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灵枢·官针》篇所论述的刺法和针具以其主要适应证为主进行了分类,分为主要用于治疗痹证的刺法和针具、根据致病邪气性质的刺法、主要用于治疗经脉病证的刺法、主要用于泻邪的刺法和针具、主要用于适应邪气深浅程度的刺法及其他6大类,并简述了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2.
《中医药通报》2008,7(6):56-56
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素问》)上唇挟口,属手阳明大肠。下唇挟口,属足阳明胃。(《灵枢》)唇,肝脾胃三经所主验,脏府之寒热最便,不可不知。肝脉、督脉、冲脉、任脉皆络者也。(元珠)  相似文献   
93.
肌纤维织炎又称肌筋膜炎,好发于肩背腰部,是临床觉见的软组织损伤性疾患。笔者采用《灵枢·官针》所载“恢刺”法配合运动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4.
《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为五液之一,是阳气蒸腾津液从腠理出于体表的代谢产物.而汗出是机体功能活动中的生理现象,如《灵枢·决气篇》所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现就生理、病理之汗等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95.
1主张“司外揣内”的辨证方法《灵枢》虽非一人之作,但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则是惊人的一致,均提倡辨病证要以表知里、“司外揣内”,从病之表象综合分析。所以,当时对医疗技术高明医生的要求是“善审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将脉之六变,即“缓、急、小、大、滑、涩”与每脏之6种病变相合,体现出五脏疾病脉证相合的辨证方法。2辨证强调虚实二端在《灵枢》中,对疾病辨识论述最多、涵盖范围最广的要数对虚实二证的认识。如脏腑虚实、经脉之气有余不足、六气有余不足、四海有余不足等…  相似文献   
96.
员与贞     
灵枢·百病始生》“: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相似文献   
97.
对《灵枢》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讨.《灵枢》针刺补泻首先是针对虚实而言,《灵枢》制定针刺补泻原则,归纳有迎随、徐疾、捻转、提插、开合等几种针刺补泻手法,这些针刺补泻原则和补泻手法为后世针灸学家所遵循.认为《灵柩》针刺补泻理论对当代针灸教学、临床、科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针灸,应了解和掌握《灵柩》针刺补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98.
论阳经与头面五官的特异性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然而,同篇又指出:"诸阳之会皆在于面".后世又有"头为诸阳之会."之说.这说明十二经脉均与头面五官有联系,相对而言,阳经与头面又有特异的联系.经研究和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
明代医家马莳(字玄台,浙江绍兴人)的《内经》研究成果丰硕,他于15世纪80年代将《内经》重新分卷注释,撰成《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及《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各9卷,前者是最早的《灵枢》全注本,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由于马氏娴于针灸经脉,因此其注的实用价值更大。今就笔?..  相似文献   
100.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灵枢.九针十二原》中“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的理解感到有困难。笔者认为其中的“有”通“又”,所谓“阴有阳疾”,即为“阴又阳疾”,指寒热象不明显或寒热夹杂的病证。特从历代文献的注释、“有”字的字义、足三里穴的主治等三大方面说明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