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43篇
  免费   10884篇
  国内免费   3297篇
耳鼻咽喉   876篇
儿科学   1350篇
妇产科学   392篇
基础医学   4761篇
口腔科学   1810篇
临床医学   30689篇
内科学   10264篇
皮肤病学   155篇
神经病学   5879篇
特种医学   357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9篇
外科学   7363篇
综合类   50749篇
预防医学   9743篇
眼科学   1388篇
药学   14459篇
  229篇
中国医学   3714篇
肿瘤学   3808篇
  2024年   864篇
  2023年   3196篇
  2022年   4084篇
  2021年   4707篇
  2020年   6093篇
  2019年   4993篇
  2018年   2685篇
  2017年   4862篇
  2016年   5632篇
  2015年   5725篇
  2014年   9273篇
  2013年   8882篇
  2012年   10386篇
  2011年   10836篇
  2010年   9432篇
  2009年   9253篇
  2008年   8879篇
  2007年   7850篇
  2006年   7714篇
  2005年   8117篇
  2004年   7046篇
  2003年   8238篇
  2002年   6756篇
  2001年   5761篇
  2000年   4018篇
  1999年   3496篇
  1998年   2924篇
  1997年   2533篇
  1996年   2249篇
  1995年   1900篇
  1994年   1408篇
  1993年   1057篇
  1992年   821篇
  1991年   626篇
  1990年   460篇
  1989年   541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总结高分辨率CT(HRCT)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疑似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50例,均接受常规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CT)诊断与HR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影像学表现、诊断结果、诊断价值。结果:50例疑似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的有30例,占比为60.00%;常规CT影像学表现为患者肺部纹理变粗且增加,双肺中、下野外带显示网状阴影。HRCT影像学表现为患者单侧肺或双肺显示网织状阴影与磨玻璃样影,密度小,在阴影区中可显示肺血管纹理;HRCT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CT。结论: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HRCT可显示出肺部细微结构,相较于常规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2.
《陕西医学杂志》2019,(2):233-236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锥形束CT(CBCT)在微创拔牙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因需要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进行微创拔牙术的患者350例,并分为CBCT组和X线组。CBCT组进行CBCT检查,X线组拍摄曲面体层X线片,两组均采用微创拔牙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下颌神经损伤发病率、面部肿胀、VAS评分、患者满意度以及邻牙松动、牙根撕裂、断根、张口受限程度以及舌侧骨板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CBCT组在术前手术难度高级、牙根与下颌管位置关系重叠中下颌神经损伤的发病率显著低于X线组(P<0.05)。CBCT组面部肿胀发生率和VAS评分显著低于X线组(P<0.05),CBCT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X线组(P<0.05)。CBCT组和X线组邻牙松动、牙根撕裂、断根、张口受限程度及舌侧骨板骨折的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BCT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做出术前风险评估,同时联合微创拔牙术,能够减少下颌神经损伤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MRI与CT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8年10月于连云港圣安医院及在上海瑞金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进修期间于收治的中晚期胆囊癌患者60例,先后行MRI与CT检查,并进行手术病理确诊,比较MRI与CT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效果。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60例胆囊癌患者中,50例患者证实存在胆囊周围脏器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MRI检查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4. 00%(47/50)、90. 00%(9/10)、93. 33%(56/60);CT检查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0. 00%(40/50)、70. 00%(7/10)、78. 33%(47/60)。MRI检查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MRI与CT检查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较CT检查,MRI检查能有效判断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是否发生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84.
85.
8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166-168+172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行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归纳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后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照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配合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差错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检查配合度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4.37±0.40)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3.26±0.73)分(P0.05);实验组护理差错共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次(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进而更好地配合检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腹部来源不明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来源不明肿瘤患者122例,术中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42例(良性组)和恶性肿瘤80例(恶性组),所有患者都给予64层螺旋CT三维扫描与重建,记录影像学特征,判断诊断效果。结果:良性组与恶性组的CT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3.89±0.45)分和(4.54±0.34)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恶性组平扫期、动脉期、门脉期的CT值都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在122例患者中,以CPR/MPR/VR/MIP显示肿瘤供血动脉100例,占比82.0%。恶性组中79例中显示供血动脉,良性肿瘤中21例显示供血动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判断恶性肿瘤79例,良性肿瘤43例,对腹部来源不明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8.8%和100.0%。结论:腹部肿瘤来源不同,特别增大时诊断困难;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肿瘤形态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而且可以显示肿瘤血供,为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术前CT和MRI对浸润性宫颈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间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观察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前CT和MRI与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情况,以及两种诊断方式对患者术前分期的符合率。结果 CT在诊断子宫体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值分别为0. 871和0. 850,在诊断阴道浸润的效果与病理学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 258; MRI在诊断阴道浸润、子宫体侵犯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 796和0. 654,在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效果与病理学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 308。术前MRI在阴道浸润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高于CT诊断,CT诊断子宫体侵犯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及CT诊断盆腔淋巴转移的特异度和转移准确度方面均高于术前MRI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CT在宫颈癌A期的诊断符合率为52. 4%,低于MRI的9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者术前诊断方式在宫颈癌B期和C期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对于浸润性宫颈癌患者的术前诊断的准确度上,MRI要优于CT,且在病理分期上MRI诊断符合度要高于CT诊断,因此,MRI诊断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但是在对浸润性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的时候,不建议只采用一种诊断技术,建议MRI结合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术前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建立基于平扫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DCE)-MRI影像特征参数的乳腺癌远处转移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3 032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转移组93例和非转移组186例。分析转移组远处转移部位与分子分型的关系,同时对两组MRI影像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获得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预测模型。  结果  转移组中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分别为骨、肝脏、肺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的病变类型、是否多发、T1WI和T2WI信号均匀度及病灶最大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类型、是否多发、T2WI信号均匀度及病灶最大径为独立预测因子。根据独立预测因子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 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分别为82.8%、85.7%、75.0%和0.801。  结论  基于MRI影像特征的模型对预测乳腺癌远处转移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