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患者女,11岁。因发现左侧头部肿块2周入院。检查:左侧颞部见大约4cm×4cm×2cm的头皮肿块,质软,无触压痛,无波动感,其表面头皮无异常,头发生长良好。甲状腺无肿大,乳房已发育,乳晕着色,外阴少女型,有少量阴毛。腰骶部褐色色素沉着约8cm×8cm。追问病史:患者4岁半时出现月经初潮,乳房发育,乳晕着色,B超示子宫发育,双侧卵巢增大,左侧卵巢多发性囊性区。头颅MRI示无异常,考虑为性早熟,经黄体酮治疗后月经每2~3月1次。8岁时出现左侧股骨干病理性骨折,经手术治疗后好转。骨盆平片及双下肢正侧位片示:骨性纤维异常增生症伴左侧股骨干病理性骨折…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规律和作用以及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检测45例患者术后1天、3天、5天、7天、10天的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血清浓度,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同时记录发病时病情评分。结果:术后第一天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即达峰值,第三天呈下降趋势,第十天已基本恢复正常,血清C-反应蛋白延迟于白细胞介素6出现,第一天即升高,到第三天达峰值,以后逐步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者增高程度都与病情密切相关(P<0.01)。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测定对判定脑组织损害轻重,机体免疫状态和临床上判定疗效和预后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改良乙状窦后及其扩展入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状窦后入路是神经外科处理后颅窝病变,特别是桥小脑病变的传统手术入路,当代神经外科学者对该入路的体位、切口、骨瓣形成、硬膜切开方法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如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和乙状窦后经内耳孔上入路等。无论是传统入路还是改良入路,都有它们的适应征和局限性。将乙状窦后入路及其扩展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和现代影像学方法结合,将扩大本人路的适用范围并提高病灶的全部切除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 量化研究乙状窦后经内耳孔上入路所能扩大显露中颅窝、上斜坡的范围。材料为成人颅骨标本、尸头标本、新鲜头颅标本共28例,手术显微镜下放大8~12倍观察研究。方法 经改良乙状窦后入路开颅,磨除内耳孔上结节和部分岩尖。采用实体和CT测量结合的方法测量内耳孔上结节、岩尖的切除范围。记录内耳孔上结节、岩尖切除前后中颅窝、上斜坡的显露面积和三叉神经的显露范围。结果 内耳孔上结节中线-侧方、前-后方向骨性组织可以全部切除。将内听道的上壁轮廓化切除其上下径。岩尖的前-后、中线-侧方、上-下方向骨性组织均不能完全切除。中颅窝扩大显露范围为(144.6&#177;13.9)mm^2,上斜坡扩大显露(90.3&#177;16.7)mm^2。结论 乙状窦后经内耳孔上入路可以将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野扩大显露到中颅窝的中线都、上斜坡侧方,并可显露Meckel’s腔内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75.
颅脑伤后继发血肿和胶水肿引起颅内压(ICP)增高,加重原发损伤,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ICP监护能随时提供其动态变化,指导降低ICP治疗,并有提示病情程度和判断预后的作用.我院自1992年以来对53倒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ICP监护,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分为监护组与非监护组.监护组,男38例,女15例,平均年龄36'l岁(sed3岁),均系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车祸伤引例,坠落伤20例,打击伤2例.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匐3~5分者12例.ots分者41例,一侧瞳孔散大者5例.生命体征检查血压平均15*灿.skPa,脉搏平均82次份…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8-表氧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和在抗氧化剂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住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2004年4月为界分为前期68例,后期30例。前期病例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加用抗氧化剂VitC VitE治疗组,各34例;后期病例给予新型抗氧化剂依达拉奉治疗。同时设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在受伤第1、2、3、7、14、30天,分别对存活患者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3mL,对照组亦同。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8-iso-PGF2α含量。以三个月为限,根据GOS标准分成死亡、恢复不良(包括植物生存、重残与中残)和恢复良好。结果用抗氧化剂治疗组受伤第7天、第14天血浆8-iso-PGF2α检测值比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而常规治疗组两周内5次血浆8-iso-PGF2α的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3月时,VitC VitE治疗组死亡率41.18%,常规治疗组死亡率64.71%,依达拉奉治疗组死亡率33.33%。结论抗氧化剂能够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8-iso-PGF2α的水平,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血浆8-iso-PGF2α的动态变化能够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抗氧化剂疗效评估的一项有效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7.
作者采用放射免疫法对78例急性脑损伤病人进行血浆和脑脊液(CSF)中内皮素(ET)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脑损伤后两者 ET 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CEF 中 ET 含量测定较血浆更准确地反映脑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当 CSF 中 ET 含量大于84.12±5.82ng/L 时,提示预后不良。作者对 ET 增高的原因和病理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8.
陈军  陈覃 《中原医刊》1996,23(11):33-34
钻颅注射尿激酶致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4例报告陈军,陈覃,郭秀元,司宪平1989年8月~1995年12月,我科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施行钻颅,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引流手术,发生再出血4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43岁,有高血压病史15年,于1989年...  相似文献   
79.
报告对21例隐睾患者的30个睾丸施行精索固定加阴囊纵隔肉膜隧道固定术与同期行精索睾丸固定加外牵引术的31例38个睾丸手术治疗比较,前者具有效果满意,手术简单,省时和住院时间短,减轻患者术后护理和疼痛等优点,其主要适用于腹外环型,腹股沟型及腹内环型,不适应于腹腔型及腹内环型的精索经充分游离后张力仍很大的病例。  相似文献   
80.
陈军  陈覃  吴海滨  施辉  刘希光 《江苏医药》2002,28(5):324-326
目的:评价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空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尿激酶(UK)行溶栓治疗,对6例颅外段血管狭窄者,采用PTA消除,并注向罂粟碱扩张颅内血管,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0例,大脑中动脉16例,椎基动脉系统4例中,血管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12例,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100分20例,75-95分6例,占86.67%,结论: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配合PTA和罂粟碱可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