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17篇
  免费   1415篇
  国内免费   458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301篇
妇产科学   111篇
基础医学   381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2839篇
内科学   2211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4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1034篇
综合类   4756篇
预防医学   3142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2304篇
  20篇
中国医学   2093篇
肿瘤学   29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990篇
  2022年   847篇
  2021年   813篇
  2020年   894篇
  2019年   792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500篇
  2016年   394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873篇
  2013年   768篇
  2012年   946篇
  2011年   1070篇
  2010年   917篇
  2009年   1005篇
  2008年   1146篇
  2007年   1045篇
  2006年   912篇
  2005年   943篇
  2004年   737篇
  2003年   680篇
  2002年   526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344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年来,肥胖发病率在全球内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的关系逐渐被揭示,肠道微生态作为机体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营养摄取、新陈代谢和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途径和产物的变化不仅可以促进宿主对能量的摄取导致甘油三酯的沉积,还能通过改变肠道通透性、触发全身炎症反应及与大脑相互作用等潜在机制介导肥胖的发生发展。现就三个方面对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110-112
目的 探讨中药肠道灌洗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肠道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压、血气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6.00%,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酸碱度(pH)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农药中毒患者实施中药肠道灌洗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血气指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口腔、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组,用主动免疫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HE染色、扫描电子显微技术观察胃黏膜组织显微及超微结构,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及口腔菌群,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P<0.05);增加大鼠肠道、口腔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P<0.05);减少肠道、口腔中致病菌群(普雷沃氏菌科_UCG-003、梭杆菌属)的数目(P<0.05)。其中,大鼠病理学评分与其口腔、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以及门、属水平上的差异菌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缓解胃黏膜萎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和口腔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64.
陈紫薇  陈明 《陕西中医》2020,(11):1627-1631
脾为后天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以后天滋先天,使从脾论治成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经典方法。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内最庞大的“器官”——肠道菌群与“脾”的功能非常密切。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是加速CKD进展的重要环节,基于脾肾互根互用的中医原理,收集、整理肠道菌群与CKD代谢功能、免疫应答及肾脏损伤关联的文献,从肠道菌群与机体功能代谢和内环境稳态的角度进行探讨,认识到运用中医药可通过干预肠道菌群的丰度、结构和代谢功能,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达到调节肾脏代谢和免疫应答的作用,提出肠道菌群是从脾论治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究胃食管反流患者肠道菌群、炎症变化及其与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东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和4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作为疾病组和对照组纳入研究。收集两组患者粪便,提取细菌DNA,检测肠道菌群分布。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并提取外周血有核细胞中的DNA,检测UCP2基因多态性。结果 疾病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肠道脱硫杆状菌、嗜盐菌目、鞘脂杆菌等微生物丰度较高,而对照组肠道乳杆菌、消化链球菌等微生物丰度较高。疾病组IL-4、IL-1β、TNF-α水平[(14. 41±3. 84) ng/L、(32. 35±3. 71) ng/L、(18. 29±2. 74) 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 31±2. 01) ng/L、(13. 94±2. 87) ng/L、(8. 63±1. 2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IL-10水平比较[(7. 73±2. 14) ng/L vs.(7. 82±1. 83)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疾病组rs757747279位点等位基因T和rs660339位点等位基因A频率均高于对照组;疾病组UCP2基因rs757747279位点TT基因型和rs660339位点AA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疾病组UCP2基因rs757747279、rs45541732和rs660339位点ACG、GCG、GTG的分布频数及频率均低于对照组,ATA的分布频数及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和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且患者体内炎症水平改变,促炎分子表达水平增高。UCP2基因rs757747279、rs45541732和rs660339位点基因多态性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易感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以及肠道菌群影响。方法 选取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小檗碱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于0、12周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GLP-1以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对比,FBG、HbA1c、FINS、HOMA-IR下降,GLP-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小檗碱组与对照组相比,FBG、HbA1c、HOMA-IR下降、GLP-1升高(P<0.05);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升高,肠球菌下降(P<0.05);拟杆菌、肠杆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与FBG水平呈负相关,肠杆菌与FBG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小檗碱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疗效较好并能够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67.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极易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中医所说正气不足、邪毒侵扰一致。目前集中在抗病毒药物研发是必须的,但对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制剂的研究也较为迫切。黏膜组织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道重要屏障,具有独特功能和结构的独立免疫体系,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与外界抗原(比如食物、共生菌、病毒等)直接接触。其在抵抗病毒、抗感染方面,黏膜免疫(如呼吸道黏膜、肠道黏膜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消灭外来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外来抗原,不至于病毒侵入机体组织而对机体造成损伤。中药通过黏膜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该文拟针对黏膜免疫系统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关系以及中药的干预机制展开探讨,以期为COVID-19的防治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方法与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及外周血miR-155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炎性介质及血清miR-155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加数量,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减少数量,血清CRP、IL-6、IL-17、TNF-α、miR-155降低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生活质量量表(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急性胰腺炎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血清miR-155水平,缓解炎性反应,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9.
    
夏欢 《上海护理》2020,20(8):31-33
目的分析卵巢癌术后切口感染的菌群分布、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行卵巢癌手术治疗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卵巢癌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菌群分布情况和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54例患者中,有7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2.96%;54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48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70.83%;年龄、FIGO分期、糖尿病、异体输血是卵巢癌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卵巢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菌群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切口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60岁、FIGO分期Ⅲ或Ⅳ期、合并糖尿病、异体输血有关。医护人员应根据切口感染菌群分布特点和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以降低卵巢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