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81篇
  免费   3523篇
  国内免费   536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7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29篇
内科学   1069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14篇
综合类   9599篇
预防医学   789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1727篇
  16篇
中国医学   29764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1520篇
  2022年   1295篇
  2021年   1857篇
  2020年   1726篇
  2019年   1686篇
  2018年   697篇
  2017年   1457篇
  2016年   1494篇
  2015年   1516篇
  2014年   2443篇
  2013年   2135篇
  2012年   2717篇
  2011年   2811篇
  2010年   2497篇
  2009年   1995篇
  2008年   2355篇
  2007年   1930篇
  2006年   1651篇
  2005年   1559篇
  2004年   1540篇
  2003年   1276篇
  2002年   1056篇
  2001年   826篇
  2000年   773篇
  1999年   643篇
  1998年   616篇
  1997年   498篇
  1996年   529篇
  1995年   456篇
  1994年   361篇
  1993年   287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264篇
  1990年   260篇
  1989年   242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比较慢性肾衰竭不同中医证候分型患者钙磷代谢和尿素氮、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方法将10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其分为5组,即脾肾气虚组20例、脾肾阳虚组20例、气阴两虚组20例、肝肾阴虚组20例、阴阳两虚组22例。比较5组患者的钙磷代谢和尿素氮、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结果脾肾气虚组、脾肾阳虚组、气阴两虚组、肝肾阴虚组、阴阳两虚组的血磷、血钙、尿素氮、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钙磷代谢、尿素氮、血清肌酐以及肌酐清除率水平与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992.
多数学者从风、火、痰、瘀、阴虚阳亢等角度论治颤证。周德安教授认为许多颤证的发生与阳虚水泛有关,临床上应用温阳利水的方法治疗颤证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中药使用真武汤加减,针灸方面秉承针灸治神的学术观点(取四神方、督脉十三针、背俞穴),同时注重补肾健脾利水、调畅气血。针药并用,共奏温阳利水、熄风止痉之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Ig A肾病蛋白尿的疗效并探讨BMI水平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就诊的Ig A肾病并符合气虚血瘀证的患者295例,以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24周;以BMI水平分层,探讨其对不同BMI水平患者疗效是否有差异。结果:治疗后24 h蛋白尿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24 h蛋白尿水平方面:总有效率达77%; BMI达标患者的有效率达82. 4%,超重患者有效率为72. 4%,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医症状方面:有效率达72%;以BMI分层,2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真实的临床条件下,加味黄芪赤风汤对气虚血瘀型Ig A肾病蛋白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BMI水平可能影响Ig A肾病患者的恢复治疗。  相似文献   
994.
总结近几年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动物模型分型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寒凝血瘀、阳虚血瘀四个方面综述了其现代动物模型的制备和其相关指标的最新进展,为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陈彦  褚强  徐斌斌 《新中医》2018,50(11):122-125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95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内服联合中药熏蒸、埋针、肢体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方法。2组均治疗3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患者疾病总体评价(PGA)评分,统计疗效与安全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76.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BASDAI评分和PG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观察组PGA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但2组BASDA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2组安全性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大样本病例的调查研究,了解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候变化特点,归纳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主要证候变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自愿接受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372例,经排除、剔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有效研究样本300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和围手术期各个观察节点的临床症状学资料建立数据库,以频数分析方法研究患者在围手术期各观察节点的症状的分布情况,再通过聚类及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各观察节点主要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果:围手术期中医基本证候辨证要素的归纳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肝阴虚、肝阳虚、肝气虚、肝血虚、脾阴虚、脾阳虚、脾气虚、气滞、血瘀、痰、寒湿、湿热等15种,其中"肾阴虚"、"肾阳虚"在整个KOA围手术期均有较高的发生率:经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主要中医证候变化:手术前期以"寒湿阻滞证"为主;术后1周以"气滞血瘀证"为主;术后2周以"脾虚气滞证"为主;术后3周以"脾肾亏虚证"为主。结论:"肾阴虚"、"肾阳虚"作为膝骨性关节炎围手术期的主要辨证要素,与上述4证可相兼出现,形成不同的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997.
杨珊珊  王强 《天津中医药》2018,35(11):846-847
记录了医者辨证论治,谨守病机,宗众方之旨,博取众家之长,灵活运用乌梅丸治疗"不寐"一疾,悉获奇效,兹整理如下,以飱同道。  相似文献   
998.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230-1232
目的:通过三重刺激技术(TST)评估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中风病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探讨传统名方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方法:收集中医辨证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运用TST技术检测患者患侧肢体TST剩余值从而了解早期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通过中药辨证施治疗后分析不同黄芪剂量补阳还五汤患者TST剩余值检测结果的规律及变化程度。结果:(1)治疗前对照组与各组的TST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各组治疗前后TST差值比较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各个治疗组间差异显著(均P0.01);30 g组与120 g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与60 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120 g组与60 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4)。结合均数60 g组效果最好,其次为120 g组、30 g组。结论:TST能够客观、真实反映脑梗死患者中药治疗前后皮质脊髓束功能,为临床医生评估患者治疗后恢复程度提供可靠的数据评估;不同黄芪剂量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影响有差别。  相似文献   
999.
《辽宁中医杂志》2016,(1):40-42
张舜华为新安著名医学世家"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从事临床工作六十年,学术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对内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现特整理张舜华治疗消化性溃疡临证经验与同道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000.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542-1546
经前期综合征(PMS)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发病率高、影响严重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肝气逆证是PMS的主要亚型,是肝气偏盛而产生的以功能亢奋为特点的证候,主要表现为情志亢奋、急躁易怒。经前平颗粒(JQP)是针对PMS肝气逆证研制的国家三类中药新药,具有平肝理气、除胀止痛、佐以和胃等功效,是典型的调肝方药。近年来,针对JQP治疗PMS肝气逆证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现就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与阐释,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