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19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3篇
  1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胃毕Ⅱ式术后的患者,因解剖结构的改变,采用十二指肠镜行ERCP操作难度较大。采用前视内镜进行插管则可降低ERCP的难度,尤其是采用前置透明帽的胃镜使ERCP操作更加容易完成。本文中我们对用前置透明帽的胃镜行ERCP的2例病例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82.
患者男,64岁,于入院前1个月余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呈胀痛,向后背部放射,伴恶心,后又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呈进行性加重。当地医院腹部超声及MRCP均提示胆总管、肝内胆管多发结石伴胆总管、左右肝内胆管扩张;脂肪肝;肝左叶囊肿等。经过抗炎、抑酸、保肝等对症治疗后腹痛、黄疸等症状好转,为行内镜下取石来我院。  相似文献   
83.
由于近几年松原市布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有所回升,为摸清布病发生、传播、扩散的原因,有效控制布病疫情,给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全市2001~2006年布病疫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评价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判断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并对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改良ESD治疗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ESD(ESD组)或改良ESD(改良ESD组)治疗的22例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纳入患者临床资料。22例患者中,13例行ESD,9例行改良ESD。对比分析ESD组和改良ESD组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术前EUS判定病变大小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结果 22例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小为(6.9±1.5)mm。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相对照,内镜超声评估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性为95.5%(21/22)。ESD组和改良ESD组的R0切除率分别为13/13和7/9(100.0% 比77.8%, P=1.000)。改良ESD组在手术时间上显著短于ESD组[(16.0±2.2) min 比 (29.8±4.9)min,P<0.001]。ESD组发生1例术中穿孔和1例迟发穿孔,改良ESD组发生1例迟发出血。术后2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30.0±24.8)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结论 内镜超声可以准确评价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大小和浸润深度。对于直径≤10 mm,浸润深度局限在黏膜下层的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改良ESD可以获得与ESD相当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快速交换(RX)系统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5年11月至200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54例胆管结石患者按结石和临床情况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应用传统器械(76例),另一组应用RX系统(78例),分别记录并统计分析两组在取石过程中的导丝脱出率、器械交换时间、网篮及球囊插入胆管的难易程度、一次取石成功率和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RX组较传统组明显降低了导丝脱出率(%)(2.2±1.4对9.5±2.8,P<0.01)和加快了器械交换时间(s)(124±41对302±69,P<0.01);而且,与传统组比较,RX系统的网篮(P<0.01)及球囊(P<0.05)插入胆管也相对容易;但两组的一次结石取净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X组和传统组分别为88.46%(69/78)和81.58%(62/76);另外两组均有个别患者发生了术中乳头少量出血和术后胰腺炎。结论RX系统缩短了治疗时间,方便了胆管取石操作,提高了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价药物联合催眠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予以广泛性焦虑症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催眠治疗,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同时统计胸闷、气紧、乏力、心悸等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t=5.19、5.85,P<0.01);两组胸闷、气紧、乏力、心悸等躯体症状检出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研究组胸闷、气紧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93、9.04,P<0.01).结论 药物联合催眠疗法能显著改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躯体化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单用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7.
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B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5例SABP患者内镜治疗情况,比较早期及择期内镜治疗成功率、症状缓解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5例患者ERCP成功60例(成功率92.3%)。其中急诊ERCP成功率87.7%,择期ERCP成功率100%。33.83%ERCP未见胆管结石。对于无胆道梗阻的SABP患者,比较急诊与择期ERCP组患者的腹痛缓解、体温、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淀粉酶等恢复正常时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SABP行治疗性ERCP的诊治创伤小、有效。对于急性期SABP无明确胆道梗阻及感染,早期ERCP增加治疗风险及不成功率;病情稳定后择期ERCP可增加成功率并减少风险,不会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8月行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7例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曲张采用LDRf分型进行分型。对于早癌或癌前病变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果本组7例患者行ESD或EMR,7例患者中4例早期胃癌,3例早期食管癌;6例食管静脉曲张,1例胃底静脉曲张。均完整切除病变,内镜下早癌治疗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静脉曲张出血。结论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早癌不增加静脉曲张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7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的超早期手术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存活38例,死亡9例。在存活的38例中,术后6个月根据近期疗效(COS评分):恢复良好3例,中残22例,重残11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结论采取颞部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手术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3种细胞连接蛋白在不同类型慢性鼻窦炎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上皮屏障功能改变的意义.方法 共66例患者,其中慢性鼻窦炎伴息肉者30例,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15例)、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15例),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组15例,正常对照组为鼻中隔偏曲患者共1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中紧密连接蛋白(zonular occludens-1,ZO-1)、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和桥粒连接蛋白(desmoglein-1,dsg-1)的表达情况.结果 ZO-1的表达中,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E-cadherin的表达中,鼻息肉组和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组与对照组相比呈明显上调表达(P〈0.05),而dsg-1呈明显下调表达(P〈0.05),并且鼻息肉组dsg-1的表达与慢性鼻-鼻窦炎不伴息肉组相比也呈明显下调表达(P〈0.05).结论 3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连接蛋白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说明连接蛋白表达的改变与上皮屏障功能的破坏可能在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