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68篇
  免费   2915篇
  国内免费   1267篇
耳鼻咽喉   736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128篇
基础医学   1362篇
口腔科学   1226篇
临床医学   5792篇
内科学   1319篇
皮肤病学   1360篇
神经病学   267篇
特种医学   31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3554篇
综合类   11631篇
预防医学   4006篇
眼科学   5295篇
药学   3982篇
  48篇
中国医学   2408篇
肿瘤学   575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729篇
  2022年   649篇
  2021年   703篇
  2020年   985篇
  2019年   979篇
  2018年   547篇
  2017年   991篇
  2016年   1430篇
  2015年   2244篇
  2014年   2052篇
  2013年   1860篇
  2012年   2626篇
  2011年   2833篇
  2010年   2435篇
  2009年   2706篇
  2008年   2702篇
  2007年   2454篇
  2006年   2105篇
  2005年   2038篇
  2004年   2040篇
  2003年   1709篇
  2002年   1550篇
  2001年   1420篇
  2000年   1128篇
  1999年   1018篇
  1998年   824篇
  1997年   731篇
  1996年   701篇
  1995年   616篇
  1994年   453篇
  1993年   380篇
  1992年   297篇
  1991年   322篇
  1990年   186篇
  1989年   17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86篇
  1980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双频半导体激光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其中68例应用双频半导体激光汽化剜除治疗,51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变化率、钠离子变化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进行比较;评估手术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等,记录各组尿道狭窄、尿失禁、排尿刺激症状等术后并发症。结果双频半导体激光组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组手术后血清PSA值[(1.2±0.8)μg/L、(1.1±0.7)μg/L]、IPSS评分(7.2±2.1、6.8±2.1)、PVR[(13.3±3.9)ml、(12.3±4.3)ml]、Qmax[(19.8±1.6)ml/s、(19.2±1.7)ml/s]等均较术前[(2.7±2.8)μg/L、(2.5±2.4)μg/L、21.7±2.1、22.1±1.9、(75.8±40.4)ml、(80.3±30.6)ml、(6.4±2.3)ml/s、(6.3±2.6)ml/s]明显改善(均P<0.05),但两组之间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频半导体激光组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5.8±12.6)min、(83.4±14.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频半导体激光组术中血红蛋白[(2.1±0.9)g/L]、钠离子变化幅度小[(5.1±1.4)mmol/L]、术后拔出导尿管早[(58.3±9.4)h]、膀胱冲洗时间短[(31.4±5.9)h],明显优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组[(8.9±1.9)g/L、(14.8±2.5)mmol/L、(113.8±12.6)h、(76.8±8.7)h](均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PSA值、IPSS、PVR、Qmax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双频半导体激光可明显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症状,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短期疗效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577 nm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确诊的急性CSC 45例(54只眼)纳入本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29只眼)进行577 nm微脉冲激光光凝,B组,22例(25只眼)进行传统激光光凝。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BCVA)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及视网膜下液(SRF)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前、治疗后1及3个月,两组之间BCVA、CMT及SR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随访中,A组眼底检查及OCT检查中均未发现激光斑或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而B组眼底检查中13只眼(52.00%,13/25)可见激光处脱色素改变或轻微色素上皮增生,OCT检查中6只眼(24.00%,6/25)可见局部视网膜色素上皮不规则样改变或缺损。结论:577 nm微脉冲激光及传统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急性CSC均有效,可提高患者BCVA,降低CMT及SRF,但577 nm微脉冲激光损伤轻。  相似文献   
83.
84.
85.
86.
目的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营口爱尔眼科滨海医院2013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硅油填充继发青光眼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硅油填充继发青光眼初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探讨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以下简称硕通镜)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f-URS治疗,观察组予以硕通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结石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P<0.05)。结论:硕通镜与f-URS治疗上尿路结石均具有良好效果,但硕通镜术后24 h结石清除率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ar extraction,SMILE)术后角膜上皮重塑的特征。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FS-LASIK组29例(58眼),SMILE组31例(61眼),年龄(26±6.5)岁,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为(-5.25±2)D,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应用眼前节OCT对患者角膜中央2 mm、2~5 mm上皮厚度进行测量。结果术后1个月FS-LAISK组角膜中央2 mm与角膜2~5 mm范围内的平均角膜上皮增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6);术后3个月2~5 mm范围,角膜上皮在上方、鼻上方、颞上方与下方、颞下方、鼻下方相比,增厚更轻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31,P=0.049);术后6个月SMILE组角膜中央2 mm、角膜2~5 mm的角膜上皮增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7),2~5 mm范围内,角膜上皮在上方、鼻上方、颞上方与下方、颞下方、鼻下方相比,增厚更轻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35,P=0.009),上方与鼻侧、颞侧相比,增厚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17);FS-LASIK组,术后1至6个月角膜上皮增厚在0~2 mm内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术后各个时间段中,FS-LASIK组与SMILE组角膜上皮厚度在0~5 mm范围内各个位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LASIK术后角膜上皮增厚较SMILE术后更加明显。FS-LASIK术后角膜上皮增厚在角膜切削中央区域变化更加明显,SMILE术后角膜上皮增厚在角膜切除周边区域变化更加明显。随着时间推移,两种手术术后均出现与切口位置相反的角膜上皮局部继续增厚的表现。  相似文献   
90.
〔摘 要〕 目的:探讨 Q694 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雀斑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 美容科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接诊的60例面部雀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纯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接受 Q694 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强脉冲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 visia 斑点计数分值、临床疗效 和安全性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斑点均较治疗前减少,其中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4 周斑点特征计数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 %,高于对照组的 7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 %)稍高于对照组 (3.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Q694 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雀斑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强脉冲光 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单纯强脉冲光治疗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