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完全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57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3,自引:0,他引:123  
Zhao Y  Li X  Peng Y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7):403-405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82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及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组60例,术中打开腹膜时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64例,术中打开腹膜时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胎儿娩出后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IU。催产素组58例,胎儿娩出后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IU,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0UI。以上各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为212±560ml;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为208±554ml;催产素组为345±647ml。米索前列醇组与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米索前列醇组与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4,自引:0,他引:104  
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各种干预性措施在抢救过程中的合理应用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8月间,采用宫腔填塞纱布(塞纱)、盆腔动脉结扎、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等干预性措施的88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抢救成功,其中18例宫腔塞纱者成功12例(66.7%),12例盆腔动脉结扎中成功4例(33.3%),30例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全部成功(100%),42例一次开腹行全子宫切除术或加盆腔塞纱者成功36例(85.7%)。结论宫腔塞纱可压迫止血。TAE可替代子宫切除术。当子宫成为凝血功能障碍的病因时,主张行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的重新评估   总被引:104,自引:1,他引:103  
目的 准确估计产后出血量 ,了解产后出血量与生命体征、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客观测定法 (称重法、容积法、羊水压积测定法 )和主观测定法 (目测法 )测量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妇女的产后出血量 ,同时测定产前、产时和产后血压、心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结果 ①自然分娩组产妇平均出血量为( 3 62 2 5± 186 91)mL ,95 %可信性为 710 0 1mL。剖宫产组平均出血量为 ( 5 2 7 77± 3 0 4 15 )mL ,95 %可信性为10 3 4 4 2mL。②目测法测量自然分娩组平均产后出血量 ( 176 4 4± 5 7 71)mL ,仅为客观测量法的 4 8 71% ,剖宫产组平均产后出血量 ( 2 5 4 0 4± 115 61)mL ,仅为客观测量法的 4 8 13 %。③临产前、临产后、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 3 0、60和 12 0min两组产妇血压、心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产后出血量可以区别定义。目前临床目测法估计产后出血量较实际出血量减少 5 0 %。机体充足的代偿功能使产妇出血量在 10 0 0mL内生命体征稳定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87,自引:1,他引:86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当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在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5%,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三分之二。因此,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子宫收缩的效果决定于四个基本条件:①促使子宫收缩物质的数量和质量(如催产素、前列腺素、5—羟色胺)。②宫缩的能量来源(如ATP、肌糖原)。③刺激宫缩的因素。④传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任何影响子宫收缩四个基本条件的因素,均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生理性结扎功能被削弱,宫腔大面积的胎盘剥离面血窦不能有效关闭,导致产后大量出血。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目的 分析与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 以200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6194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mL,或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采用容积法 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产后出血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在6194例分娩数中,符合产后出血的有77例,占1.24%,单因素分析中有10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有7个因素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OR=999.000),前置胎盘(OR=40.073),胎盘粘连植入残留(OR=28.532),产道损伤(OR=15.190),胎次(OR=5.523),剖宫产(OR=3.882),早接触早吸吮(OR=0.069)。结论 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同时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口服米索前列醇防止产后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是当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在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 ,发生率为 5 0 % 75 % ,约占产后出血的 2 /3[1] 。因此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应用米索前列醇防止产后出血进行了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5月在我院住院产妇中 ,选择无前列腺素应用禁忌 ,无内、外科合并症和产科并发症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初产妇 2 0 0例 ,按序列随机设米索组和催产素组各 10 0例。两组在年龄、体重、孕次、…  相似文献
7.
1999年南京市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Hu 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2):731-733
目的了解南京市妇女剖宫产术后24 h内的失血量及出血情况.方法对南京市城、郊、县的一、二、三级医院,按东、西、南、北、中的地理位置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各调查单位按连续病案号的方法纳入观察对象.出血量测量方法为容积法+称重法+面积法.结果抽样的4 171例产妇中,1 125例为剖宫产分娩,其剖宫产指征依次为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位;剖宫产指征不明确者占10.4%.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中位数为520 ml,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3 046例)的397 ml(P<0.01).若以出血量≥500 ml为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则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高达53.7%,无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者,第80百分位数产后出血量为678 ml;若以出血量≥700 ml为诊断标准,则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8%.结论 (1)剖宫产术本身就是产后出血的原因,为母亲健康,应努力降低剖宫产率;(2)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以出血量≥700 ml为宜.  相似文献
8.
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防治措施的分析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目的 :探讨第三产程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 :前瞻性观察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 45 0例 ,其中阴道分娩30 0例 ,随机分为 5组。A组 :缩宫素组 (6 0例 ) ,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推注生理盐水 2 0ml加缩宫素 2 0U ;B组 :卡前列甲酯组 (6 0例 ) ,于胎儿娩出后将卡前列甲酯 1mg塞肛 ;C组 :手法按摩组 (6 0例 ) ,胎儿娩出后手法持续宫底按摩≥ 5分钟 ,适度牵拉脐带 ;D组 :缩宫素加手法按摩组 (6 0例 ) ;对照组 (6 0例 ) :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5 0 0ml。另 15 0例剖宫产分娩者 ,随机分为 3组 ,A组 :缩宫素组 (5 0例 ) ;B组 :手法组 (5 0例 ) ;C组 :缩宫素加手法组 (5 0例 )。准确测量产后 2小时及 2 4小时出血量 ,记录第三产程时间。结果 :阴道分娩各组中 ,D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最短 ,产后 2小时内出血量最少 ,C组、B组、A组依次减少 ;剖宫产各组中 ,C组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与A组、B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与阴道分娩组比较 ,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儿娩出后及时使用缩宫素或卡前列甲酯等促宫缩药 ,并采取主动手法辅助娩出胎盘 ,可减少产后出血 ,其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优于上述其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目的观察卡孕栓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有发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者,随机分为卡孕栓组及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术后30 min内经直肠置入卡孕栓1 mg.对照组无特殊处理,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平均出血量实验组为147 ml,对照组为184 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后24 h出血量实验组平均为389 ml,对照组平均为422 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孕栓促进子宫收缩作用明显,能很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0.
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Seldinger技术对1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行经皮双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术,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明确出血部位后灌注抗生素(头孢噻甲羧肟),并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1)1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经TAE治疗后一次性止血成功,止血时间3~10min,平均时间(6.1±3.6)min,手术时间30~50min,平均(41.8±6.4)min;(2)应用DSA发现,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表现为宫腔内弥漫性、局灶性出血或单侧子宫动脉分支出血;(3)随访2~60个月,14例患者均恢复规律月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止血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