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0 毫秒
61.
随着人口老龄化,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pmlaps,POP)的发病率增高.子宫全切后,由于盆底"吊床结构"[1]的完整性被破坏,使阴道残端及穹隆和盆腔部分内脏从阴道脱出,形成手术和非手术方法都难以治疗的阴道穹隆膨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从2006年7月至2007年8月用Prolift全盆底修补术为9例子宫全切手术后阴道穹隆膨出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归纳总结先天性腹裂的治疗效果及体会,展望今后的临床研究方向.方法 回顾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996年12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23例腹裂患儿,分析其治疗效果,并分别比较低出生体重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儿、顺产儿和剖腹产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Ⅰ期关腹治疗3例,治愈2例;免缝Silo袋分期修复14例,治愈12例;只放置Silo袋、但后来死亡或放弃治疗4例;未经任何治疗自动出院2例.该病的总治愈率为60.9%(14/23),病死率为13.0%(3/23),放弃治疗者占26.1%(6/23).低出生体重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儿、顺产儿和剖腹产儿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裂的治愈率仍有待提高.对难以Ⅰ期关腹的腹裂患儿,床边非麻醉下放置免缝Silo袋、Ⅱ期手术修复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治疗方式.出生体重和分娩方式未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3.
目的结合病例和文献介绍腹腔镜辅助下不同术式胃底折叠抗反流手术治疗儿童严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方法腹腔镜下应用Rosetti’s、Thai’s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个月~2岁,平均4.6个月。6例为食管裂孔疝,2例为严重胃食管反流。结果8例中1例因早期经验不足未能完成手术中转开腹。7例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底折叠术。其中,3例行Rosetti’s术,4例行Thai’s术。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少,所有病例术中均无需输血,手术后24h开始进食,术后第5~7d出院,出院前均作钡剂胃食管造影,6例未见明显反流。术后随访3个月~2年,所有患儿生长发育好,无明显胃食管反流临床症状,二种术式临床效果无明显区别。结论腹腔镜下Rosetti’s和Thai’s胃底折叠术治疗儿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镜下操作简单、风险小。  相似文献   
64.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一类由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造成盆腔器官下降进而引发器官位置及功能异常的慢性妇科疾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该病不仅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且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但POP具体发病机制不详,难以对其进行精准防治。目前研究认为,POP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衰老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功能障碍。同时近年来研究证据也显示,持续的内质网应激及其协同反应会介导细胞凋亡等病理活动进而加速衰老,引发多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因此内质网应激及其协同反应可能是POP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就当前对内质网应激及其协同反应与POP发病机制之间的潜在关系进行探讨,为探索POP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TSPV[即theoretical teaching(理论教学)、simulated surgical skills training(模拟操作训练)、practical surgery training(临床实践训练)、video-based review(手术录像点评)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四步教学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方法 30名参加妇科腹腔镜手术培训的学员被分为两组,每组15人。试验组采取TSPV四步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带教,分期完成培训及考核。对比分析两组学员一般资料、培训考核成绩、教学反馈及满意度调查情况。采用SPSS 20.0进行t 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学员在年龄、性别分布、学历、临床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3±4.6) vs. (83.4±4.3),P=0.252)]。试验组模拟操作考核[(91.7±5.2) vs. (72.4±5.9),P<0.001]、临床实践考核成绩[(88.5±4.8) vs. (82.7±6.7),P=0.011]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对教学满意度总体评价更好。结论 TSPV四步教学是一种更优化且受欢迎的妇科腹腔镜培训模式,建议在教学中进一步推广验证。  相似文献   
66.
88例儿童胆总管囊肿肝脏病理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讨论儿童胆总管囊肿导致肝损害的主要原因、儿童胆汁性肝脏纤维化分级及临床转归。方法 收集88例儿童胆总管囊肿手术时肝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临床分析、肝纤维化分级,其中11例因分期手术曾有二次肝活检结果。根据随访及二次肝活检结果对儿童胆汁性肝纤维化的转归进行讨论。结果 88例中术后3例死于肝衰竭,59例获长期随访,恢复好。88例肝纤维化分级为:0级10例、1级42例、2级21例、3级10例、4级5例。其中11例二次肝活检的病例在胆总管囊肿外引流3-8个月后8例肝纤维化程度分别下降1-2级,3例无变化(其中1例为0级)。结论 (1)继发性胆道梗阻是儿童胆总管囊肿导致肝损害的主要原因。(2)建立统一的肝纤维化分级标准有助于临床评判。(3)儿童胆汁性肝纤维化在病因解除后在一定程度上可得到逆转,即使是假小叶形成后仍可能存在一定机会。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机械力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L929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系统对细胞进行机械力干预,加力时间为4小时,加力频率为1 Hz;L929细胞分别经0、1333μ和5333μ机械力干预后,采用CCK8检测不同大小机械力对细胞活性的影响。L929细胞分别经0和5333μ机械力干预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蛋白(Smad2、Smad3、p-Smad2、p-Smad3)和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细胞TGF-β1、Smad2、Smad3、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mRNA的表达,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Smad2/3的核转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929细胞经1333μ机械力干预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上升,而5333μ机械力干预后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5333μ组细胞TGF-β1、pSmad3、CollagenⅠ、CollagenⅢ水平及TGF-β1、CollagenⅠ、CollagenⅢ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Smad2/3核转移被明显抑制;而细胞Smad2、Smad3、p-Smad2蛋白及Smad2、Smad3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333μ机械力可降低小鼠成纤维细胞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尿道下段部分切除加尿道移位成形术(TUPU)在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2月至2016年12月,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7家医院收治的26例外阴癌Ⅱ期累及尿道的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改良广泛外阴切除+TUPU,总结TUPU术式的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手术,其中TUPU平均手术时间26.1±3.2分钟(20~33分钟),平均出血量10.3±2.5 ml(8~20 ml),平均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1.8±2.3天(10~21天),平均随访3年4月。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2周出现尿路感染,经抗感染、调控血糖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2周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症状,重新留置导尿管并同时辅以针灸治疗至术后3周,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症状消失;1例术后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疼痛,给予抗感染、碱化尿液、适当止痛药物的应用,3天后症状消失。26例中有2例(7.7%)复发,其中1例术后6个月尿道口周围复发;有1例术后9个月外阴切口部位复发。对这2例术后复发患者施行了局部放射治疗后病灶消失,其余24例(92.3%)未发现全身转移及局部病灶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改良广泛外阴切除+TUPU对外阴癌Ⅱ期尿道口周围受累患者手术治疗是可行的、有效的、安全的,术后患者可正常排尿,是特殊类型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9.
张自辉  洪莉 《现代肿瘤医学》2022,(22):4196-4199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超过70%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因此卵巢癌死亡率极高,预后差。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CXCL12)及其受体CXCR4参与卵巢癌的增殖凋亡、侵袭转移以及血管新生,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卵巢癌中CXCL12/CXCR4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0.
幽门肥厚性狭窄(HPS)是新生儿期或婴儿期较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手术效果很好,1911年,自从Ramstedt[1]术开展以来,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传统的开腹手术成为治疗HPS的经典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