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6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0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386篇
内科学   9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46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504篇
预防医学   220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145篇
  3篇
中国医学   156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与肌红蛋白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缺血中,对心肌损伤评价的价值。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用异丙肾上腺素建立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程度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肌钙蛋白I含量与外周血肌红蛋白表达水平,同时结合心肌酶CK、CK-MB结果,分析血清中肌钙蛋白I检测的灵敏性,分析大鼠心肌缺血后外周血肌红蛋白与心肌缺血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取大鼠心肌组织制成石蜡切片,采用末端标记法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心肌细胞是否凋亡及凋亡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以凋亡细胞占细胞总数的平均百分比表示。结果:(1)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大鼠血清中肌钙蛋白Ⅰ含量明显升高,与CK、CK-MB的升高程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升高的倍数均大于CK、CK-MB,且随着程度的加重,血清中肌钙蛋白Ⅰ蛋白的含量越高。(2)肌红蛋白在缺血早期升高较早且幅度较大,随缺血程度的进一步加重,其升高程度也随之增加。(3)心肌细胞凋亡检测可见,对照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继出现数量不等的棕黄色颗粒,而高剂量组出现大量棕黄色颗粒。结论:肌钙蛋白Ⅰ与肌红蛋白都可作为缺血心肌损伤程度评价的指标,肌钙蛋白Ⅰ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并随缺血程度加深而升高。肌红蛋白在缺血发生的早期即可大幅升高,但对于缺血程度的评价价值不及肌钙蛋白Ⅰ。随着缺血程度的加深,心肌细胞除缺血坏死外还可出现凋亡,说明凋亡也是加重缺血表现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花旗松素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A组于37℃、5%CO_2恒温箱中培养30 h; B组缺氧(O_2浓度6%的厌氧培养箱)培养24 h,再复氧(37℃、5%CO_2恒温箱)培养6 h; C组加入1μmol/L花旗松素,缺氧培养24 h,复氧培养6 h; D组加入10μmol/L花旗松素,缺氧培养24 h,复氧培养6 h; E组加入100μmol/L花旗松素,缺氧培养24 h,复氧培养6 h。比较各组H9c2细胞形态学变化、存活率、凋亡率、NF-κB蛋白表达量、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A组细胞形态结构正常,B组H9c2细胞形态结构异常,横纹模糊,可见大量点状坏死灶,间质水肿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明显; C、D、E组H9c2细胞病理改变较B组显著改善,随着花旗松素剂量增大,H9c2细胞病理改善越明显。B组H9c2细胞存活率、IκB-α蛋白表达量较A组明显下降(P 0. 05); C、D、E组H9c2细胞存活率、IκB-α蛋白表达量较B组明显升高(P 0. 05),呈剂量依赖性。B组H9c2细胞凋亡率、NF-κB蛋白表达量较A组明显升高(P 0. 05); C、D、E组H9c2细胞凋亡率、NF-κB蛋白表达量较B组明显下降(P 0. 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花旗松素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并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这可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3.
陈依琳  鲜雪梅  项伟岚   《护理与康复》2020,19(10):82-84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一线医务人员身体舒适度管理经验。舒适度管理包括饮水、进食、排便等入隔离病区前舒适度管理,隔离病区工作时舒适度管理,补充水分、电解质及能量等出隔离病区后舒适度管理。通过舒适度管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142名医务人员工作期间未发生头面部防护用具导致的皮肤损伤;90%以上的医务人员表示护目镜佩戴的舒适度及清晰度有较大的改善;有102名医务人员曾在隔离病区内发生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乏力、胸闷气急,通过相应方法,其中67名的不适症状得到缓解,可以继续在隔离病区内进行医疗和护理工作;所有医务人员均未发生体力不支、晕厥的情况。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循证医学的PDCA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普通病房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未实施专案时间段收治的23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感染控制专案后时间段收治的156名患者作为观察组。感染控制中感染发生率及感染部位情况为主要结局事件,围绕患者为中心的卫生学监测指标为次要结局事件。结果 实施感控专案后,院内总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及颅内感染及卫生学监测情况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基于循证医学的PDCA管理模式,建立神经外科普通病房医院感染控制专案,能有效提高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 ERK5 基因-322G/T(rs386695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华南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MGB荧光探针法检测华南地区835例肠癌和908例正常对照的 ERK5 基因-322G/T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结果: ERK5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322G/T等位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BMI≥24 kg/m2的肥胖人群中-322G/T的分布差异显著,与GG基因型相比,GT、TT基因型携带者的CRC发病风险下降42.4%(OR=0.576, 95%CI 0.413-0.804,P<0.01)。结论: ERK5 基因-322G/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但可显著降低肥胖患者发病风险;-322T基因型是中国南方人群散发性结直肠癌肥胖患者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针对缺乏适应于低等哺乳动物条件反射与辨别学习行为的综合训练平台问题,本文设计并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训练低等哺乳动物建立行为模型的自动训练系统。方法系统包括信号刺激与信号采集分析两大部分:刺激子系统产生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信号训练刺激动物;信号采集分析子系统则以专用的生物信号采集装置采集动物的眨眼行为信号与脑电信号,记录并分析动物在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下的眨眼行为信号与脑电信号。实验以豚鼠作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配对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脑电信号的分析可以准确区分和判定豚鼠对特定声音的反应。豚鼠经过该系统的训练,形成了条件反射与辨别学习能力。结论该系统的成功设计为大脑神经活动和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57.
