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5篇
  免费   678篇
  国内免费   526篇
耳鼻咽喉   132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776篇
口腔科学   121篇
临床医学   1930篇
内科学   1342篇
皮肤病学   565篇
神经病学   222篇
特种医学   3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629篇
综合类   3812篇
预防医学   1219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1468篇
  10篇
中国医学   1321篇
肿瘤学   39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568篇
  2013年   639篇
  2012年   780篇
  2011年   852篇
  2010年   844篇
  2009年   857篇
  2008年   839篇
  2007年   775篇
  2006年   770篇
  2005年   790篇
  2004年   675篇
  2003年   640篇
  2002年   569篇
  2001年   552篇
  2000年   452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292篇
  1996年   273篇
  1995年   248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101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2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无干预组(B组),GBE干预组(C组).以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12周后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检测肾组织NF-κB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B、C组大鼠饲养过程中各死亡2只,存活大鼠空腹血糖>13.9 mmol/L,模型制作成功.B组肾小球基底膜厚度、肾小球内细胞数和单个核细胞数显著多于A组,C组显著少于B组而多于A组(P均<0.05).与A组比较,B组肾组织NF-κB活性、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升高,C组也有升高但明显低于B组(P均<0.05).TNF-α、IL-6水平与NF-κB活性呈正相关(r1=0.83,r2=0.78;P均<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肾组织中NF-κB的活化、减轻过度的炎症反应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2.
急性白血病细胞SHIP基因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评价SHIP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了 4 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5 0名正常人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8株白血病细胞系SHIP基因表达及突变情况。结果 RT PCR显示所有标本中都有SHIP基因表达 ,发现 3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中有 7例 (2 2 % )和 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中有 1例 (12 % )存在SHIP基因的突变 ,其中 1例AML患者发病时标本同时存在 2个错义突变 ,而完全缓解后消失。发病时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在体外随着IL 3的刺激其Akt磷酸化明显增加。结论 首次发现急性白血病细胞中SHIP基因突变 ,提示SHIP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白血病发病有关 ,在造血细胞中 ,很可能作为一个抑癌基因通过负性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按Judet-Letournel分型标准简单骨折33例,复杂骨折6例,手术治疗28例,非手术治疗11例,随访后按M atta临床评分标准评估疗效,并分析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结果:所有病人经过为期1/2~11年随访,临床优良率达84.6%。其中,手术治疗病例优良率为85.7%,保守治疗病例优良率为81.8%。结论:应重视髋臼骨折的早期处理,根据不同的适应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中应注意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病例。  相似文献   
84.
多酶液在内镜活检钳保养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酶液是多酶清洗剂与水配成的溶液,使用多酶液浸泡清洗内镜及附件能增强消毒效果已有报道[1,2],然而这种清洗方法对延长内镜及附件的使用寿命有无作用尚无人探讨,为了进行这种效果观察,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以内镜附件之一的活检钳为代表,使用多酶液对活检钳进行浸泡清洗来观察多酶液在内镜附件保养中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活检钳均为奥林巴斯生产的胃镜活检钳,多酶液使用安必洁多酶清洗剂(3M公司提供)与清水按1∶150的比例配制,温度30~35℃。洗洁净溶液采用白猫牌洗洁净(无酶)与清水按1∶150比例配制…  相似文献   
85.
作者于1998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骨诱导材料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9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输血不良反应在临床上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为多见,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中又以HLA抗原的不合为主,使用一次性输血器出现热原反应的少见。本文报道我市近期出现的多例由使用的一次性输血器等热源严重超标所导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现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史资料2006年1  相似文献   
87.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为60%~70%.但复发后二次缓解属难治性病例,如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据文献报道成功率仅为45%左右[1],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就更小.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对拉米夫定(LAM)的应答及耐药率与胸腺肽α1的相关性。方法:A(41例)、B(40例)组LAM治疗2a,A组联合胸腺肽α1,0.5a。结果:两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及血清转换率分别在治疗3、12~24、24个月时问段ALT复常及2a耐药率比较P〈0.05;其他时间段P〉0.05。结论:胸腺肽α1能够提高CHB患者对LAM的生化学、血清学和早期病毒学应答率,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联合诱导与单独依托咪酯或咪唑安定诱导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60例,随即分为三组:依托咪酯组(Ⅰ组),咪唑安定组(Ⅱ组),依托咪酯联合咪唑安定组(Ⅲ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用药:Ⅰ组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10ug/kg;Ⅱ组咪唑安定0.15 mg/kg;Ⅲ组依托咪酯0.2 mg/kg,咪唑安定0.05 mg/kg,Ⅱ、Ⅲ组维库溴铵与芬太尼剂量同Ⅰ组.在麻醉期间连续监测和记录心电图(EC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计算心率和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三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开始时SBP、DBP、HR、RPP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气管插管后2 min sBP、DBP、HR、RPP均较气管插管前显著升高(P<0.05),与Ⅰ,Ⅲ组比较,Ⅱ组气管插管开始时SBP、MAP显著降低,而气管插管后2 min,Ⅱ组SBP,MAP升高幅度也小于Ⅰ、Ⅲ组.结论 与单用依托咪酯或咪唑安定相比,二者联合应用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麻醉诱导中能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并能弥补单一用药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72例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计算手术前后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结果冠心病不同类型和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术前QTd及QTcd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显著下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QTd为(49±20)msvs(57±24)ms、(46±18)msvs(61±18)ms、(48±18)msvs(61±20)ms,P<0.05;QTcd为(56±28)msvs(68±25)ms、(56±18)msvs(71±20)ms、(59±20)msvs(69±22)ms,P<0.05];单支病变组术后QTd、QTcd较其他病变组下降显著[术后单支血管病变与2支病变、3支病变的比较为QTd(38±18)msvs(50±24)msvs(52±16)ms,F=15.86,P<0.01;QTcd(45±20)msvs(56±18)msvs(58±27)ms,F=9.60,P<0.01]。结论介入治疗前冠心病患者QTd及QTcd与受累病变血管支数无关,在介入治疗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