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1.
目的:探讨电子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经T管窦道采用电子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168例(肝外胆管结石46例,肝内胆管结石89例,肝内合并肝外胆管结石33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其中121例使用U100双频激光碎石。结果:166例治愈,治愈率99%,2例为远端肝内胆管结石,胆管过于狭窄,胆道镜无法进入而取石失败。结论:电子胆道镜结合双频激光碎石能有效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留结石。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周期素D1(Cyclin D1)、视网膜母细胞瘤(Rb)蛋白在胃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和肠化)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不典型增生,15例胃黏膜肠化生,30例胃癌组织中P16、Cyclin D1、Rb蛋白的表达,并结合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90%,不典型增生86.67%,肠化86.67%,胃癌36.67%,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及胃癌前病变组(不典型增生及肠化)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10%,不典型增生20%,肠化20%,胃癌53.33%,胃癌组阳性率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0%、80%、80%、50%,其中胃癌组阳性率与正常胃黏膜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Cyclin D1蛋白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P16、Cyclin D1、Rb基因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P16、Cyclin D1、Rb蛋白的检测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并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p16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胃粘膜,30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16基因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胃粘膜均为90%,而胃癌分别为43.33%和36.67%,胃癌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16基因和蛋白与胃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远上转移与否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p16基因与胃癌发生有关,其表达产物检测可能有助于胃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标志物Foxp3的表达特点,探讨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和Foxp3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8例UC活动期患者和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经电子肠镜活检肠黏膜组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 LPMC...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在困难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4月该院消化医学中心拟行经内镜ERCP患者1074例,除外毕氏Ⅱ式、Roux-en-Y术后、十二指肠狭窄15例找不到乳头或不能到达乳头外,1059例完成了ERCP,163例ERCP胆总管插管困难者行胰管放入导丝或塑料支架,94例胆管插管成功,仍不成功者行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下称隔膜切开组,36例)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下称针刀组,33例),比较两种方法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9例患者中的67例在乳头预切开术后可成功插入胆管,隔膜切开组成功率97.2%(35/36),针刀组成功率96.9%(32/33),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69例患者中11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6例、出血2例、胆道感染3例。其中,隔膜切开组急性胰腺炎2例,胆道感染1例,针刀组急性胰腺炎4例,出血2例,胆道感染2例。两组比较,隔膜切开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针刀组(8.3%比24.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管导丝或塑料支架置入可以提高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可进一步提高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疗效.[方法]对经超声内镜检查确诊未侵犯黏膜下层的40例消化道隆起和平坦型病变进行静脉麻醉EMR,术后所有病例均留标本再次行病理检查,并内镜随访.[结果]40例均完全切除,无一例出现大出血、迟发出血、穿孔等不良并发症,术后1、3、6、12个月复查内镜,除2例肠息肉患者息肉复发再次给予EMR治疗外,余患者未见病灶残留或复发.[结论]EMR是安全、有效、简便实用的,配合静脉麻醉效果更好,适用范围更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7.
目的有研究显示孕烷受体(pregane X receptor,PXR)的表达与胆结石形成有关。文中研究汉族人群中PXR基因和胆石症(cholesterol gallstone disease,CGD)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探讨核受体PX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PCR-RFLP)对178例CGD患者和112例正常对照组中PXR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2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胆结石发病危险的关系。结果 rs6785049多态性位点中GA+AA基因型在CGD中的频率(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5.2%)。rs3814055、rs2276707多态性在胆结石和对照人群的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 PXR基因多态位点rs6785049变异增加了胆结石患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98.
用比色法检测20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维生素E(VE)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结果提示:肝硬化组血清VE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LPO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两者呈负相关(r=-0.49,P<0.05)。随着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加重,VE下降,LPO升高,两者差别均有显著性。提示VE、LPO的测定有助于预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补充VE有助于防止肝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99.
小肠被称为消化道的盲区,高达50%的小肠疾病难以获得确诊,以往的全消化道钡透、小肠钡透、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受客观条件限制,误诊及漏诊率较高。近年来出现的双气囊小肠镜(DBE)通过经口由上而下或者经肛由下而上对小肠进行全面检查,不仅可在直视下观察全小肠黏膜,同时  相似文献   
100.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胆胰疾病的诊治,但在行胃切除、胆胰切除等消化道重建术后的患者中,由于失去了正常解剖结构,且重建方式多样、输入袢长短不定、肠管扭曲,ERCP操作难度加大。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创新,消化道重建术后ERCP的成功率得到有效提高,可避免再次外科手术治疗。本综述对影响ERCP操作的消化道重建手术类型、消化道重建术后ERCP的内镜选择及治疗策略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