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和频次的中药熏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1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4个治疗组分别给予熏蒸治疗。治疗1组每天1次,每次15min;治疗2组每天1次,每次30min;治疗3组每天2次,每次15min;治疗4组每天2次,每次30min。4组患儿每次熏蒸后1h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康复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儿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APROM),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患儿痉挛情况,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中的D区及E区评定患儿的站立和步行能力。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治疗4组患儿的APROM、MAS及GMFM评分均优于其他3组(P0.05或P0.01),而治疗2组和治疗3组之间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4组能更好的缓解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的踝跖屈肌群痉挛并提高其运动能力,较治疗1、2、3组更有效。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以运动训练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和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GDS、GMFM和MA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DS、MAS和GMFM评分均有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GDS及MAS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较单一运动训练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苦杏仁,性味苦,有小毒,为保证处方安全,该研究确定苦杏仁的炮制方法为“燀”法,结合文献以及网络药理学手段,选择特征监测指标,以此为基础建立新药清肺排毒颗粒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同时测定制剂过程中的转移率,完善清肺排毒颗粒的质量控制体系。方法 采用YMC Triart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系统进行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 ℃;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测得苦杏仁苷在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74%,RSD为4.3%。以此方法考察苦杏仁苷在药材,提取液,浓缩液,颗粒即制剂工艺过程中的转移率,得苦杏仁苷药材制备颗粒平均转移率在(60±3.91)%,比较各过程转移率测定结果,提示药材制备提取液过程可能是影响整个制剂工艺的关键环节。结论 该研究检测指标选择合理,所建方法简便、灵敏,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以及准确度,可用于清肺排毒颗粒的质量控制。同时,也适用于清肺排毒颗粒制剂过程中转移率的测定,进一步完善了清肺排毒颗粒中苦杏仁的质量控制标准,为清肺排毒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4.
摘要:近年来,植物内生真菌已成为发现活性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源泉之一,它也是替代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有潜力的新药用资源。以中药来源的植物内生真菌为例,其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真菌独特的遗传与代谢多样性对新天然药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中药来源内生真菌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以及多组学技术在内生真菌研究中的进展,为中药来源内生真菌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经髂骨钉钉道骨盆外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32例接受经髂骨钉钉道骨盆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20例行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6周Matta评估优良率及术后6周、6个月、12个月Majeed评分优良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周Matta评估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周Majeed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Majeed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两组均无骨盆环畸形、螺丝钉松动或者骨折不愈合等事件,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髂骨钉钉道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骨折移位情况,更利于骨盆功能恢复,且不良事件少。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于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移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39例(月龄36~60个月)具备独立行走而且踝关节足背屈角偏小的双下肢瘫脑瘫患儿,分为试验组(2l例)和常规治疗组(18例)。试验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并添加电刺激小脑顶核;常规治疗组则只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共4周,并在治疗前后予以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估、踝关节活动度(ROM)测量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CSI分值降低,GM-FM中站(D区)和走跑跳(E区)评分上升,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踝关节活动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大,亦有明显性差异(P0.01)。试验组的CSI、踝关节活动度和GMFM各项数据表现都比常规治疗组要好,具有明显性差异(P0.01)。结论: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有利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移动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分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诊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对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BAEP及颅脑MRI检查。结果: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是67%,而颅脑MRI异常率为84%,颅脑MRI异常率明显高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电图及颅脑MRI二者相结合,可为脑瘫的诊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48名痉挛型脑瘫患儿,将其分为试验组28例和普通治疗组20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添加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连续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下列评估:①临床痉挛指数(CSI);②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站(D区)和走跑跳(E区)2项;③行走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CSI评分、GMFM中D、E区分值及行走速度,都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相比,治疗后的CSI评分、GMFM中D、E区分值及行走速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9.
刘茜  张旭  赵辉  杜红文  刘洋  邵馨  杨司南 《中南药学》2010,8(4):276-280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氟桂利嗪的浓度,研究其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行为,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周期交叉对照试验设计,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含20mg氟桂利嗪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用HPLGMS/MS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并利用DAS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计算和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2.43±0.75)和(2.40±0.77)h,Cmax分别为(56.9±18.5)和(54.8±18.9)μg·L^-1,t1/2分别为(6.68±1.74)和(5.99±1.77)h,采用梯形法计算,AUC0-t分别为(382±134)和(405±151)μg·h·L^-1,AUC0-∞分别为(417±149)和(436±167)μg·h·L^-1,以AUG0-t计算,氟桂利嗪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96.9±16.9)%。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强,测得的数据可靠,2种制剂在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90.
目的 通过观察玛咖不同提取物和单体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其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诱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用反相硅胶柱(ODS柱)将玛咖甲醇提取物进行分段富集,获得Fr1, Fr2, Fr3, Fr4, Fr5和Fr6 6个部位及3个单体。设置玛咖不同提取物和单体的不同给药剂量组,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检测其对无丝裂原组、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组、脂多糖(LPS)诱导组模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法(ELISA)测定IL-2和TNF-α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玛咖提取物Fr3,Fr6,单体N-苄基十六碳酰胺和1,2-二氢-4-甲醛-3-苯甲基-N-羟基吡啶对Con A诱导的T淋巴细胞和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存在一定促进增殖作用(P<0.01),增殖作用较弱,玛咖提取物和单体能显著诱导脾淋巴细胞分泌IL-2和TNF-αP<0.01)。结论 玛咖提取物及单体能够通过增强IL-2和TNF-α的分泌发挥免疫增强作用,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药效物质基础推测可能是玛咖酰胺和吡啶类生物碱,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