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96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53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47篇
预防医学   23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2篇
  4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乌司他丁对老年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乌司他丁对老年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20例老年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 000 U/kg体重(30 min内输完),然后以1 000 U/(kg·h)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不使用乌司他丁.分别于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20 min、体外循环结束时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再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氧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结果 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20 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氧指数(PaO2/FiO2)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 h达到最低点,实验组的PaO2/FiO2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2 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实验组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P[A-a]O2与对照组在体外循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再灌注60 min后P[A-a]O2与体外循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再灌注60 min后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P<0.01).结论 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使用乌司他丁使老年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的肺损伤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72.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9岁,干部.胸闷心悸2年.自1998年上半年活动后有胸闷感,有时还伴有心悸,每次持续5~10 min,可自行缓解.自1999年开始,每次发作症状加重,持续时间延长,需服救心丸后方可缓解,曾诊为冠心病,但未坚持治疗,效果不明显.于2000年2月28日来我所门诊就医.患者一般状态良好,心率84次/min,血压19/11.5kPa(140/86 mmHg),两肺呼吸音清,心界正常,律整,各瓣膜口未闻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柔软,肝脾未触及;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胸片: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正常心电图.印象诊断:阵发性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建议住院观察治疗并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患者于当日(2月28日)10时20分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检查,次日(2月29日)8时35分患者突然死亡.回放磁带记录发现:22月29日早6时08分心电发生ST-T改变,ST段下移,T波双向,心率96次/min.7时50分ST-T再次发生改变,ST段下移1.5 mm,T波倒置,7时51分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随后出现心室扑动,8时02分发生心室颤动,电压逐渐下降,终因抢救无效,心电信号逐渐消失,于8时35分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肺组织β2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β2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肺组织的β2受体mRNA的表达下调(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肺组织β2受体mRNA的表达下降,可能是糖尿病肺功能受损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74.
郑阿利  李哲 《中国药事》2012,26(6):626-628
目的 建立测定氨咖黄敏胶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VP-ODS柱,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 L1磷酸二氢钾溶液(含三乙胺0.03%,用磷酸调pH至3.0)(43∶57),检测波长为215 nm,柱温为40℃,流速为1.0 mL?min-1.结果 马来酸氯苯那敏在20.24~48.57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0.67%.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好,简捷、快速、准确,适用于氨咖黄敏胶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5.
李哲  马海英 《中国药房》2014,(41):3898-3901
目的:考察不同聚乙二醇含量对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体外释放特性及在不同稀释介质中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乙二胺四乙酸铵梯度法,以聚乙二醇2000含量分别为0、8、14、20、26 mg/ml的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m PEG2000-DSPE)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测定其包封率和粒径,评价其体外24 h内的累积释放度和在生理氯化钠溶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结果:随着m PEG2000-DSPE含量的增加,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体外24 h累积释放度逐渐减小;以生理氯化钠溶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随着m PEG2000-DSPE含量的增加,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径变化均减小;当聚乙二醇2000质量浓度增加至20、26 mg/ml时,脂质体包封率和粒径基本不再变化。结论:m PEG2000-DSPE的加入可减慢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体外释放,提高其在不同稀释介质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构建壳聚糖DNA水凝胶负载递送地塞米松(Dex),探索其在钛种植体表面对巨噬细胞M2极化的作用.方法:阳极氧化法(20 V)在钛表面制备纳米管(NT);将鲑鱼精双链DNA变性-退火-交叉配对形成预凝胶,与壳聚糖交联形成水凝胶,采用真空抽吸将凝胶加载到纳米管的管腔中;通过SEM、FTIR和体外释放试验检测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手术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异丙酚复合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醚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除诱导时间外,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且诱导期除了高血压之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比较低,其中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七氟烷介入治疗会降低诱导速度,且发生心动过速的几率比较高,而七氟醚复合麻醉尽管诱导时间长手术室内护理当中,但是安全性更高,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8.
目的本文主要就静吸复合麻醉跟全凭静脉麻醉对于腹腔镜胆囊手术后患者的全身创伤反应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全凭静脉麻醉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就两组患者的手术后全面创伤反应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炎性因子含量以及应激因子的含量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采取静吸复合麻醉的模式,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全身创伤反应,因此具备有非常积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9.
针对现有的卷积神经网络在肝脏图像分割上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U-Net网络模型为基础的分割算法。将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引入到U-Net网络的跳跃连接中,在编码器部分使用空洞卷积,采用混合损失函数从而提高分割精度。在LITS数据集上通过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进行肝脏分割与传统U-Net方法相比Dice系数提升3.3%,平均交并比提升了2.4%,平均像素准确率提升了3.66%。  相似文献   
80.
鼻骨骨折的X线、CT检查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鼻骨骨质较薄 ,从鼻尖至鼻根骨质又逐渐增多 ,在颜面部外伤时 ,鼻骨易发生骨折[1] 。在实际工作中 ,对于鼻梁完整的鼻区骨折 ,常易漏诊。经多年探索 ,我科自 80年代初开始普遍采用双侧侧位投照法诊断鼻骨骨折 ,其效果优于单一一侧侧位法。但X线平片对鼻骨周围器官的血肿、积脓及碎骨片 ,由于重叠显示不清 ,很易漏诊。因此 ,X线平片加CT扫描很有必要。现将我院自 2 0 0 0 -0 1以来 ,对 2 6例鼻骨骨折病人行X线平片加CT扫描检查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我院自 2 0 0 0 -0 1以来 ,鼻骨骨折的病人同时作X线平片及CT检查共 2 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