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12篇
  免费   1114篇
  国内免费   694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255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1752篇
内科学   899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215篇
特种医学   235篇
外科学   341篇
综合类   5616篇
预防医学   694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4138篇
  15篇
中国医学   6877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419篇
  2016年   459篇
  2015年   541篇
  2014年   858篇
  2013年   896篇
  2012年   1069篇
  2011年   1169篇
  2010年   1018篇
  2009年   1119篇
  2008年   1205篇
  2007年   1141篇
  2006年   1040篇
  2005年   1152篇
  2004年   1101篇
  2003年   1173篇
  2002年   975篇
  2001年   817篇
  2000年   614篇
  1999年   543篇
  1998年   487篇
  1997年   441篇
  1996年   399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衡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4例,随机分为B 1组(观察组)与B 2组(对照组)(n=92)。在B 2组的92例患者中,对其按照常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而针对B 1组患者除了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之外,配合使用丹参多酚酸盐+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滴治疗,对患者连续治疗2周;对比2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与完成治疗后的疗效观察以及在临床上的特征表现。结果 B 1组与B 2组患者在入院时,ACB(白蛋白钴离子结合值)有所降低,在住院之后的2 h下降至最低程度,之后有所上升,在12 h有效恢复。对比2组患者ACB的情况发现,B 1组患者高于B 2组患者非常明显,并且对比2组患者在不同的时点等诸多的情况,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最终获得的疗效确切,并且利用ACB(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IMA(缺血修饰白蛋白)含量的测定,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兰艳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3):5369-5370
探讨丹参粉针佐治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选择3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止咳、抗感染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参粉针佐治。观察两组平均退热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观察组治疗第5、7d分别为83.67%(41/49)、93.88%(46/49),与对照组的71.43%(35/49)、81.63%(40/49)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在常规抗感染、抗炎等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粉针佐治小儿肺炎,能促进患儿康复,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中国药房》2015,(29):4035-4037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11-2014年门诊药房中含丹参成分的中成药的品种、出库数量及出库零售金额数据。采用DDDs分析方法以及Excel进行数据分类、排序及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4年,我院门诊含丹参成分的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变化不大,2012年较2011年下降10.52%,2013年较2012年增长8.49%,2014年与2013年基本持平。各药品的DDDs排序相对稳定,说明这些含丹参成分的中成药在近4年内使用频度较高,强度较大;各品种销售金额排序也相对稳定。结论:我院门诊含丹参成分的中成药应用基本合理,价格适中且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份额。  相似文献   
64.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其起病急、病情重,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我院采用丹参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不错,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治疗观察80例,均为2013年3月-2014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UAP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60-82(70.83±8.35)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诊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39例急诊乙醇中毒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9例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单独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经不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试验组在2小时、4小时及6小时的起效率分别为23.8%、72.2%及98.7%,均高于对照组(8.3%、48.3%及8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口舌干燥的发生率为30.4%与对照组(31.6%)相近(P〉0.05);试验组恶心呕吐及心悸的发生率分别为3.8%和1.3%,均小于对照组(15.0%、11.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诊乙醇中毒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α-硫辛酸与丹参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效果观察。方法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抽取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用丹参治疗糖尿病,而实验组则用α-硫辛酸与丹参共同进行治疗。并根据WIQ(即步行受损问卷)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对比用药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评分变化。结果通过比较发现两组的WIQ量表评分及其变化、症状评分及其变化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的WIQ量表评分变化、症状评分变化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糖尿病症状有所减轻、血糖得到了控制,且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WIQ以及症状评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组的WIQ以及症状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7.
选取72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低剂量组采取丹参多酚酸200mg治疗,高剂量组采取丹参多酚酸400mg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丹参注射液治疗。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临床疗效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5μmol/L ADP和300μmol/L ADP诱导剂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小板凝集率优于对照组(P<0.05)。丹参多酚酸治疗心绞痛临床疗效佳,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68.
包华音  刘杨  万鹏 《骨科》2015,34(3):404
目的优化丹参多糖提取工艺,测定不同产地丹参药材多糖含量。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以丹参药材中多糖含量为指标,确定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苯酚 硫酸法对不同产地丹参药材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建立了丹参药材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加入溶剂量20倍,药材粉末回流提取50 min,提取3次,醇沉浓度为70%。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多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为丹参药材多糖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和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丹参精准煮散饮片进行质量评价,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保障。方法:应用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丹参进行鉴定,采用化学指纹图谱表征药材化学组成,评价丹参原饮片及精准煮散饮片的相似度,测定指标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标定指纹图谱共有峰。采用标准汤剂煎煮法比较原饮片及精准煮散饮片的煎煮效率,对煮散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ITS2序列对丹参药材可实现准确鉴定;原饮片及煮散饮片煎出成分基本无变化,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很高,达到0.99以上,但是煮散饮片煎煮效率明显增高。按标准汤剂煎煮法,煮散饮片出膏率增加30%,迷迭香酸及丹酚酸B的煎出率均约1.7倍,其余化学成分的煎出率为原饮片的1.2~2.2倍;且精准煮散饮片差异明显小于原饮片批间差异。结论:丹参精准煮散饮片能提高原饮片的煎煮效率及均一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丹参的ITS序列差异,并结合其有效成分含量,分析ITS序列、有效成分含量与产地之间的关系,为探索不同产地丹参质量差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不同产地丹参样品DNA,采用PCR-测序技术,应用序列分析软件分析各个产地之间ITS序列差异。采用UPLC方法检测不同产地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结果:发现不同产地丹参ITS序列在152 bp处存在变异位点,且经诱导子诱导后的ITS序列位点在152 bp处存在"A"和"G"两种变异类型;各地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结论:初步得出不同诱导子诱导后丹参ITS序列152 bp处的变异导致更多"G"型转变;山东丹参分别经壳聚糖、水杨酸处理后水溶性成分均增加,联合诱导则对有效成分的增加无显著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