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6篇
  免费   776篇
  国内免费   572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153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620篇
口腔科学   374篇
临床医学   1772篇
内科学   1034篇
皮肤病学   85篇
神经病学   377篇
特种医学   4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878篇
综合类   3538篇
预防医学   1584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1287篇
  14篇
中国医学   1346篇
肿瘤学   355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58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484篇
  2013年   538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647篇
  2010年   708篇
  2009年   711篇
  2008年   690篇
  2007年   679篇
  2006年   716篇
  2005年   612篇
  2004年   622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474篇
  2001年   466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259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目的观察并比较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静脉桥接法修复面神经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自体静脉桥接法对家兔进行面神经缺损修复,以自体神经移植为对照,通过电生理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种方法都具有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作用,但效果存在一定差别。膜引导组织再生组,术后3个月时两侧面神经干传导速度之差值为(2.10±1.2)m/s,而静脉桥接组为(6.80±1.4)m/s,神经移植组为(2.16±1.6)m/s。组织学上,膜引导组织再生组,术后3个月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延续连贯;静脉桥接组,神经纤维排列不整齐,结缔组织增生明显。结论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自体静脉桥接法均可用于面神经缺损的修复,膜引导组织再生术的修复效果优于自体静脉桥接法。  相似文献   
92.
自70年代初Macriclis应用超声技术诊断涎腺疾病以来,国门外对超声切面声像(U-ltasonic tomography简称B超)诊断腮腺肿块已有报告。对面颈部肿块的B超诊断国外也有一些报道。我们自1986年起采用B超检查面颈部肿块。现将资料完整的36个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应用ITS1-ITS2区域鉴定口腔念珠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鉴别念珠菌的方法。方法 :通过CHROMagarCandida培养基显色培养与PCR扩增ITS1 ITS2 区域相结合的方式对 13例口腔念珠菌标本进行细胞及分子水平鉴定 ,并对CHROMagarCandida培养基能否引起念珠菌ITS1 ITS2 区域碱基序列改变问题进行探讨。结果 :13例念珠菌标本分别属于最常见的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三种类型 ,并在CHROMagarCandida显色培养基上分别呈现出草绿色 (白色念珠菌 )、蓝灰色 (热带念珠菌 )以及紫红色 (光滑念珠菌 )菌落 ;这三种念珠菌类型在ITS1 ITS2 区域的片断长度或碱基序列上表现出特异性差异。结论 :使用PCR扩增ITS1 ITS2 区域的方法可以对以上三种临床念珠菌进行准确鉴定及种内分型。  相似文献   
94.
微阵列技术是同时将大量的探针分子固定到固相支持物上,借助核酸分子杂交配对的特性,对DNA样品的序列信息进行高效地解读和分析。其作为近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能够研究细胞内所有基因的表达谱,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情况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因而也必将加深我们对口腔癌细胞生物学的理解。作者就微阵列技术及其在口腔癌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
双尖牙扭转临床较常见 ,多通过双向牵引纠正。位于牙弓内并扭转 90°的双尖牙 ,若牙弓拥挤 ,无充足间隙 ,则纠正其扭转较困难。我们利用变异腭弓 ,将扭转牙的舌尖腭向牵引。使其腭向移位。当扭转牙与邻牙之间出现间隙时 ,颊向牵引扭转牙颊尖 ,从而顺利纠正其扭转。1 材料和方法1 1 变异腭弓的制作  常规取模 ,灌注石膏模型。若第一双尖牙扭转 ,则在石膏模型 6 6上安放成品方丝弓带环 ,若第二双尖牙扭转 ,则在 76 或 6 7或 77上安放带环。用直径 0 9mm的不锈钢丝弯制变异腭弓。使腭弓在扭转牙处凸向中线 ,并在扭转牙相应腭弓段弯制 2…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异常增生细胞(Dysplastic Oral Keratinocyte,DOK)的形态学特征。为进一步采用该细胞研究口腔癌前病变提供实验资料。方法:采用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DOK细胞,并与正常角化细胞(Oral Keratinocytes,OKC)以及鳞癌Tca8113细胞比较。结果:DOK和OKC在光镜下无明显区别,但与Tca8113显著不同,电镜下可见DOK细胞间桥粒明显减少。结论:DOK有别于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细胞。  相似文献   
97.
复方绞股蓝对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采用DMBA(二甲基苯丙蒽)丙酮局部涂抹法成功地建立了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与此同时应用复方绞股蓝进行了对口腔粘膜癌前病变阻断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绞股蓝对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阻断部位发生在均质型白斑到颗粒状白斑或疣状白斑阶段。先服绞股蓝后涂DMBA组优于边涂边服组。实验证明绞股蓝具有防癌和抗癌功能,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防治中具有应用前景,其抗癌机理还有待于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
曾莉  同军  王红  张雪梅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6):94-94,82
孕妇,34岁,孕2产1,2002年因孕37+周胎盘早剥行剖宫产,产一女婴,低体重儿,生后1天死亡。本次妊娠,孕35周,来我院行产前检查。宫高27cm,腹围98cm,头位。B超示:胎儿头位,双顶经8.7cm,股骨长7.0cm,头围31.1cm,腹围32.8cm,胎心音142次/min,律齐,脊柱,四肢无明显异常。羊水最大深度5.7cm,胎盘位于后壁.2-3级,回声均匀,其内可见多个圆形无回声区,  相似文献   
99.
目的 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挖掘并验证前列腺癌转移的关键枢纽基因。方法 对前列腺癌全基因组芯片GSE6919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通过R语言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WGCNA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在 TCGA 公共数据中分析基因表达量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设计和验证针对转移相关的关键基因HNRNPA2B1的小分子干扰片段,通过MTT、流式细胞术、克隆形成、Transwell等实验验证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生长、凋亡、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PCA分析显示癌转移组和原位及癌旁组明显分开聚类,基因表达差异显著。WGCNA分析得到与癌转移组密切相关的模块,与干细胞分化、氨基酸代谢及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进一步筛选得到与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BDH1、PAK4、EXTL3)和转移相关的(NKTR、CTBP2、HNRNPA2B1)6个枢纽基因,在TCGA数据库中有表达差异,且与患者的总生存期相关。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NRNPA2B1小分子干扰成功;干扰片段转染PC3及LNCap细胞,MTT实验结果显示沉默HNRNPA2B1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沉默HNRNPA2B1可诱导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沉默HNRNPA2B1可抑制其克隆形成,Transwell实验显示沉默HNRNPA2B1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结论 发现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BDH1、PAK4、EXTL3和转移相关的NKTR、CTBP2、HNRNPA2B1 6个枢纽基因,为前列腺癌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黄芩清热除痹胶囊中6种成分(黄芩苷、栀子苷、木犀草素、齐墩果酸、薏苡素、苦杏仁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Luna Omega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6 μm),以含10 mmol/L甲酸铵的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的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 ℃,流速为0.25 mL/min,进样量5 μL,分析时间10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在负离子条件下进行检测。结果 所测6种活性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2%~103.7%,RSD≤2.70%。结论 该方法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检测限低、重复性高,适用于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