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张保伟 《河南中医》2003,23(11):1-2
《伤寒论》第39条历代医家都认为是对38条的补充,但仲景所述症状只有身重、脉浮缓,并未言及表寒里热的典型脉证。结合《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之内容综合分析,本条当为溢饮在表的证治较为妥当。大青龙汤主治有二:一是《伤寒论》第38条的伤寒表实兼内热证;二是治疗溢饮之证,即《伤寒论》第39条。39条脉证符合溢饮,“大青龙汤发之”即可,其他解释都是有悖仲景原旨的。  相似文献   
72.
慢性胃炎中医治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3.
<伤寒论>栀子豉汤类方是治疗热郁胸膈的"虚烦不得眠,心中懊 ,反复颠倒"之证的方剂.因其方后注中有"得吐者止后服"六字,而栀子、豆豉均无涌吐之攻,遂成注家论争之焦点.  相似文献   
74.
刘渡舟教授 (1917~ 2 0 0 1) ,为我国已故著名中医学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首批中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临床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 ,对经方颇有独到的见解。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 7条 ,原文为“伤寒五六日 ,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胁满微结 ,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 ,心烦者 ,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该方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 ,但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几 ,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对此 ,刘渡舟教授探索多年 ,方阐明其奥妙 ,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取得了神奇…  相似文献   
75.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渡舟教授(1917~2001年)是我国已故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刘老临证喜用经方,擅用经方,对小柴胡汤的应用尤为得心应手,并加减出了一系列柴胡类方和"古今接轨方"(注:刘老把仲景方与后世方结合应用的方剂称之为古今接轨方),临床应用频率之高,令我辈叹为观止,并常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刘老攻博侍诊三载,得闻先生对本方机理之阐释,得睹先生临证疗效之神奇,受益匪浅.此仅就导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运用介绍如下,以就正于同道,并以此表示对恩师之怀念.  相似文献   
76.
低血糖症属中医眩晕、虚劳、心悸范畴,病机以五劳七伤、病后失调致大气下陷为多见,治疗应以补气升陷为法,方宜用升陷汤。  相似文献   
77.
乳酸脱氢酶 (SDH)是壁细胞分泌的一种酶 ,酶活性的降低 ,直接反映胃体部胃粘膜的破坏程度。本实验通过检测SDH的活性 ,比较柴平汤、小柴胡汤、平胃散三方对慢性胃炎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 ,从而论证合方的优势 ,进一步证明刘渡舟教授“古今接轨论”提出的意义。1 实验材料1 .1 动物 健康Wistar雄性大鼠 ,购自北京药物鉴定所 ,体重 ( 1 2 0± 1 0 ) g。适应喂养数天后 ,随机分组。1 .2 药物 柴平汤 :柴胡 1 4g,黄芩 1 0 g,半夏 1 6g,党参 1 0g,苍术 1 0 g,陈皮 1 0 g,厚朴 1 6g,炙甘草1 0g ,生姜 1 0 g ,大枣 5枚。小柴胡汤 :柴胡 1 4g,…  相似文献   
78.
黄芪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芪,古作黄耆,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等作用,为重要的补气药,在《本经》中被列为上品。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耆解》一书中说:“为其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曰耆也。”该药临床应用较广,疗效可靠。现参考古人用药经验,结合自己临证体会,谈一下黄芪的特点及在内科临床的应  相似文献   
79.
对《伤寒论》第176条原文所曰“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中的“里有寒”三字,因与脉治不符,历代注家对此争议颇多。柯韵伯所著《伤寒来苏集》将此文改为“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邪,白虎汤主之”,黄元御《伤寒悬解》将此原文改为“伤寒,脉浮滑,此里有热,表有寒也,白虎汤主之”,现行中医院校教材《伤寒论选读》则认为应系“伤寒,脉浮滑,此表里热,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