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66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笔者曾于《医古文知识》上登一短文,提出个人对“何所”一词使用的看法。随后,在2004年2期的《医古文知识》上,傅海燕女士表达不同意见。看后,感觉对这一问题确实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一、“何”与“所”哪个是宾语?我在“何所质疑”一文中,是对作者将“欲何所之”一句看作宾语前置而提出了疑问。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将教材(所用教材前文已提及)中的原文摘录如下:一、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作宾语就前置。有疑问代词的句子就是疑问句,句中动词前是疑问代词,即可断定这个疑问代词是前置宾语。1.《皇甫谧传》:“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相似文献   
62.
“百姓”一词在古书中有“百官”与“平民”两个含义,《黄帝内经》中出现的“百姓”所表之义应属前者,这是上古时期的用法,年代应在战国之前。由此传递出的信息是:《黄帝内经》中某些篇章的成书年代也应在这一时期,它的出现要早于《论语》、《孟子》等古书;同时,根据对现存一些文献资料的分析,战国之前应当是已经产生了医学书籍,从而进一步说明《黄帝内经》中的某些篇章出现在战国之前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63.
<正> 蒙:通"矇",目不明也.例:"徇蒙招尤(通摇),目冥耳聋."(《素问·五脏生成篇》)——头晕目眩,身体摇晃,眼睛看不清东西,耳朵听不到声音.焦:通憔悴之"憔".例"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素问·上古天真论》)——人到了35岁,阳明脉的气血衰退,面部开始憔悴.募:通膈膜之"膜".例"脾与胃以募相连耳,而能为之  相似文献   
64.
<正> 涂:通"途"道路也,引申为方法,例:"然而攻里发表,常分作两涂."(《儒门事亲》卷二)——可是攻里和发表,经常分成两种方法进行.鬲:通胸膈之"膈".例:"食饮不下,鬲塞不通."(《素问·风论》)——饮食不下,胸膈阻塞不通.较:通考校之"校".例:"假令秋热必多晴,春寒因多雨,较之亦天地之常事."(《温疫论·原病》)——如果秋天天气热,一定是晴天多;春天天气冷,一定是由于雨水多,考查这种现象,乃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65.
<正> 歧:通分歧之"歧".例:精散则视歧,故见两物也."(《甲乙经》卷十二)——精散无主就会视物不专一,所以看东西时,总把一个看成两个.坠:通隧道之"隧".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坠也."(《甲乙经》卷六)——开发腠理,疏泄津液,通畅气化的隧道.兑:通锐利之"锐".例:"手少阴之本,在兑骨之端,标在背俞."(《甲乙经》卷二)——"兑骨",即锐骨.语译从略.员:通方圆之"圆".例:"必筒其身而员其末,令无得伤肉分."(《灵枢·九针  相似文献   
66.
李书田 《吉林中医药》2008,28(3):225-228
<汉语大字典>在编写时收集了包括马王堆古医书在内的竹简帛书中的资料,但遗漏不少,今以马王堆古医书中的17例异文通用的用例来补充<汉语大字典>条目的不足.  相似文献   
67.
“何所”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古文》一书是辽宁省中医药人员职称晋升的一本考试教材,该书出版后,受到广大中医药职称晋升人员的欢迎。应当说是一部非常好的教材。但书中难免有个别疏漏之处,如教材19页:“欲何所之?”句。作者的解释是:何,为前置宾语,“之”为动词,即“欲之何所”。作者在这里将“何”看  相似文献   
68.
李书田 《河南中医》2008,28(10):94-96
<汉语大字典>是我国文字史和字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汉语专用工具书.可是,其中的释义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就异文的通用而言,<大字典>在字目下有时虽也列出了某字与某字通用的条目,但所表义项却时有欠缺,甚则释义不确.而马王堆古医书中出现的一些异文在古医书中所表达的意义,正可弥补<大字典>某些义项之不足.  相似文献   
69.
最近,看到一份医古文考试卷,其中有一道题,问:“巨室某翁有女,待字闺中”的“字”做何解。字,乃文字也。有些考生不加思索做了如此的回答。其实,“字”做文字解,是后来的事。它最初的意义并非是这样。“字”本来的意义是当“生育”讲。何以言之呢?李阳冰在《说文解字》“子”字条下注云:“子在襁褓中,并足也。”“宀,”和“子”合在一起,意思是说,孩子总是要在屋子里面生的。可见“字”字的创造不是为了表达文字义。其次,我们还可以从古书中找到根据。《说文解字》中说:  相似文献   
70.
语法是医古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题分。要掌握它,必须要攻克三个难关,即:实词活用、虚词、特殊句法。本文想就这三部分的学习,谈一点个人的体会,供大家参考。一、实词活用首先我们要搞清什么是活用。所谓活用,是指一个词在一定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