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6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2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83篇
内科学   42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3篇
特种医学   309篇
外科学   661篇
综合类   2133篇
预防医学   368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812篇
  6篇
中国医学   2074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640篇
  2010年   558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分析合并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评估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7月于我院行PSO治疗的301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资料,其中5例合并食管裂孔疝,男2例,女3例,年龄54.6±7.2岁(48~67岁),2例患者存在术前吞咽困难,术前通过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呼吸功能,发现4例患者存在轻度呼吸功能受限,1例患者合并重度呼吸功能不全伴肺动脉高压。PSO术中未对患者食管裂孔疝进行特殊处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在患者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和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术前和术后在矢状位CT上测量食管裂孔疝入物高度、在横断面CT上测量食管裂孔疝面积,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术前术后影像学参数。结果:5例患者随访3~24个月(12.6±7.5个月)。术前GK为103.2°±19.9°,术后改善至48.2°±15.0°,末次随访时45.0°±11.9°;术前SVA为213.4±90.6mm,术后改善至68.2±36.0mm,末次随访为63.0±50.3mm,术后GK、SVA与术前比较有均显著性差异(P>0.05),而末次随访时GK、SVA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疝入物高度为9.1±1.7cm,面积为73.0±39.3cm2,术后分别降至6.4±0.9cm和42.4±19.5cm2,术后疝入物高度和面积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并发症及浅表或深部感染,且无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并发症。结论:对于合并食管裂孔疝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在PSO术后脊柱畸形得以矫正的同时,食管裂孔疝也能获得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2.
3.
内脂素是由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其结构蛋白与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一致,并与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具有同样的作用。作为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内脂素不仅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并且在糖脂代谢以及机体炎症和免疫应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内脂素可通过对骨形成和骨吸收协调方面以及通过炎症和免疫方面的调节在强直性脊柱炎新骨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得到了影像学方面的验证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检测试剂盒临床检测效果与异常结果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报告。方法采用HLA-B27-FITC/HLA-B7-PE和HLA-B27-FITC/CD3-PE两种检测试剂盒检测1208例腰椎病、颈椎病、关节痛、脊柱僵硬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标本中HLA-B27的表达,结合临床诊断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HLA-B27-FITC/HLA-B7-PE检测试剂盒在检测1208份标本中有12份(0.99%)HLA-B7+HLA-B27+细胞群的百分比≥90%,判读为HLA-B27疑似阳性,而HLA-B27-FITC/CD3-PE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阳性结果;另外,淋巴细胞群分群不清晰易导致HLA-B27-FITC/HLA-B7-PE试剂盒将HLA-B27阳性结果判读为假阴性,而HLA-B27-FITC/CD3-PE试剂盒利用CD3设门可以避免假阴性的出现。结论两种检测试剂盒检测HLA-B27结果均准确可靠,且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脊柱恢复情况、强直性脊柱炎(AS)病情活动指数调查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对两组患者评估并分析。结果 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墙枕距、指地距、晨僵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胸廓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疲倦程度和晨僵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疲倦程度、晨僵程度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可促进疾病恢复,缓解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障碍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Ⅱ期、Ⅲ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治疗组采用经筋针刺结合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记录治疗前、4个疗程、8个疗程、随访(3~6个月)两组患者枕墙距、Sch9ber试验评分、ODI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与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指标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8个疗程及随访期间,两组枕墙距、Sch9ber试验评分、ODI指数、CRP水平、ESR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治疗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8.89%vs.71.11%,P<0.05)。结论:基于经筋理论针刺结筋病灶点能够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受限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并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其活动期炎症程度,具有较确切、稳定及相对持久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单纯后路内固定+一期经腰椎间孔病椎间病灶清除(TLIF)与经典的前后联合手术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3例布病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临床指标、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植骨治愈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础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ODI、VAS、CRP、ESR及Cobb角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ODI、VAS、CRP、ESR及Cobb角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明显低于对照组(25.0%)(Χ2=7.674,P<0.01)。 结论 TLIF治疗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突出,安全性较好,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及不同年龄正常骶髂关节骨髓分布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可能致误诊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对31例AS患者(14~46岁)及89例(17~87岁)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y,SPA)志愿者行骶髂关节MR检查。AS患者分为活动期、慢性期和终末期3组;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0岁(青少年组)、≥40~60岁(中年组)、≥60岁(老年组)。常规MR扫描结束后分区测量骶髂关节内的黄骨髓分布范围,计算黄骨髓在该区域的百分比(fat faction,FF)。结果:慢性期及终末期AS患者的骶髂关节FF值明显大于活动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慢性期与终末期AS患者F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另外,AS慢性期患者骶髂关节黄骨髓分布与退变骶髂关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通常表现为局限性沉积,后者表现为弥漫分布。随着受试者年龄的增加,骶髂关节内黄骨髓含量逐渐增加;其中中年组与老年组F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青少年组FF值与中年组、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AS患者骶髂关节黄骨髓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减少AS的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