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22篇
预防医学   60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59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古籍中罕有关于“胰腺”的明确记载,缺乏直观、系统的理论论述。本文试图通过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典籍所记载内容的分析,结合现代解剖学相关理论,梳理中医学对胰腺实体解剖的认识过程。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中医学对胰腺实体解剖的认识具有阶段性:①先秦两汉时期,存在胰腺实体解剖,但并非认为胰腺是脏器;②唐宋时期,胰腺实体解剖更加清晰,在医学上胰腺附属于脾,并非为独立的脏器;③明清时期,胰腺实体解剖明确,部分医家以独立脏器论之,出现“脾”、“胰”之争。中医学理论缺少对胰腺的单独论述,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多为“胰属脾”,线性归属以脾笼统代之略显单薄,不利于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笔者认为胰腺藏象应独立于脾单独讨论,现代解剖学对胰腺命名同一,形态结构清楚,位置描述明确,可直接补充进中医学胰腺藏象(藏)理论中,为完善胰腺藏象理论搭建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3.
中医医案作为专家经验的载体,对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提升中医学者临证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领域案例推理技术有望弥补现有中医医案研究情境化特征缺失的遗憾。但由于不同类型的中医医案研究要点不同,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医医案的分类、特点及研究现状,并通过考察案例推理的理论内涵及在中医医案方向的应用现状,探讨案例推理对中医临床案例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提出正确处理古籍保护和古籍价值利用之间的关系,从中医古籍所具有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及实用价值4个维度进行分析,探索从中医古籍价值属性角度建立中医古籍定级指标体系,并从中医古籍的保护等级、保护内容、保护模式、保护措施等方面构建中医古籍保护框架,以期使中医古籍的多维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咳"为外感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内经》提出了"五脏六腑咳"的观点。"三焦辨证"是吴鞠通在《内经》三焦理论基础上所创立的辨治温热疾病的方法,其所论述的上中下三焦分别与五脏相对应。《伤寒论》以"六经"为纲,五脏为目论述疾病。本文以"三焦"为纲,六经、脏腑为目,论述《伤寒论》中感受寒邪,上犯太阳、中及太阴、下入少阴所引起的咳,与《温病条辨》温热邪气侵袭上焦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咳证的异同,以期为咳证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医古籍中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医e百文献数据库,对治疗痹证的方剂进行整理,运用R语言统计软件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检索治疗痹证的方剂434首,参与组方的中药为233种,出现的药物总频次4372次。治疗痹证的中药中核心药物有15味,分别为防风、当归、牛膝、附子、甘草、川芎、羌活、独活、茯苓、麻黄、细辛、白术、桂心、萆薢。治疗痹证的药物以祛风湿药和解表药为最多,在药性方面以五味中的辛、苦、咸为主,四气中以温、寒、平最多,而在归经中,又以归肝、脾、肺、肾经为主。对药物频次排名前3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药性及归经为5类;因子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潜在的药物组合5个、药对20个。结论:治疗痹证以祛风除湿散寒为主,防风、当归等解表及活血化瘀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药物的性味以辛、苦、温为主,归经多归肝脾肾经。通过数据挖掘可以总结古代中医治疗痹证的规律,获得治疗痹证的基础方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养生古籍数以万册,养生功法数以千计,数量之多规律难循,且真伪难辨。本研究基于养生古籍,通过对古籍所记载功法技术进行筛选与规律挖掘,旨在将古籍“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本研究在查阅上千种养生功法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查、专家访谈、古籍整理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版本学、辨伪学等学科知识,从81本养生书籍中收集到1277册古籍,并根据古籍被引频次选定18册古籍,从18册古籍中选取功法45种,将45种功法分解为984式技术动作进行具体分析。本研究主要对古籍功法技术从动作姿势、次数、结构、方位、时辰、类型、方法、部位、技法、穴位、施治等内容进行了规律挖掘。根据对功法技术规律的统计结果,本研究认为,功法技术习练坐立卧三势宜均衡交替,丰富坐功加强卧功为要;凡导引三七行气宜五七,摩三咽三叩三鸣天鼓三;左右上下前后侧转多为,内外屈伸俯仰勤习为妙;东向南向导引北向行气,向日向阳明坐立卧为好;子丑寅时三辰行功慎为,卯午酉时三辰行功为宜;导引行气存思三功同行,仿生导引器械运动辅助;行气调息吐纳亦轻无声,鼻纳鼻出口纳口出为主;手功足功行功导引之根,腰身协调口鼻行气宜行;叩齿咽津伸腰叉手常行,摩摇振鼓按挽拓举并进;引泥丸摇天柱常行常为,摩丹田擦涌泉宜多宜密;目耳颈腰腹胸手足常引,脏腑气血筋脉骨肌常疏。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医古籍的研读,高质量中医古籍的整理出版至关重要。中医药图书编辑要做好中医古籍出版工作并确保图书编校质量,必须高度重视体现古籍整理原则和方法的辅文,并且具备相当的古代汉语基础、扎实的医学知识及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9.
近年从肝郁脾虚证论治心悸受到很多医家重视,但其中病机仍未阐明清楚。本文以“肝郁脾虚”为引线,对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梳理,涉及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相关病证,旨在为调肝理脾法治疗心系疾病提供文献佐证,丰富该法的理论内涵。文献研究发现古代医家重视肝郁、脾虚对心悸发病的影响,病机以气血失调为主,涉及脏腑相合、七情、病理产物等多个环节,治法区分益气补血、疏肝解郁、化饮祛痰、安神定志等。  相似文献   
10.
张荷  孟凡琪  陈秀华 《中医药导报》2020,26(8):53-54,62
《太乙神针心法》注重实按灸的实践运用,用灸治疗过程中体现了药艾结合、抗病保健、辨证审穴、谨慎施灸、明察宜忌、注重调养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