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乙肝寻医问药路线图"教育对乙肝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收集确诊的乙肝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实验组患者予以"乙肝寻医问药路线图"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乙肝知识教育,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求医行为改变的情况.结果 经过6个月的"路线图"教育,实验组患者的求医行为正确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坚持科学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乙肝寻医问药路线图"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效的使乙肝患者尽早得到正确的治疗,少走弯路.护士应关注对患者进行"乙肝寻医问药路线图"教育,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以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为解剖标志的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57例成人枢椎行三维CT重建,在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枢椎左右侧椎弓根的中部宽度L1和高度L2;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标志横断面确立左右侧的最外侧模拟进钉点B和最内侧模拟进钉点A到峡部距离;测量最佳进钉点S(经过枢椎椎弓根中部宽度连线的中垂线与峡部后侧皮质交点)到峡部内壁距离,分别测量A、B、S点横断面进钉角度最大置钉角度区间;冠状面上测量S点距离峡部内上壁距离;测量S点进钉最佳内倾角及上倾角。选择2007年10月~2011年7月收治的33例患者采用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为标志实施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中新鲜齿状突骨折1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0例,横韧带损伤伴寰枢椎脱位7例,寰椎骨折3例。观察手术中与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三维CT重建观察螺钉的位置。结果:CT横断面测量进钉点A、B、S到峡部的距离为1.75mm、9.01±0.62mm、5.77±0.53mm,S点置钉角度区间与A、B点置钉角度区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面上S点距离峡部内上壁距离为4.30±0.49mm;S点进钉内倾角为30°、上倾角为26°时为最佳进钉角度。临床共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66枚,术中显露良好,未出现椎动脉、静脉丛损伤出血及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三维CT复查显示所有枢椎椎弓根螺钉均未误入椎管或椎动脉孔,术中测量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横断面上与枢椎椎弓峡部内壁水平间距为5.44±0.72mm,冠状面上距离峡部内上壁为4.50±0.52mm,与术前S点测量值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枢椎椎弓根与峡部存在恒定位置关系,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解剖参照行枢椎椎弓根置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颈前筋膜扩张术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用颈前筋膜扩张术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仅用颈前筋膜扩张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DI评分均降低(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前筋膜扩张术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4.
85.
李彬  刘晓岚 《重庆医学》1994,23(6):371-371
抗病毒滴鼻液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化脓性上额窦炎、过敏性鼻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甘肃省天水市老年肺结核病病人耐药情况,为制定相应的结核病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市7个县(区)中随机抽取4个县(区)做为监测点,对监测点纳入年龄≥60岁肺结核患者中所有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痰标本培养阳性者,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本次共纳入痰培养阳性老年患者108例,耐药者34例,总耐药率为31.48%,男性患者耐药率为29.73%,女性为3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4,P0.05);初治患者总耐药率为30.61%,复治患者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3,P0.05);34例耐药菌株共出现15种不同形式的耐药,其中单药链霉素居首(23.53%),多耐药以异烟肼+链霉素为首(14.71%)。结论天水市老年肺结核病耐药疫情仍较严峻,尤其是耐多药者,耐药谱呈现多态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不同类型的胸腰椎骨折和神经损伤的轻重程度,选择不同的内固定器械。方法对单纯性压缩骨折、骨折块凸入椎管小于椎管前后径1/3而病人又无神经症状者;后柱完整,无侧方移位、前后移位在I度以内的骨折病人选择AF内固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压缩高度大于50%,后凸畸形大于20°,CT扫描显示有骨折块进入椎管,同时伴有神经压迫症状者采用前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对于胸腰椎骨折脱位型的病人,采用后路长节段USS椎弓根钉固定加植骨术。结果胸腰椎骨折根据以上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均见骨折复位满意,脊髓压迫解除,内固定牢靠。随访:AF内固定病人68例,USS长节段内固定18例,前方减压植骨Z-PLATE钢板固定36例,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在临床中虽有很多的内固定方法,但只有严格掌握内固定治疗的原则,才能取得治疗的最佳作用和降低内植物的失效率。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群体感应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吸痰管系统进行群体感应系统完整的PAO1 野生型菌株与群体感应系统缺陷(lasI rhlI 基因缺陷)型菌株的体外培养,分别于培养第 3、7 天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类型 PAO1 的生物膜形成情况。 结果 培养第 3 天 PAO1 野生型菌株可形成较厚、有孔状通道的成熟生物膜结构,而 lasI rhlI 基因缺陷型菌株仅形成明显稀薄的早期生物膜结构;培养第 7 天 PAO1 野生型菌株的生物膜增厚,lasI rhlI 基因缺陷型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膜结构呈薄膜状,显著薄于野生型菌株。 结论 lasI rhlI 基因缺陷明显影响 PA 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群体感应系统在 PA 生物膜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大鼠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血府逐瘀汤组、低分子肝素钠组、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予以不同用药,7d后除假手术组行假手术外,其余3组均建立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造模术后72h各组均随机取5只大鼠脱颈处死,取股动脉血分离血浆,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水平;截取下腔静脉及分支静脉结扎段,电子天平称取血栓湿重。造模术后第10天将余下大鼠全部处死,同前方式检测t-PA和PAI水平及其凝血常规[包括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1)血栓湿重。低分子肝素钠组和血府逐瘀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2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血栓湿重均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血浆t-PA及PAI。2个时段组内比较,血府逐瘀汤组和低分子肝素钠组的血浆t-PA、PA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2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血浆t-PA含量均较高、PAI含量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2个时段之间对比,同组术后72h与术后10d t-PA及PAI水平无明显差异(P0. 05)。3)凝血指标。低分子肝素钠组和血府逐瘀汤组与模型对照组的TT、PT、AT-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减轻血栓湿重,在一定时间内促进t-PA及抑制PAI生成,从而可预防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9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研究和诊断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诞生,人们发现,大多数细菌的生存方式是以生物膜为主、浮游状态为辅的。据统计,65%的人类细菌感染与生物膜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于细菌生物膜的QS系统对生物膜的形成和生物膜结构的稳定起着关键性作用,该系统被认为是消灭细菌生物膜最有希望的突破口之一。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严重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机会致病菌。由它引起的院内感染高达30%以上,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首。而且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病原菌,所引起慢性难治性感染往往反复发作、进行性进展并且难以根治。因此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学、药学、微生物学等众多领域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