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74篇
  免费   4276篇
  国内免费   2360篇
耳鼻咽喉   565篇
儿科学   603篇
妇产科学   732篇
基础医学   3968篇
口腔科学   711篇
临床医学   15163篇
内科学   8029篇
皮肤病学   140篇
神经病学   3619篇
特种医学   67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9篇
外科学   11186篇
综合类   30425篇
预防医学   4969篇
眼科学   1969篇
药学   11164篇
  141篇
中国医学   7555篇
肿瘤学   2422篇
  2024年   275篇
  2023年   1370篇
  2022年   1584篇
  2021年   2028篇
  2020年   2306篇
  2019年   2319篇
  2018年   1083篇
  2017年   2043篇
  2016年   2331篇
  2015年   2811篇
  2014年   4781篇
  2013年   4946篇
  2012年   6350篇
  2011年   6736篇
  2010年   6209篇
  2009年   5918篇
  2008年   7105篇
  2007年   6618篇
  2006年   6181篇
  2005年   6282篇
  2004年   4594篇
  2003年   4310篇
  2002年   3623篇
  2001年   3192篇
  2000年   2406篇
  1999年   2050篇
  1998年   1825篇
  1997年   1549篇
  1996年   1505篇
  1995年   1317篇
  1994年   1099篇
  1993年   745篇
  1992年   608篇
  1991年   595篇
  1990年   471篇
  1989年   432篇
  1988年   169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125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外侧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16例足跟部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创面面积为6 cm×3 cm~11 cm×8 cm。清创后以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7 cm×4 cm~12 cm×8 cm。采用足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估术后足部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2个月。15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形成水疱,结痂后瘢痕愈合。皮瓣成活良好,弹性佳,色泽自然,外观无明显臃肿。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疼痛和功能障碍。供区外观满意。末次随访采用足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8例,良3例,中4例,差1例。临床有效率为15/16。结论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术式简单,创伤小,皮瓣成活率高,质地良好,是修复足跟外侧缺损创面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 探讨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的34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16例)和常规组(发病后24~72 h手术,18例)。结果 早期组术后1个月死亡1例;常规组术后1个月死亡2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其余30例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与常规组相比,早期组术后3、6个月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及脑灌注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早期组恢复良好率(60.0%,9/15)明显高于常规组(20.0%,3/15;P<0.05);两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60.0% vs. 33.3%;P>0.05)。结论 对于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能够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方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痰上扰证眩晕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以上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半夏白术天麻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TCD相关参数、凝血四项及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HI)、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A、RVA及BA血流速度均明显增高,观察组TCD相关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四项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情绪及功能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半夏白术天麻方可显著降低风痰上扰证型眩晕症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运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对心脏停搏患者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气、心肌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心脏停搏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40例按照救治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运用标准心肺复苏(STD-CPR)方案,观察组运用腹部提升心肺复苏术(AACD-CRP)方案,观察2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功能指标、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 2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即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等在复苏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5 min时PaO2、HR均有上升,PaCO2均有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复苏15 min时;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值均有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复苏48 h时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有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为55.00%,对照组为35...  相似文献   
66.
【摘要】 目的 评价载药微球经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D-TACE)联合全身治疗方案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9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简阳市人民医院和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采用D-TACE联合系统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系统治疗。观察两组间肝内病灶疗效、整体疗效、肝内无疾病进展时间、整体无疾病进展时间、进展部位、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整体化疗周期及次均费用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肝内病灶总缓解率为76%比36%、整体总缓解率为48%比20%、肝内病灶无疾病进展时间为(6.80±0.56)个月比(4.84±0.35)个月、整体无疾病进展时间为(4.76±0.34)个月比(3.84±0.29)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17、4.367,t=9.243、4.312,均P<0.05)。实验组患者肝内进展例数少于对照组分别为7例和14例(χ2=4.023,P=0.045)。实验组患者的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和发热多于对照组分别为48%比20%、36%比12%、56%比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3.947、13.235,均P<0.05)。实验组化疗周期数为(4.28±1.31)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4,P=0.103)。对照组为(3.64±1.41)次,实验组次为(26 311.24±7 646.89)元,对照组为(9 187.92±1 711.3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26,P<0.01)。结论 D-TACE联合全身系统治疗方案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中的疗效确切,在提高患者肝内病灶的控制率的同时也有助于整体疾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基于突触可塑性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运动障碍的改善。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穴位组、非穴组,每组15只。采用Zea Longa线拴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电针曲池、足三里,干预14 d。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判断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CatWalk步态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运动功能,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观察突触超微结构和数量,免疫荧光检测缺血侧运动皮层突触相关因子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突触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干预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步行速度提高、双足支撑时间缩短(P<0.05);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突触超微结构改善明显,突触数量增加(P<0.05),突触相关因子突触蛋白、PSD-95表达上调(P<0.05)。Catwalk步态参数、脑梗死体积与突触超微结构改善有一致性。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改善MCAO大鼠运动障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突触相关因子的表达,改善突触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69.
韩凤梅 《智慧健康》2022,(8):105-108
目的探究与分析前列地尔与依那普利叶酸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5月-2021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1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加用依那普利叶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动脉弹性指标,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肾功能指标24h尿蛋白、BUN、Scr、Col IV、LN、PⅢP水平均较低,血流动力学指标RI、PI水平较低,动脉弹性指标C1、C2值均较高,VOI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依那普利叶酸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肾病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提高肾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动脉弹性指标,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益肾通脉方颗粒剂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予以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60例增加益肾通脉方颗粒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进展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进展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及神经烯醇化酶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肾通脉方颗粒剂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可通过改善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临床进展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