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3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56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5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子CIN发生率的升高和年轻化趋势,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日渐增多,宫颈锥切术目前已成为CINⅡ-Ⅲ级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韩某,女,28岁,已婚。因月经量增多1年余,不规则阴道流脓血性白带5个月入院。近1年来,月经量渐增,为以往的3~4倍,伴经期下腹坠痛,周期尚规律。近5个月来,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脓血性自带,量时多时少,间隔时间不一。结婚4年未避孕,未孕,丈夫精液化验正常。妇科检查:阴道有多量脓血性白带,宫颈光滑,宫颈管内有一息肉状物约5cm×4cm×4cm大小,表面光滑,外形不规则,实性,质硬,有一直径2cm的蒂与宫体右后壁相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及4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IGF-1R的表达。结果 IGF-1在对照组和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和60.8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004,P〉0.05);过度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23.91%,差异有显著性(χ^2=4.147,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χ^=25.434、4.328,P〉0.05),而过度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2=7.163,P〈0.05)。IGF-1R在两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和60.87%,差异无显著性(χ^2=.511,P〉0.05);过度表达率分别为0和36.96%,差异有显著性(χ^2=.117,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R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χ^2=.550、4.369,P〉0.05),而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内膜癌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859、8.584,P〈0.05)。结论 IGF-1I、GF-1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关,并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预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TTG、bFGF和c-myc的表达,并分析PTTG的临床意义及其与bFGF和c-my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宫颈癌组织中PTTG、bFGF和c-myc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选取同期30例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例和10例健康人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率为56.67%,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率(χ^2=14.244;P〈0.01)。FIGO分期Ⅲ~Ⅳ期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χ^2=10.809;P〈0.01),病理分级G3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G1/G2组(χ^2=6.787;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4);PTTG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或病理类型无关(χ^2=0.045,0.395;P〈0.01)。PTTG蛋白表达与bFGF及c-myc蛋白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τ=0.287,0.190;P〈0.01)。结论PTTG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能是通过上调bFGF和c-myc蛋白的表达而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17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临床病理特征及PRA、PRB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MMMT)是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是临床诊治的难点。本研究旨在探讨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孕激素受体亚型(progesterone receptor subtype A and B,PRA and PRB)蛋白在子宫MMMT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理切片行光镜观察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RA、PRB的表达情况,随访其中的11例患者。结果:①子宫MMMT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②病理上肿瘤成分复杂,形态多样,有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组成,相互间有穿插和移行变化。③同源性PRA阳性占55.6%,PRB阳性占33.3%;异源性PRA阳性占37.5%,PRB阳性占37.5%,两种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RA在Ⅰ期和Ⅱ期患者的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0%;PRB患者分别为55.6%和20%。④Ⅰ期患者平均存活43.8个月(32~59个月),Ⅱ期平均存活34.25个月(19~41个月);Ⅲ期1例,存活5个月。结论:子宫MMMT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形态学,疾病进展可能与PRA、PRB的丢失有关,PRA、PRB的表达可能与病理类型无关。预后可能与临床分期及PRA、PR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育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孕激素受体(PR)及Bcl-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PV 6000法,检测110例子宫内膜息肉组织Erα、Erβ、PR及Bcl-2的表达,并采用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45 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 在增殖期,内膜息肉组织中Erα及Erβ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R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内膜(t=2.589,P<0.05),Bcl-2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内膜(t=2.716,P<0.01).在分泌期,内膜息肉组织中 ER-α及Bcl-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R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显著性(t=2.574、2.581、2.579,P<0.05),Erβ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α、Bcl-2的高表达和PR相应的低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病因, Erα可能是在子宫内膜息肉形成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雌激素受体亚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山东省青岛地区妇女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上游调控区(URR)和E7开放读码框(OFR)基因突变和基因序列多态性.方法 收集山东省青岛地区妇女宫颈癌标本共111例,提取DNA作为模板,应用通用引物和型特异引物经聚合酶链反应(PCR)筛选HPV16阳性标本,PCR结合测序检测HPV16阳性标本URR和E7基因全序列,经DNAStar 100软件和在线BLAST分析其变异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HPV和HPV16感染率分别为99.10%(110/111)和73.63%(81/110);核苷酸水平上HPV16 URR形成24种变异模式,同源性在98.02%~99.26%之间,nt7518 G→A和nt7861 A缺失变异率均为100%(26/26).HPV16 E7形成12种变异模式,同源性在99.23%~100%之间;nt647 A→G突变率58.54%(24/41),氨基酸由Asn→Ser(N29S)、nt666 G→A突变率24.39%(10/41),为同义突变.结论 山东省青岛地区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 URR和E7基因均存在变异;HPV16 URR突变热点为nt7518和nt7861,HPV16 E7突变热点为nt647,且二者尚存在未见报道的变异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对人乳头瘤病毒18型E6基因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对宫颈癌HeLa细胞p21、VEGF、Bax和Bcl-2基因的影响。 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特异性siRNA瞬时转染HeLa细胞,半定量RT-PCR检测siRNA转染后HeLa细胞中p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ax和Bcl-2 mRNA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HeLa细胞中p21和VEGF蛋白的变化。 结果 RT 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24、48、 72h p21和Bax mRNA的表达与转染前比较均有升高。转染后24、48、72h VEGF和Bcl-2 mRNA的表达与转染前比较均有降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48、72h p21蛋白的表达与转染前比较均有升高。转染后48、72h VEGF蛋白的表达与转染前比较均有降低。 结论 靶向HPV18 E6基因的siRNA可有效干扰宫颈癌HeLa细胞中p21、VEGF、 Bax和Bcl-2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INK4A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即液基细胞学薄片(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的表达及其用于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SCC)筛查的意义。方法225例宫颈病变患者,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SCC)56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4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76例,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lesions,ASC)32例,正常范围(within normal limits,WNL)2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INK4A的表达。比较P16INK4a联合LCT及单纯LCT的病理诊断符和率。结果单纯LCT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LSIL52.08%,HSIL77.14%,SCC 98.21%;P16INK4a联合LCT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LSIL 68.75%(33/48),HSIL 91.43%(32/35),SCC100%(56/56);差异有显著性(P<0.05)。32例ASC的P16INK4a联合LCT阳性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1.43%,与单纯LCT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16INK4a联合LCT可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尤其对于ASC的确诊,较单纯LCT有更高的病理诊断符合率,可以提高宫颈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P450arom和COX-2mR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基因和环氧化酶-2(cox-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和子宫腺肌病(AM)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2例正常子宫内膜、42例EMs及33例AM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P450arom mRNA和COX-2mRNA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450arom 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在EMs和AM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均有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8.777,q=4.624~10.282,P〈0.01)。P450arom mRNA在EMs和AM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显著性(q=2.964、2.655,P〈0.01、0.05)。COX-2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或弱表达,在EMs和AM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均有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1.307,q=2.583~7.905,P〈0.01);在正常子宫内膜、EMs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分泌期表达高于增殖期,差异均有显著性(t=4.401~15.865,P〈0.05);在AM表达不随月经周期变化。COX-2mRNA在EMs和AM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差异均有显著性(q=2.623、5.908,P〈0.05)。P450arom mRNA和COX-2mRNA在EMs的表达与rAFS分期均无相关性。P450arom mRNA与COX-2mRNA在EMs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64,P〈0.01);在AM中的表达水平亦呈正相关(r=0.813,P〈0.01)。结论P450arom和COX-2与EMs和AM的发病相关,二者协同作用促进EMs和A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