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6篇
  免费   729篇
  国内免费   525篇
耳鼻咽喉   86篇
儿科学   150篇
妇产科学   112篇
基础医学   628篇
口腔科学   73篇
临床医学   1579篇
内科学   1077篇
皮肤病学   122篇
神经病学   304篇
特种医学   4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57篇
综合类   4271篇
预防医学   1890篇
眼科学   100篇
药学   1412篇
  15篇
中国医学   1718篇
肿瘤学   371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22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559篇
  2012年   765篇
  2011年   753篇
  2010年   775篇
  2009年   747篇
  2008年   788篇
  2007年   745篇
  2006年   717篇
  2005年   712篇
  2004年   616篇
  2003年   542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417篇
  2000年   446篇
  1999年   397篇
  1998年   331篇
  1997年   313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128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95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68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4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采血不顺利或操作有误,常有溶血标本出现.溶血对细胞计数的影响,国内多有报道,但鲜见对WBC分类影响的报道,笔者对此进行了实验,发现标本溶血对WBC分类有极显著影响,表现为嗜中性粒细胞(GR)比例明显降低,淋巴细胞(LY)比例明显升高,而对WBC计数无显著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2.
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凝血因子Ⅷ Val34Leu基因多态性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指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流出道受阻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综合征。流出道的阻塞多由于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所致,故导致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就成为B-CS病因学研究的热点。有报道在凝血因子Ⅷ-A(FⅧ-A)第2外显子核苷酸存在G→T的突变,使第34位的缬氨酸被亮氨酸置换,即FⅧ-A Val34Leu(FⅧ-A Leu34),  相似文献   
93.
选择1999-03/2007-1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髋关节假体置换失败需进行翻修治疗75例患者.对全髋置换后不久脱位的以原假体翻修6例,脱位时间较长的则更换假体翻修15例.对半髋置换失败的病例,无论何种原因,均改全髋假体翻修.翻修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反应综合征.翻修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患者白细胞计数普遍升高在(10.5-11.0)×109/L,术后第7~10人恢复正常.血沉轻度升高(2130~ mm/h)52例,中度升高(31~45 mm/h)23例,其中71例在2~4周恢复正常,4例6周恢复正常.2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肢体轻中度肿胀,经处理恢复正常.在3~72个月随访期内,X射线片复查关节假体末见金属腐蚀现象,髋臼聚乙烯假体无降解,3例出现假体松动.疗效评估标准选择美国骨科学会1968年公布的5级评定方法:以原假体翻修的6例.近期疗效优5例,良1例.更换假体翻修的69例,近期疗效优59例,良8例,差2例.翻修总优良率为97.3%.  相似文献   
94.
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循环酶法(Enzymaticcyclingassay)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循环酶方法与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首先利用高低值质控血清评价循环酶方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的稳定性,并收集在我院住院且明确诊断的各20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脑梗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及20名健康查体者的血清标本;另收集53例不同疾病患者血清标本,利用循环酶法与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同时平行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本方法的批内变异系数为3.07%(低值),3.99%(中值),4.21%(高值);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00%(低值),4.79%(中值)与4.58%(高值)。本法与荧光偏振免疫法相关性良好(r=0.994,n=53)。循环酶法测定不同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健康人(8.15±1.89)μmol/L,糖尿病组(8.88±1.36)μmol/L,高血压组(10.66±1.60)μmol/L,冠心病组(14.02±3.42)μmol/L,心梗或脑梗组(14.45±3.83)μmol/L,慢性肾功能不全组(15.21±3.50)μmol/L,结果与FPIA法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循环酶法测定不同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结果与临床上常规应用的FPIA法结果一致,但循环酶法可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快速、简便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相似文献   
95.
生物电反馈与生物电穴位刺激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增高.估计目前我国有脑卒中病人600~700万人,其中3/4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需长期护理[1].本研究旨在观察生物电反馈和生物电结合经络治疗中风偏瘫疗效.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有限人力资源做好儿童牙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工作,使儿童在相对平稳的心理状态下安全快捷地接受治疗,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方法对386例2~12岁患儿进行相应的心理诱导后,根据其配合程度进行临床分型,针对不同患儿采用不同术中护理配合。结果 2~4岁患儿52.44%属于心理诱导不合作型,需要采用固定法护理配合。5~6岁患儿中51.45%属于基本合作型,50.72%采用四手操作护理配合。7~12岁患儿中53.61%属于合作型,59.04%采用巡回护理配合。结论巡回护理配合更适合7~12岁患儿。2~4岁患儿多需要固定法护理配合。四手操作适合各个年龄段,尤其是5-6岁的学龄前患儿。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七氟醚、丙泊酚和氯胺酮麻醉诱导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急诊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患儿30例,年龄9~58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七氟醚组(S组),丙泊酚组(P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10例。S组采用8%七氟醚吸入诱导;P组采用丙泊酚2.5mg/kg缓慢静脉注射诱导;K组采用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诱导;三组诱导至意识消失后均以保留自主呼吸为准则,喉镜开口实施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术中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面罩吸氧后置入气管镜。记录一次置入气管镜成功率,置入气管镜前后即刻HR和SpO2,置入气管镜时间、气管镜检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置入气管镜和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组和P组成功置入气管镜的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组(P0.05);S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K组(P0.05)。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静脉注射和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诱导比较,七氟醚诱导麻醉在婴幼儿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中具有诱导快、苏醒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8.
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肽核酸抑制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为人  李进 《临床荟萃》1997,12(19):869-871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增殖的关系愈来愈引起肿瘤学家和分子生物学专家的兴趣,由于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存在修复由于分裂引起丢失的端粒的端粒酶的过度表达从而使癌细胞永生化,因而,端粒酶成为肿瘤药物设计的新靶点,其中肽核酸(peptide nucleicacids, PNAs),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99.
董凤仙 《护理研究》2007,21(12):3328-3329
自理能力下降,生存质量降低,是骨折病人突出的问题。早期的功能锻炼,可预防继发性残疾,最大限度的保存和恢复肢体的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我科在完成基础护理的同时,重视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结合本病房实际情况,将康复护理工作作为护理工作的又一重点。为此,我科于2004年前7月设立了专职康复护士,为住院病人康复知识指导并进行专职康复护理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本文通过对50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与82例冠心病功能正常者六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统计处理和甲襞微循环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粘附率均明显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延长,与心功能正常者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甲襞微循环改变以输入枝、输出枝管径变细、输入枝流速减慢、红细胞聚集程度严重及白色血栓增多为主,与心功能正常组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或<0.01)。提示了冠心病充血性心衰的发生、发展与血液红细胞聚集增多和微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