产前检测与生产前阴道超声检测,进而综合性评价各项危险要素,这就能够运用最为合适的分娩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小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朱燕 《药物与人》2014,(12):170-170
1病例报告患者39岁,因停经38+1周,门诊胎监示无反应型1+小时,于2014年01月21日17:00入住我院妇产科.患者既往月经规律,孕5产1,2014年01月10日我院B超示:单活胎发育约36+周,头位,双顶径9.0cm,股骨长7.4cm,低置胎盘,胎盘后壁,分级1级,下缘距宫颈内口约52mm,脐动脉S/D测值及大脑中动脉RI测值正常.入院胎心监测NST有反应型。  相似文献   
8.
10年子宫腔下部妊娠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子宫腔下部妊娠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6例子宫腔下部妊娠(孕6~27周)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峡部妊娠(孕6~14周)病例18例:11例宫颈局部注射氨甲喋呤(MTX)治疗有效;3例米索前列醇引产术成功;4例行清宫术,其中1例全子宫切除术。胎盘低置状态(孕11~22周)8例:5例行引产和清宫术;3例行剖宫取胎术,其中2例子宫全切术。结论对于确定子宫腔下部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病例,根据孕周、妊娠着床部位、阴道出血量、生命体征、超声下宫壁血流状态和血HCG测定值,选择MTX局部注射、清宫术、剖宫取胎术,操作前应做好急救和开腹手术的准备,有条件的医院可予以子宫动脉栓塞止血治疗,对于各种止血措施无效者,应以抢救孕妇生命为关键,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对前置胎盘主要靠超声明确诊断[1]145,尤其是经腹超声检查更是应用已久。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体会有不少患者怀疑合并前置胎盘,因各种原因使得宫颈内口与胎盘下缘的关系显示不清,影响前置胎盘诊断的准确性。而经会阴超声能更清楚地显示两者间的关系,使得诊断更加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置胎盘和边缘性前置胎盘的分娩方式。方法收集2012年7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共107例低置胎盘和边缘性前置胎盘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是否试产分为阴道试产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根据分娩前最后一次超声检查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将患者分为边缘性前置胎盘组、低置胎盘Ⅰ组(0 mm≤胎盘下缘距内口20 mm)、低置胎盘Ⅱ组(20 mm≤胎盘下缘距内口70 mm);分析患者的阴道试产成功率和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阴道试产组中边缘性前置胎盘组、低置胎盘Ⅰ组、低置胎盘Ⅱ组试产成功率分别是60.0%、55.6%、100%。不同分娩方式产后2 h阴道出血量,边缘性前置胎盘组中阴道试产[(336.7±177.3)ml]和选择性剖宫产[(494.0±184.4)ml]比较,低置胎盘Ⅱ组阴道试产[(805.8±305.8)ml]和选择性剖宫产[(390.0±101.5)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边缘性前置胎盘组阴道试产[(386.7±213.4)ml]和选择性剖宫产[(709.8±1041.8)ml]比较,低置胎盘Ⅱ组阴道试产[(872.5±319.8)ml]和选择性剖宫产[(545.0±58.9)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置胎盘Ⅰ组,经阴道分娩的产后2 h阴道出血量[(490.0±297.0)ml]、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533.0±321.4)ml]与剖宫产组[依次为(424.2±127.4)ml、(506.8±111.8)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边缘性前置胎盘和低置胎盘均可阴道试产,但产后出血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