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无效]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疗效,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生物信息学筛选结果显示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对AA有治疗作用。纳入43例难治性AA患者(其中15例为重型AA),采用包含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CsA)和司坦唑醇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27例输血依赖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全部(100%)停止输血;40例贫血患者中,37例(92.5%)血红蛋白完全恢复正常;30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中,28例(93.3%)升至50×109/L以上;35例白细胞低于2.5×109/L的患者中,31例(88.6%)升至3.5×109/L以上。40例贫血患者中,1例出现肾功能异常,停用环孢素A后恢复正常;18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加用保肝药物并减少司坦唑醇用量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和司坦唑醇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AA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中老年人进行GJB2基因突变筛查,探讨携带不同GJB2基因突变的中老年人的听力情况.方法 收集648例中老年人的听力学资料和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利用直接测序方法获得基因型,并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携带GJB2基因突变的中老年人在不同听力组间的分布情况及携带不同GJB2基因突变中老年人的听力情况.结果 根据听力学资料,将所有中老年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A组,157人,24.23%)、轻度听力下降组(B组,199人,30.71%)、中度听力下降组(C组,226人,34.88%)、重度听力下降组(D组,66人,10.19%);通过直接测序的方法,共发现22例分别携带4种移码突变,包括235delC杂合突变(16例,2.78%)、299-300delAT杂合突变(3例,0.46%)、176-191del16杂合突变(1例,0.15%)、512insAACG杂合突变(2例,0.31%);所有突变携带者在不同组间的分布情况为:正常对照组3人(13.64%)、轻度听力下降组6人(27.27%)、中度听力下降组8人(36.36%)、重度听力下降组5人(占22.73%);对四种突变携带者的听力学情况进行分析,176-191del16突变携带者的听力下降程度最轻,而512insAACG突变携带者的听力下降程度最重,经统计学分析, 左耳0.25 kHz频率的平均听阈值在各种突变携带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与整体中老年人群相比,携带GJB2 基因突变的中老年人在中度听力下降组和重度听力下降组间所占的比例增高;各种突变携带者听力下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含胸腺肽免疫增强的自体CIK细胞联合IL-2(TCIL-2)方案治疗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集预先接受胸腺五肽免疫增强治疗的4例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109-3×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00mU/d,皮下注射,连续10d。28d为1个周期,共完成24个周期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变化。结果 2例接受8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2例接受4个周期的输注,回输后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3例达完全缓解,1例完成8周期的CIK细胞输注后一度达良好的部分缓解,但最终因急性心肌梗死和淋巴瘤持续进展而死亡。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化疗方案选择及疗效,并结合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生存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位年龄84岁;所有患者合并至少2种其他疾病,其中以高血压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见,有4例合并第二肿瘤;出现B组症状(发热、盗汗及体重下降)的占13例;病理亚型中以非生发中心细胞型(non-GCB)居多(10/15);Ann-Arbor分期Ⅱ期1例,Ⅲ/Ⅳ期14例;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5分14例;初诊时有10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高于正常。全组病例均采用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为基础的个体化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1例,疾病进展(PD)2例,治疗总反应12例;全组病例半年总生存10例,1年总生存8例;半年、1年无进展生存分别为7例、6例。结论老年DLBCL初诊时合并基础疾病多、分期较晚、病理分型以non-GCB亚型为主,预后很差;应在强化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预后,采用个体化R-CHOP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6.
7.
本研究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化疗方案选择及临床反应,并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预后因素(包括年龄、IPI评分、B组症状、Ann—Arbor分期和LDH水平)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30例患者中位年龄82.5岁;所有患者均有合并症,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最常见,少数(8/30)合并第二肿瘤;出现B组症状的占63%(19/30);病理分型中仅2例为T细胞淋巴瘤,其余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57%(17/28);Ann—Arbor分期Ⅰ-Ⅱ期占37%(1l/30),Ⅲ-Ⅳ期占63%(19/30);IPI评分2分以下10例,3分4例,4—5分16例,3—5分的患者占67%(20/30);初诊时有43%(13/30)患者的LDH高于正常。全组病例均采用改良R—CHOP为基础的个体化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CR14例,PR13例,PD2例,SDl例,治疗总反应率为90%;全组病例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43.3%;半年、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2%、54.9%;COX回归多变量分析显示,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是影响老年NHL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39;RR=6.678、4.939)结论:老年NHL患者症状不典型,初诊时分期较晚,合并基础疾病多,由于个体差异大,应根据不同预后采取个体化治疗;以脂质体阿霉素为基础的CHOP方案对心脏的毒性低,对老年NHL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老年NHL患者无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Ⅱ期是老年NHL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细菌生物膜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全身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美国有2920万成人发病,占总人口14.2%。据统计,每年的药物、手术费用和因病造成的工作收入减少总计达60亿美元。CRS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因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CRS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难治性病例。因此,人们认为CRS的持续存在可能涉及其他一些未知因素。本文综述了有关细菌生物膜及其在CRS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 B,SEB)对原代培养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释放促炎因子和(或)趋化因子的作用。方法将无血清原代培养的人鼻息肉及下鼻甲上皮细胞分别在SEB1、10、100ns/ml,白细胞介素(intedeukin,IL)1β 20ng/ml及SEB 10ng/ml+地塞米松13ng/ml等不同条件下孵育,12、24和48h后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鼻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IL-5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yte macrophagc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在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①SEB刺激鼻黏膜上皮时,IL-5和GM—CSF mRNA表达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以10ng/ml、24h时最明显(P〈0.05),且鼻息肉组的表达高于下鼻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L-1β 20ng/ml组IL-5和GM-CSF mRNA表达增加不及SEB 10ng/ml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SEB 10ng/ml+地塞米松13ng/ml组的IL-5和GM-CSF mRNA表达强度较SEB 10ng/ml组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SEB对原代培养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具有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子机制及干预药物的生物信息学预测,探索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意义。方法从公共开放的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获取冠状病毒全基因组表达谱数据,利用R语言Impute程序包进行数据标准化,Limma程序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Robust rank aggregation算法筛选差异显著性基因。进一步的表观调控机制分析利用R语言Clusterprofile程序包,进行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再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表观精准治疗预测平台(EpiMed),筛选潜在干预药物。结果在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的小鼠中,肺损伤相关通路为哮喘信号通路,心脏损伤相关通路为病毒性心肌炎信号通路,肾脏损伤相关通路为近端小管碳酸氢盐回收信号通路,肝脏损伤相关通路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信号通路,造血功能损伤相关通路为造血细胞谱系信号通路。EpiMed平台筛选出对SARS-CoV感染诱发的MODS具有潜在干预作用的药物,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虎杖、利托那韦、鱼腥草、奈韦拉平、败酱、泛昔洛韦、西多福韦、连翘、α干扰素、磷酸氯喹、瑞德西韦和阿比朵尔。结论SARS-CoV感染可通过器官特异性相关通路引起MODS,并基于这些通路预测出一系列潜在干预药物,有待进一步通过体内外实验和临床验证。这有助于指导COVID-19相关MOD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