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刘东洋  史国兵  赵庆春 《中草药》2009,40(6):977-978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蜂房药材中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原儿茶酸的方法 .方法 采用HPLC法,梯度洗脱.色谱柱为Kromasil ODS-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氟乙酸调pH至5),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原儿茶酸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RSD为1.01%)、98.4%(RSD为1.18%)、97.3%(RSD为1.18).结论 该方法 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为蜂房质量标准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蜂房丸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蜂房丸中主要药材进行鉴别。结果蜂房丸中的青皮、柴胡、甘草、苦甘草等4味药材可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特异性鉴别。结论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可有效地控制蜂房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73.
目的:优选蜂房总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蜂房总黄酮化合物的提取率为指标,选用L9(34)正交实验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提取时间、回流次数等因素对蜂房总黄酮化合物的影响,并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影响蜂房总黄酮化合物得率的最主要因素是回流提取次数,其次为乙醇浓度;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量95%的乙醇溶液,回流3次,每次1h。结论:优选工艺合理、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4.
蜂房粗提物对致龋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蜂房粗提物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探讨蜂房粗提物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的生态平衡。方法 测定蜂房粗提物对3种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测定低于MIC的4个浓度的蜂房粗提物对上述3种细菌产酸及产生水溶性和水下溶性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 蜂房粗提物对3种细菌的生长,产酸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但对糖性放线菌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蜂房粗提物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生长,产酸及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  相似文献   
75.
中药蜂房是一味重要的常用动物药,在历代中医药古籍中都有其相关记载.该味动物药临床上有祛风止痛、攻毒杀虫等功效,可单用,也可在复方中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应用广泛.本文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作为依据,对蜂房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介绍其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药理作用机制,为蜂房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6.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肾病科的常见病.随着肾移植和透析技术的发展,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有很大的提高,但医疗费用高给患者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为了减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情进展,采用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附子蜂房汤治疗,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78.
1株疑似沙门菌的蜂房哈夫尼亚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笔者从砧板涂抹物中检出1株疑似沙门菌的蜂房哈夫尼亚菌。试验过程中发现:该菌ONPG试验结果不明显,容易误判,建议修改GB/T4789.4-2008中条文5.4.2.3;两家厂家生产的血清,血清凝集试验结果相反,试验时需要注意血清质量。  相似文献   
79.
1 病例报告 患儿男,8岁。因发热2天,乏力、食欲下降,尿黄5天,于2002年4月11日入院。患儿于入院5天前开始发热、体温38℃左右,伴乏力、食欲下降、尿黄,曾恶心呕吐数次。起病2天后退热,但其他症状加重。发病前曾经常食用半生熟田螺。体检:体温36.7℃,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100/60 mmHg(1mmHg=0.133 kPa)。皮肤与巩膜轻度黄染,心律齐,二肺呼吸音清晰,腹软,肝右肋下4 cm,表面光滑,质地中等,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3.79×10~9/L,中性粒细胞0.48,淋巴细胞 0,49,血总胆红素18.0μmol/L,丙氨酸转氨酶  相似文献   
80.
1株蜂房哈夫尼亚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oei),过去称为中间型副大肠杆菌,是哈夫尼亚菌属的代表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粪便、自然界水、土壤中。一般不致病。该菌在37℃发酵糖类产气不定,而被误认为志贺菌,也有与志贺菌属血清发生交叉凝集而被误诊的,其最后判断主要依赖全面系列生化反应结果。在对市面零售乳及乳制品的日常监测中,从鲜牛乳中检出1株蜂房哈夫尼亚菌,因其系列生化特性与文献报告的菌种稍有差异,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