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54篇
  免费   2995篇
  国内免费   740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212篇
妇产科学   137篇
基础医学   389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6554篇
内科学   1942篇
皮肤病学   534篇
神经病学   779篇
特种医学   9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1028篇
综合类   14524篇
预防医学   4482篇
眼科学   147篇
药学   27691篇
  114篇
中国医学   5050篇
肿瘤学   109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15篇
  2022年   1025篇
  2021年   1534篇
  2020年   1888篇
  2019年   1670篇
  2018年   703篇
  2017年   1486篇
  2016年   1432篇
  2015年   1803篇
  2014年   3562篇
  2013年   3567篇
  2012年   4669篇
  2011年   4845篇
  2010年   4327篇
  2009年   3832篇
  2008年   4157篇
  2007年   3378篇
  2006年   2810篇
  2005年   3157篇
  2004年   3850篇
  2003年   3746篇
  2002年   2366篇
  2001年   1735篇
  2000年   920篇
  1999年   597篇
  1998年   521篇
  1997年   408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文献,对阿莫西林胶囊的药品罕见不良反应进行整理综述和分析,供临床参考。临床应用阿莫西林胶囊时可出现剥脱性皮炎、全身药疹、血尿和蛋白尿、严重头晕耳鸣、失眠、牙龈出血、哮喘、头晕、皮肤瘙痒、轻度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肠炎、偏盲等罕见不良反应。该药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也较多。临床医师合理规避用药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采用硼替佐米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56例采用硼替佐米治疗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本组56例患者进行5周期化疗及护理干预后25例患者为缓解,12例患者为部分缓解,患者疾病缓解率为66.1%,患者不良反应现象主要为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疲乏等,且不良反应以中重度居多。结论采用硼替佐米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及护理则可有效控制其药物毒性,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特点,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100例老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药物不良反应年龄特征、给药途径、给药种类和临床主要症状等。结果统计结果表明,70~79岁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最高,占到42.0%;57例(57.0%)患者通过静脉给药产生不良反应;使用抗生素、心脑血管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居多,分别为41.0%和29.0%。结论老年患者是药物不良反应高发人群,应正视其用药流程和规范。并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卵巢癌患者化疗依从性和不良反应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6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46例,除常规护理外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化疗依从性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实验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胃肠道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液系统、脱发和过敏的发生率上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卵巢癌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除了常规护理外加以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愈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研究稳心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120名,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60人,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对照组60人,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改善40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改善为37例,总有效率为61.67%,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有1例发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为1.67%;对照组有3人发生头晕、头痛,2例发生恶心、呕吐,1例发生心动过缓,不良反应率为1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稳心颗粒缓解患者心律失常,而不良反应少,尤其是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的心律失常的疗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9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213-215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防治局部肿瘤放疗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到2014年5月130例局部肿瘤放疗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75例,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75例,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变化情况,并观察在T淋巴细胞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肿瘤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上,对照组提高率36%、总有效率58.67%;观察组提高率52%、总有效率70.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血红蛋白减少等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在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降低防治局部肿瘤放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7.
某院285例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建锋  刘丽萍  吴君 《安徽医药》2015,19(11):2242-2244
目的 探讨某院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概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的285例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对其报告类型、患者情况、药品种类、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给药方法、报告入职业身份、不良反应预后等内容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8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品种共有118种,其中抗感染药的品种数占首位,26种(22.0%);其次为抗肿瘤药,14种(11.9%);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如发热、过敏反应等最为常见.结论 临床应严格遵守有关注射剂的使用规定,关注用药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地使用注射剂.  相似文献   
998.
程军平  沈夕坤  胡芳  金炎  张夏兰 《安徽医药》2015,19(11):2239-2241
目的 分析某院2013-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Excel 电子表统计方法,对收集的报表按性别、年龄、药品类别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物品种以中成药和抗菌药物为主;累及系统—器官以胃肠道紊乱、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剂型以注射剂最多;给药途径以口服用药、静脉滴注为主;合并用药160例,占74.4%.结论 医院应加强对中成药和抗菌药物的监测,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对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共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42例对照组与42例治疗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胺碘酮片进行治疗,并对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抗心律失常、心功能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服用胺碘酮的治疗组患者在心功能改善、心律衰竭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临床上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有效、安全且廉价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提高该药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无既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史的100例患者出现头孢菌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出现概率一定程度上跟患者自身过敏体质、患者年龄以及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情绪和是否饮酒等因素具有密切联系。结论除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量过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外,患者自身部分因素也会影响到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一方面要求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合理把握用药量和药效的关系,全面考虑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另一方面也要求医护人员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引导患者合理用药,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积极态度,从而有效防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