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05篇
  免费   515篇
  国内免费   1169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22篇
临床医学   3005篇
内科学   18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90篇
特种医学   9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682篇
综合类   4285篇
预防医学   57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170篇
  12篇
中国医学   2834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651篇
  2013年   731篇
  2012年   1019篇
  2011年   1268篇
  2010年   1088篇
  2009年   1090篇
  2008年   1114篇
  2007年   1146篇
  2006年   1037篇
  2005年   988篇
  2004年   836篇
  2003年   723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456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484篇
  1998年   472篇
  1997年   501篇
  1996年   471篇
  1995年   381篇
  1994年   290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椎间盘退变是造成下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外科干预能够取得一定的症状缓解效果,但是如何早期预防和缓解椎间盘退变仍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探究椎间盘退变的内在机制尤为重要.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其他系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本文从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3个角度对椎间盘退变的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未来椎间盘退变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后K线倾斜角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因颈椎病行ACDF的患者38例。测量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的T1倾斜角(T1s)、C2-C7Cobb角、C2-C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2-C7SVA)和K线倾斜角。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评价临床预后。分析矢状位参数之间以及与ND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在ACDF术后矢状位参数中,K线倾斜角与C2-C7SVA(r=0.405,P=0.000)、T1倾斜角(r=0.723, P=0.000)呈正相关;C2-C7Cobb角与C2-C7SVA(r=-0.216, P=0.041)和T1倾斜角(r=-0.220, P=0.037)呈负相关;C2-C7SVA与T1倾斜角呈正相关(r=0.211, P=0.045)。术前与术后K线倾斜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在颈椎矢状位参数与ND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中,术前NDI评分与术前C2-C7SVA(r=0.517,P=0.000)、K线倾斜角(r=0.482,P=0.000)呈正相关;随访NDI评分与术后T1倾斜角(r=0.253,P=0.016)、C2-C7SVA(r=0.316,P=0.002)、K线倾斜角(r=0.480,P=0.000)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当随访K线倾斜角> 19.18°时,随访NDI评分> 25(R2=0.230,P=0.000)。结论 K线倾斜角是评价颈椎矢状面平衡、预测单节段ACDF临床预后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当K线倾斜角> 19.18°时,患者的临床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3月我科收治的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相关数据。按照所采取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复合组(36例)和单纯组(29例), 复合组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单纯组患者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分别采集术前、术后3天与术后1个月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记录术前及术后72小时最常见伴随症状的变化以及抽取的静脉血中血沉、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并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天及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仅有术后第三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者术后血沉、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单纯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消融术可有效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并能更好预防术后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背景 椎间盘退变是一系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始动因素,既往研究多集中于腰椎间盘退变的流行病学及影像学研究方面,而关于严重腰腿痛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需手术干预的研究少见,其椎间盘退变分布规律并不明确,而责任间隙(手术节段)退变分布情况鲜有报道。目的 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椎间盘退变及责任间隙分布规律。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0医院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和腰椎矢状位MRI检查并确诊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03例,分析腰椎间盘退变及责任间隙分布特点〔包括腰椎失稳、Modic改变、高信号区域(HIZ)、许莫结节(SN)〕;椎间盘退变分级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Ⅰ、Ⅱ级为正常椎间盘,Ⅲ、Ⅳ、Ⅴ级为退变椎间盘(其中Ⅳ级、Ⅴ级为严重退变);多间隙椎间盘退变采用自定义W分级标准,即两个及以上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 503例患者共2 515个腰椎间盘,退变率为74.08%(1 863/2 515),严重退变率36.46%(917/2 515)。上腰椎椎间盘(L1~2、L2~3)退变率为56.96%(573/1 006),严重退变率为34.55%(198/573);下腰椎椎间盘(L3~4、L4~5、L5~S1)退变率为85.49%(1 290/1 509),严重退变率为55.74%(719/1 290)。下腰椎椎间盘退变率、严重退变率均高于上腰椎(P<0.05)。≥40岁女性腰椎间盘退变率高于男性(P<0.05)。<40岁男性腰椎失稳发生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odic改变、HIZ、SN发生率两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女性腰椎失稳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而Modic改变、HIZ、SN发生率两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男性Modic改变、HIZ与女性腰椎失稳、HIZ、SN与<40岁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失稳、Modic改变、SN和HIZ腰椎退变节段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节段单间隙381例,两间隙102例,三间隙14例,四间隙4例,五间隙2例;责任间隙椎间盘退变率为99.01%(498/503),严重退变率为62.82%(316/503)。结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率较高,且女性较高,下腰椎椎间盘高于上腰椎椎间盘,女性腰椎失稳、Modic改变发生率均高于男性,SN发生率低于男性,40岁是男性Modic改变及HIZ发生的转折点,也是女性腰椎失稳、HIZ、SN发生的转折点。责任间隙椎间盘大部分发生退变,且严重退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儿童椎间盘炎与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且有MRI资料的儿童椎间盘炎7例,儿童脊柱结核14例,分析比较其MRI征象。结果儿童椎间盘炎7例(100%)受累椎体及椎间盘数均为2+1,而脊柱结核9例(64%)是,余5例累及范围更大;附件水肿脊柱结核多见,为12例(86%),椎间盘炎4例(57%)。脊柱结核椎体异常信号几乎充满整个椎体,椎间盘炎相对范围较小(P=0.006)。椎间盘炎均无椎体变扁及脊柱后凸,脊柱结核7例(50%)有(P=0.030)。相比椎间盘炎,脊柱结核椎旁软组织异常发生率高、范围较大、信号较混杂(P=0.026,0.002,0.005)。结论儿童椎间盘炎与脊柱结核各有一定MRI特点,多数不难鉴别。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荧光素逆行双标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实验中心进行。取成年Wistar大鼠7只,经腹腔麻醉后,20g/L荧光素快蓝1μL注入右侧第2腰神经后支。动物存活40h后,麻醉同上,10g/L荧光素核黄2μL注入L5~6间盘右后侧壁。动物存活8h,取双侧L1~6脊神经节,观察右侧L2脊神经节内荧光素双标细胞;在有荧光素双标细胞的切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7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腰椎脊神经节荧光素逆行双标法结果:在右侧L1,L2脊神经节内发现荧光素双标细胞,右侧腰L1,L2内快蓝/核黄双标细胞占标记细胞总量分别为2.13%及3.41%。②荧光双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部分荧光素双标细胞含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结论:间盘源性下腰痛是一种由腰椎间盘病变引起的,经交感神经传递的,主要累及L1,L2腰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区域(下腰部)的牵涉痛。  相似文献   
67.
颈椎前路减压具有减压直接彻底,手术创伤相对小的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颈椎疾病的治疗。在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应用颈椎前路钛板系统内固定能够起到可靠的临时稳定作用,防止植骨块松动和脱落,帮助植骨块融合,最终达到手术节段的椎体长久稳定的目的。目前颈椎前路手术应用的钛板为第二代带锁紧机制的产品。  相似文献   
68.
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其治疗与预防已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关注与重视,以内窥镜技术为特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是一种有价值的外科疗法,它将传统的椎间盘开放手术内窥化和微创化,是现代外科发展趋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MED虽然是一种经脊柱后路的手术,但其切口小,损伤小。  相似文献   
69.
70.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普及,人们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和诊断更为详细。根据患者病程长短、椎间盘纤维环退变破裂的程度、髓核有无破出、神经根有无粘连、黄韧带和骨性椎管结构有无继发性改变等,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可为复杂多样。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方法可以治愈所有不同病程的椎间盘突出。因此,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根据椎间盘的突出情况选择适合的、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使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达到个体化,乃至间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