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8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219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253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665篇
内科学   475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2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70篇
综合类   1594篇
预防医学   708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714篇
  10篇
中国医学   662篇
肿瘤学   31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非典型布鲁杆菌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分析19例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病变节段位于腰椎17例、颈椎2例。14例有羊、牛接触史。19例均行 X 线检查,16例行 CT 检查,11例行 MRI 检查,所有患者标准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均>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均为阳性。均采用规范抗菌治疗,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经规范抗菌治疗后治愈18例,治愈率18/19。3例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ESR (10.5±5.1)mm/1h,CRP (4.3±2.5)mg/L,VAS 评分(0.9±0.7)分、JOA 评分(25.0±1.8)分,JOA下腰痛评分治疗改善率78.9%;ESR、VAS 及 JOA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42)。结论布鲁杆菌脊柱炎易被误诊误治,对可疑患者宜早期行血清学检验,一经确诊应规范、联合、长期、足量抗菌治疗,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左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CU)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4例CU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均持续4周.于治疗前(T1)及治疗4周后(T2)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前白蛋白(PA)、补体(C3、C4)]水平、红细胞免疫相关指标[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分布情况,观察两组患者CU症状和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改善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时,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红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外周血T细胞亚群、CU症状和生活质量检测或评估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T2时,两组血清细胞因子(MCP-1、Eotaxin)水平、红细胞免疫相关指标(RBC-C3 bRR、RBC-ICR)、CD8+、CU症状积分和DLQI评分均较T1时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时相反应蛋白(PA、C3、C4)水平、CD4+则均较T1时显著上升,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左西替利嗪可调节CU患者免疫功能和防御机制、改善其疾病症状和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于病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63.
报道4例经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标记(BACs-on-BeadsTM,BoBs)技术产前诊断的Xp22.31微缺失病例及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_2S)对人肝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诱导人肝细胞L02和SMMC-7721建立炎症模型,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并结合细胞毒性实验(MTT法)确定合适的LPS浓度。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用普通培养基培养18.5 h;LPS组用普通培养基培养0.5 h后,再用100μg/L LPS刺激18 h;LPS+H_2S组和H_2S组用200μmol/L硫氢化钠(Na HS)刺激0.5 h后,再分别用100μg/L LPS和普通培养基培养18 h。各组处理后分别收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NLRP3和caspase-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内NLRP3和caspase-1的表达增加(P0.05),H_2S组细胞内的NLRP3和caspase-1表达无明显变化;与LPS组相比,LPS+H_2S组细胞内的NLRP3和caspase-1表达减少(P0.05)。结论:外源性H_2S可抑制人肝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TCD的17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TCD术后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35例出现了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0.59%。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KPS评分、术后每日引流量、术前ALT、ALP、TBIL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黄疸时间长、ALP水平过高是PTCD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后引流良好是PTCD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要实施PTCD手术的患者,加强术前的评估和术后管理对预防及控制感染有重大意义,早期的实施手术及良好的术后引流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加味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来获得加味大承气汤所含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收集其相对应的靶点;肠梗阻的疾病靶点来源于GeneCards、DrugBank、Home-OMIM-NCBI 数据库。使用Draw Venn Diagrams 工具获得交集基因。结合Cytoscape3.7.1 对所得的交集基因进行PPI 分析、GO 与KEGG 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加味大承气汤活性化学成分121 个,药物靶点1478 个;利用GeneCards、DrugBank、Home-OMIM-NCBI 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147 个;通过Draw VennDiagrams 工具获得交集基因24 个交集基因;通过PPI 蛋白作用网络及网络拓扑分析,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网络连接程度较高;通过GO 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参与了对营养水平的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控、平滑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通过KEGG 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主要涉及PI3K-Akt 信号通路、JAK-STAT 信号通路以及HIF-1 信号通路等。结论:加味大承气汤活血攻下法治疗肠梗阻是多靶点、多途径的,本次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在椎间孔镜关节突成形中的临床应用及术中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100例临床资料,50例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行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纳入可视改良组;50例使用传统工作套管配带环锯行PETD术,纳入盲法环锯组。两组均以镜下椎板钳作为辅助工具。手术以上关节突尖部为穿刺靶点,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对椎间孔进行扩大成形,使工作套管到达理想位置,并于镜下使用枪钳探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疗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VAS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相同时间点内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进行PETD术,平均透视次数5.5次(3~9次),与盲法环锯组相比P<0.001;平均手术时间40.5 min(28.3~59.4 min),与盲法环锯组相比P<0.05,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改良MacNab评定标准结果显示可视改良组与盲法环锯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96%、94%。结论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行椎间孔镜关节突扩大成形,具有安全、充分、高效、简便等优势,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临床效果良好,但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跨膜蛋白(Claud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裸鼠皮下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RT-qPCR和免疫组化检测Claudin-1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laudin-1在人胃癌细胞株MKN45、SGC7901、MKN28及正常人永生化胃上皮细胞GES-1中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过表达Claudin-1,细胞分为Control组(未转染)、NC组(转染慢病毒载体)和Claudin-1组(转染Claudin-1过表达慢病毒);分别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Claudin-1对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变化影响;10只4周龄雄性BALB/c裸鼠皮下注射Claudin-1过表达慢病毒处理的SGC7901细胞构建移植瘤模型,研究过表达Claudin-1对皮下移植瘤的影响;Kaplan-Meier网站在线分析Claudin-1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laud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过表达Claudin-1能够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同时增加E-cadherin的表达,降低N-cadherin的表达。裸鼠移植瘤模型内过表达Claudin-1能够明显抑制皮下移植瘤的生长(P<0.05)。Claudin-1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高于Claudin-1低表达患者。结论:Claudin-1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过表达Claudin-1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EMT过程并抑制裸鼠皮下成瘤的能力,且Claudin-1高表达促进患者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PCSK9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从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3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和12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PCSK9、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相关性。结果:PCSK9水平在乳腺癌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乳腺癌患者中TC和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SK9和血脂水平与乳腺癌相关,检测PCSK9和血脂水平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筛查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