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8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3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916篇
预防医学   207篇
药学   302篇
  5篇
中国医学   1986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485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402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专利复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专利复方,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建立Excel表,对入选的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处理,应用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频繁项集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得到96首专利复方,频次统计发现用药多温、平,以甘、辛、苦味药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包括白芍、陈皮、白术、防风、茯苓、甘草、木香、黄连、麸炒白术、柴胡等;频繁项集分析显示药物配伍以调和肝脾、燥湿止泻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见药对包括防风-白芍、柴胡-白芍、炙甘草-陈皮、山药-茯苓等;聚类分析发现3个中药功能模块,即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理气止痛,燥湿止泻;温中散寒、涩肠止泻;复杂网络分析发现核心药物33味,核心配伍的功效为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结论:数据挖掘为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参考依据,应以调肝、健脾、温肾为基本大法,兼顾涩肠止泻、养心安神、调和寒热等,根据患者症状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临床信息系统分析总结真实世界的数据,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健康信息系统确诊的糖尿病肾病的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诊疗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使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关联规则,采用web节点建构药对关联网状图;运用SPSS 25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477例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DKD患者,在1203条方剂信息中,涉及中药462种;使用频数排名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黄精、石斛、山茱萸、麦冬;使用频数前5类的中药类别分别是补气药、补阴药、清热燥湿药、活血调经药、息风止痉药;在30味高频药物中,苦、甘、辛药味最为常见;药性寒、温数量接近;归脾经、肝经、肺经、肾经居多;关联规则提示,药物组合中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地龙-当归-僵蚕,因子分析共得到5个有效因子,累积贡献率为47.33%。结论 中医药治疗DKD在补益气血阴阳的同时,兼顾对瘀血、湿邪和痰饮的治疗,结合证型,可考虑使用黄芪、黄精、石斛、山茱萸、麦冬、金蝉花等药物的使用,清热燥湿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可适当加入,为使邪有去处,大黄、车前子或可增添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闭经的选穴规律。方法:利用《中华医典》第5版数据库检索“不月”“月事不来”“闭经”“血枯”等30个关键词,筛选并提取针灸治疗闭经的处方条文,对数据进行整理。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3)对针灸治疗闭经的选穴方案进行频次统计、社团分析、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202条穴位处方条文,其中27条为复方,余为单穴方,共涉及38个腧穴,268频次。治疗闭经使用频次排前15位的腧穴:中极、血海、水泉、阴交、气海、关元、照海、带脉、腰俞、中髎、气冲、太冲、三阴交、合谷、会阴。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处方为:足三里、三阴交、肾俞、中极、血海、合谷、照海、气冲、气海、阴交。结论:针灸治疗闭经的取穴具有规律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性,且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籍针灸文献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聚类分析,探索高颖教授辨治失眠的总体药症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高颖教授2015年5月~2019年4月期间门诊病例数据库中失眠患者的诊疗信息,运用SPSS20.0软件对频率大于10%的35种症状和40味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并对聚类后的药症组群进行对应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204例(349诊次),聚类分析得到7个症状组群、6个药物组群和5种药症组群对应关系,药症组群间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医师辨治失眠以安神、清热、养阴、疏肝、健脾、行气、化痰为核心治法,以一贯煎、二至丸、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温胆汤、四逆散、小柴胡汤、逍遥散等为常用类方;医师经验方以丹参、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合欢皮为主要组成,对治疗失眠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结论:药症聚类分析以及聚类后的对应研究,能够获得医师辨证论治失眠的核心思路和主要规律,可以为中医临证经验挖掘的方法运用提供参考;本研究结果可以反馈指导失眠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可视化分析系统,探讨针灸治疗房颤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8个数据库,筛选建库至2020年11月针灸治疗房颤的全部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腧穴频次、归经及腧穴关联规则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涉及腧穴24个,腧穴核心配伍3组,核心腧穴4个。【结论】选穴频次最高的穴位为内关,特定穴以交会穴为主,多选取任脉、心包经的腧穴,腧穴配伍以膻中、内关、中脘、气海为核心。针灸治疗房颤的选穴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注重经络循行与经气的互通,重视特定穴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古代方剂中治疗阴虚证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以阴虚为基础证候疾病的辨治施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已上市经典名方数据库",筛选治疗阴虚证的处方,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统计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寻找核心组方。采用MATLAB进行中药关联规则分析药物配伍规律。采用Pajek645.13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找出核心中药。结果纳入阴虚证处方467首,涉及中药302种,药物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为主,归经以肾经为主,核心中药包括熟地黄、麦冬、生地黄、当归等;常用药对包括山药-熟地黄、山萸肉-熟地黄、茯苓-熟地黄,高频药物可聚类为2类。结论揭示了古代治疗阴虚证以滋阴降火为主,重视补养肾阴的同时亦注重补养肺、肝、脾阴,养阴时常配伍健脾和辛散退热类药物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阴虚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调节DNA甲基化的中药活性成分和用药规律。方法:运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DNA甲基化相关基因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查找靶基因相关的活性成分和中药,纳入条件为类药性≥0.18,口服生物利用度≥30%,构建中药-成分-甲基化靶点作用网络。采用DAVID 6.8数据库分析潜在靶点参与的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同时收集中药功效及性味归经信息,分析调节DNA甲基化的用药规律。结果:获得23个潜在的DNA甲基化靶点,与449个活性成分和342味中药相匹配。其中山柰酚、槲皮素、木犀草素、黄芩素、异鼠李素等可能是干预DNA甲基化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半枝莲、丹参、枸杞子、灯盏细辛等可能是干预DNA甲基化的主要中药。相关通路以TNF信号通路、Toll样信号通路等抗炎通路为主。用药规律分析显示,干预DNA甲基化的中药多性寒、味苦,归肝经,具有清热、止痛、补益等功效。结论:本研究系统探讨了中药调节DNA甲基化的活性成分,归纳了中药干预DNA甲基化的用药规律,以期为治疗DNA甲基化相关疾病的实验验证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挖掘补肾活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处方用药规律,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机制进行预测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分析处方药物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挖掘核心药物及类方,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数据库搜集LDH疾病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核心药物干预LDH的核心靶蛋白,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纳入104首处方共计233味中药,挖掘得到12个核心药物及5个核心类方,主要来源于补肾活血汤、身痛逐瘀汤和六味地黄汤,得到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178个有效活性成分,涉及干预LDH的交集靶标52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涉及JUN、AKT1、IL-6、MAPK1、VEGFA、FOS、MAPK14等核心靶蛋白,补肾活血类方、滋阴补肾类方、活血化瘀的特征性靶蛋白分别为多巴胺D3受体、胰岛素、维生素D受体,健脾补肾类方与白细胞介素17A、肿瘤坏死因子关系密切。活血通络类方中核心靶蛋白为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核因子κB亚基1。KEGG富集分析涉及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7、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缺氧诱导因子-1等炎症相关通路,以及Th17细胞分化、T细胞受体信等免疫相关通路。结论:补肾活血法治疗LDH常与通络、健脾、滋阴之法协同运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及调节全身免疫平衡等多靶标、多途径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