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69篇
  免费   527篇
  国内免费   33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0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30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72篇
内科学   2418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3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914篇
综合类   4060篇
预防医学   116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167篇
  17篇
中国医学   1234篇
肿瘤学   17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468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651篇
  2013年   670篇
  2012年   862篇
  2011年   829篇
  2010年   789篇
  2009年   800篇
  2008年   939篇
  2007年   918篇
  2006年   824篇
  2005年   1071篇
  2004年   759篇
  2003年   662篇
  2002年   445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分析老年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住院确诊的53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53例老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48例患者在起病6个月内HBsAg阴转及抗-HBs阳性;6例患者发生了肝功能衰竭,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各2例,最终死亡2例。43例患者感染途径不清。就诊前72.7%患者存在尿黄,64.2%存在食欲减退、腹胀,50.9%存在乏力,部分患者还出现恶心、呕吐或发热,出现意识障碍提示病情危重。患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平均时长为12.8d。入院时所有患者均存在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异常,最高分别达8000U/L和4200U/L;所有患者均存在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中位数为110μmol/L、最高达554.7μmol/L;HBV DNA中位数为3.02×105IU/ml;49例患者合并其他疾病。19例患者入院后1~2周内出现肝功能指标恶化;22例患者病程中TBil水平≥10×ULN,最高为711.6μmol/L;16例患者在病程中出现急性胆汁淤积。出院/死亡前92.5%患者存在ALT、AST、GGT、ALP或TBil其中一项或多项高于正常值上限。结论急性乙型肝炎在老年人群中仍有一定比例的发生率,对于临床上以尿黄、消化道症状伴乏力就诊的老年男性患者,在除外慢性肝脏疾病和肝胆系统肿瘤的基础上,应注意进行HBV相关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VCS参数及异型淋巴细胞比例等检测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并发肝功能损害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IM患儿作为实验组、30例IM并发肝功能损害患儿作为肝损害组,同时选取50名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SAA水平,并对患儿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各组VCS之间差异,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和肝损害组急性期SAA水平分别为(147.25±36.51)mg/L和(225.11±48.3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SAA水平(0.59±0.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SAA水平分别为(15.81±8.16)mg/L和(21.48±11.13)mg/L,显著高于对照组SAA水平(0.59±0.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肝损害组SAA水平均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大于10%占66.7%,实验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大于10%占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肝损害组凋亡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实验组;实验组和肝损害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体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型淋巴细胞、白细胞VCS参数及SAA水平对IM并发肝功能损害患儿早期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早期恢复和疾病预后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4.
〔摘 要〕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免疫球蛋白(Ig)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期 间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诊的 132 例乙型肝炎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将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 130 例健康者设置为对照 组,全部入选者均行 Ig 检验,对组间肝功能指标、Ig 检验指标展开分析,且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病情患者 Ig 检验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Ig 检验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重度乙型肝炎患者 Ig 检验指标高 于中度乙型肝炎患者、轻度乙型肝炎患者,且中度乙型肝炎患者 Ig 检验指标亦高于轻度乙型肝炎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结论:Ig 检验诊断乙型肝炎的效果较好,且能明确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5.
HBV、HCV感染常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慢性病毒性肝病关系密切。本文就肠道菌群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靶向肠道菌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病提供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66.
目的监测与分析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接受体检的3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两组的肝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肝固有动脉(PHA)血流动力学指标[肝固有动脉内径、肝固有动脉阻力指数(RI)、肝固有动脉平均血流速、肝固有动脉血流量]和门静脉(PV)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内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门静脉血流量);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内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和肝固有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肝固有动脉内径、肝固有动脉平均血流速)。结果研究组肝固有动脉内径(0.59±0.08)cm大于对照组的(0.37±0.06)cm,肝固有动脉平均血流速(40.86±8.67)cm/s快于对照组的(33.86±7.99)cm/s,肝固有动脉血流量(652.47±28.49)ml/min多于对照组的(465.48±23.07)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固有动脉阻力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门静脉内径(1.25±0.06)cm大于对照组的(1.17±0.08)cm,门静脉血流量(803.85±72.93)ml/min少于对照组的(1049.58±86.59)ml/min,门静脉平均血流速(13.43±3.03)cm/s慢于对照组的(22.97±2.8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门静脉内径(1.18±0.04)cm、肝固有动脉内径(0.50±0.06)cm均小于治疗前的(1.25±0.06)、(0.59±0.08)cm,肝固有动脉平均血流速(33.58±6.54) cm/s慢于治疗前的(40.86±8.67)cm/s,门静脉平均血流速(18.43±2.85)cm/s快于治疗前的(13.43±3.0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提示病情程度,且血流动力学指标也随着治疗过程中肝功能的改善随之变化,是临床诊疗的重要评估指标,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7.
68.
69.
目的 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相关生化指标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住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200例,并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患者分级,检测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清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比值],统计分析相关性。 结果 三组乙肝肝硬化患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的水平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升高逐渐升高(P<0.001),三组患者血清AST/ALT比值呈梯度升高(P<0.001),清蛋白在三组患者中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升高逐渐降低(P<0.001),三组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与肝硬化严重程度不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P>0.05),HBV DNA定量与总胆红素呈正相关(r=0.267,P=0.044),但HBV DNA定量与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AST/ALT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HBV DNA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临床上不能根据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三甲碘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122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后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n=77)和死亡组(n=45)。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FT3水平,比较FT3水平在两组间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FT3相关预测模型,采用预测概率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校准度。采用AUC比较模型与MELD评分预测预后价值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FT3显著低于生存组[(2.27±0.38) pmol/L vs (2.69±0.55) pmol/L,t=4.526,P<0.001],FT3(OR=0.534,95%CI:0.3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