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34篇
基础医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医学院校中进行耳鼻咽喉科双语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提高耳鼻咽喉科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为在医学院校中更好的开展耳鼻咽喉科双语教学提供经验,培养优秀的全方位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2.
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建立临床思维方法是临床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估与其他临床能力评估一样,还缺乏系统的方法,也没有较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临床医学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相对简便易行的临床思维能力评估方法,其通过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床边教学等方式考查学生在临床基础知识掌握度、诊断分析能力、信息采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实际应用后认为该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较全面,可操作性强,方法比较客观,但存在评价机会不均等、评价存在主观性以及如何纳入学员综合素质评价等有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颈前旋转肌皮瓣修复喉部分切除术后缺损的喉功能恢复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至2010年间有完整喉功能随访资料的行喉部分切除+颈前旋转肌皮瓣重建术的患者43例,其中声门型32例(Ⅱ期15例,Ⅲ期16例,Ⅳ期1例),跨声门型11例(Ⅱ期5例,Ⅲ期6例),分别行垂直半喉切除术、扩大垂直喉切除术、扩大额侧喉切除术、次全喉切除术,同期应用颈前双蒂旋转肌皮瓣进行喉重建。统计误咽率和拔管率,并对吞咽功能评分、呼吸功能评分和嗓音参数做手术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时全部患者恢复正常吞咽防护和呼吸功能,进食无误咽,气管套管拔出率为100%,吞咽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903.1,P=0.559),呼吸功能较术前改善(U=713.5,P=0.012)。全部患者能够正常发音。术后6个月时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和声门噪声能量(NNE)值优于术前(P<0.05),但嗓音参数基频(F0)值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2个月NNE较术后6个月时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颈前旋转肌皮瓣修复喉部分切除术后缺损拔管率高、发音恢复效果好,喉功能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因为“头颈部肿块”而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并不少见,这当中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在后期被诊断为肿瘤。由于头颈部器官众多,解剖结构复杂,许多患者不知该如何进行早期自我判断。本文谈谈头颈部肿块的自我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国江浙沪地区人群中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87例江浙沪地区汉族鼻咽癌患者,并随机选取同地区同种族的9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方法分析研究对象的XRCC1基因Arg194Trp及Arg399Gln两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鼻咽癌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XRCC1 Arg194Trp及Arg399Gln各基因型在鼻咽癌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频率基本相同。与携带Arg/Arg基因型者相比携带194位点Trp/Trp基因型者鼻咽癌的发生风险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1,95% CI:0.08~1.65,P=0.21)。194位点其他基因型以及399位点各基因型对鼻咽癌的发病无明显影响。结论 XRCC1基因194和399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鼻咽癌的易感性无关,但194位点的Trp等位基因可能会降低鼻咽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神经生长因子防治爆震性聋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防治爆震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参加实弹演习的炮手125例,分防治组48例(射击前2周至射击后2周肌肉注射NGF)、治疗组43例(射击后1—14d肌肉注射NGF)和对照组34例(不注射NGF)。测定射击前,射击后1,7和14d纯音听阈。结果 爆震后1d:防治组仅1例(2.1%)出现听阈提高(为轻度聋),治疗组有3例听阈提高(7.0%,其中2例轻度聋,1例为中度聋),对照组有6例听阈提高(17.6%,并有重度听力异常);爆震后7d:防治组1例及治疗组中2例轻度听力异常者听力均恢复正常,治疗组中1例中度者转为轻度;14d后:治疗组听力全部恢复正常,而对照组中无听力好转者。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对防治爆震性聋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鼻内突镜手术的广泛开展为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开创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的解剖、病理和影像学的研究.基于对鼻腔、鼻窦生理及病理学的新的认识,Naumann等人提出了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这一解剖概念,并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窦口鼻道复合体和显微解剖及影像学研究对于鼻窦炎的病因、病理及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术前的鼻窦CT扫描,已成为指导手术,预防并发症的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1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 窦口鼻道复合体又称中鼻道-前筛复合体,是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钩突、筛泡、半月裂、额隐窝、中鼻甲及其基板、中鼻道、前组和中组筛窦、额窦开口、上额窦开口以及鼻囟门等一系列结构.窦口鼻道复合体是侧重于鼻窦功能而命名的一个解剖名称,并没有明确的解剖边界和形态-实质上它是介于中鼻甲与下鼻甲之间,包含了前组副鼻窦(上颌窦、额窦、前筛窦)开口及其向鼻腔  相似文献   
8.
鼻息肉起源部位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鼻息肉的起源部位,以探讨鼻息肉病因。方法:应用电动吸切器切除69例(112侧)鼻息肉的同时进行内镜检查,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112侧鼻息肉中起源于筛泡气房的15侧、鼻丘气房11例、钩突15侧、中鼻气房11侧、中鼻甲息肉样变19侧、上颌窦口7侧、额隐窝5侧、筛漏斗5侧、多源者24侧。结论:鼻息肉的发生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畸形及炎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手术显微镜及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虽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在手术中精细的进行定位,但是,掌握颞下窝区的解剖学知识,了解其结构的变异情况,对于经颞-颧-颌进路进入颅底开展外科手术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此区域的局部解剖学的细致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临床开展经颞-颧-颌进路中颅底巨大神经鞘瘤切除术的基础上,复习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经颞-颧-颌进路中颅底巨大神经鞘瘤切除术的这一手术入路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0.
人喉癌组织中支原体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分析喉癌组织中支原体感染的情况,探讨支原体感染对喉癌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14例喉不同病变及喉癌颈转移淋巴结组织标本中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其中包括喉癌121例,喉癌前病变21例,声带息肉17例,癌旁正常喉组织14例,癌周对侧正常喉组织9例以及喉癌颈转移淋巴结32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人喉癌组织、喉癌颈转移淋巴结组织、喉癌前病变、声带息肉、癌旁正常喉组织、癌周对侧正常喉组织中抗猪鼻支原体抗体2G10反应阳性率分别为44.63%(54/121)、34.38%(11/32)、23.81%(5/21)、17.65%(3/17)、7.14%(1/14)、0%(0/9);人喉癌组织、喉癌颈转移淋巴结组织的2G10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0.05).中晚期喉癌(Ⅲ-Ⅳ期)中2G10感染明显高于早期喉癌(Ⅰ-Ⅱ期)[68.18%(45/66) vs 16.36%(9/55),P<0.01].伴颈淋巴结转移喉癌组织2G10阳性率为62.50%(20/32),无颈淋巴结转移喉癌阳性率为35.96%(32/89),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2G10阴性Ⅲ-Ⅳ期喉癌病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18/21)及84.21%(16/19),而2G10表达阳性Ⅲ-Ⅳ期喉癌病例3、5年生存率则分别为60.0%(27/45)及58.14%(25/43),2G10表达阳性病例3、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2G10表达阴性病例(P<0.05).结论:人喉癌组织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支原体感染与喉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