成人听力下降的CT和MR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HRCT和MRI探讨导致成人听力下降的病变发生率并分析比较HRCT和MRI显示这些病变的能力。方法:分析7254例成人听力下降患者的HRCT和MRI资料,统计HRCT和MRI显示病变的阳性率及各种病变的构成比,并比较HRCT和MRI以及不同序列和断面对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7254例患者中HRCT和MRI发现病变者共5198例,阳性率为71.66%。其中HRCT显示病变的阳性率为75.66%,MRI显示病变的阳性率为37.98%,同时行HRCT和MRI显示病变的阳性率为74.09%。原发病因以化脓性中耳炎最多见,占79.28%;颞骨先天性畸形、外伤、听神经瘤、耳硬化症、迷路动脉压迫前庭蜗神经、肿瘤与肿瘤样病变及骨化性迷路炎分别占8.47%、3.38%、2.35%、2.31%、2.17%、1.31%和0.73%。MR内耳水成像显示前庭蜗神经缺如优于横轴面T2WI(P=0.008)和冠状面T2WI(P=0.006),显示迷路动脉压迫前庭蜗神经优于横轴面T2WI(P=0.002)和冠状面T2WI(P〈0.001),显示骨化性迷路炎优于HRCT(P=0.012)和增强后T1WI(P=0.002)。结论:中耳炎是成人听力下降的最常见原因,HRCT显示最佳,而MRI尤其是内耳水成像显示蜗后病变最佳,规范HRCT和MRI检查流程和方法可提高病变显示率。  相似文献   
58.
搏动性耳鸣的CT和DS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CT和DSA探讨疗效显著的搏动性耳鸣的病因,总结针对搏动性耳鸣患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经手术或介入治疗后搏动性耳鸣消失或明显减轻患者的CT和DSA资料,患者均行颅面部双期增强CT扫描和DSA检查。结果:102例引起搏动性耳鸣的病变包括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41例,海绵窦区及横窦、乙状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25例,乙状窦憩室15例,颈静脉球体瘤12例,鼓室球瘤5例,颅外动静脉畸形3例,面颊部动静脉瘘1例。CT显示CCF39例,显示率为95.1%;硬脑膜动静脉瘘18例,显示率为72%;颅外动静脉畸形2例,显示率为66.7%;对乙状窦憩室、颈静脉球体瘤及鼓室球瘤的显示率为100%。DSA对所有病变均能显示,DSA显示血管畸形的能力明显优于CT(P=0.004),CT对CCF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对血管畸形的显示率(P=0.006)。结论:疗效显著的搏动性耳鸣常见病因是CCF和硬脑膜动静脉瘘,双期CT增强扫描和DSA是寻找病原因的重要方法,CT可取代DSA作为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59.
髓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肿瘤多发于小脑蚓部,占后颅窝肿瘤的40%以上,占儿童原发肿瘤的20%,高发年龄5~10岁。由于肿瘤生长速度快,常在短期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小脑和脑干功能受损症状。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在专业上做到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还给医师必要的提示,以确保病人安全渡过手术后危险期。  相似文献   
60.
目的 采用HRCT和MRI对耳鸣患者颞骨进行检查,探讨其异常发生率及最佳扫描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5例耳鸣患者的HRCT和MRI资料.搏动性耳鸣145例,142例行HRCT,7例行MRI,其中4例同时行HRCT和MRI,仅行平扫HRCT者67例,仅行增强HRCT者71例.非搏动性耳鸣870例,650例行HRCT,267例行MRI,其中47例同时行HRCT和MRI,仅行平扫HRCT者598例,仅行增强HRCT者5例.分析颞骨异常阳性率及构成比,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序列对颞骨异常的显示效果.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组间分析.结果 1015例中显示病变者767例(75.57%).常见颞骨异常发生率分别为:颈静脉窝高位414例(40.79%);乙状窦异常387例(38.13%);中耳乳突炎148例(14.58%);中颅窝低位70例(6.90%).平扫HRCT对颈静脉窝高位显示阳性率最高(365/665,54.89%);增强HRCT对乙状窦异常显示的阳性率最高(56/76,73.68%).在搏动性耳鸣患者中,乙状窦异常发生率最高(96/145,66.21%),且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搏动性耳鸣患者(291/870,33.45%;χ2=56.537,P<0.01).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FIESTA)序列显示内耳道内血管袢影最佳(42/42,100%).结论 颈静脉窝高位和乙状窦异常是耳鸣患者最常见的颢骨影像异常.搏动性耳鸣首选增强HRCT,非搏动性耳鸣首选平扫HRCT,内耳道内血管显示首选MR FIESTA序列.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high resolution CT (HRCT) and MRI findings of temporal bone anomaly in patients with tinnitus and identify the optimal examination method in the detection of the anomaly. Methods The HRCT and MRI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1015 patients including 145 patients with pulsatile tinnitus (PT) and 870 patients with nonpulsatile tinnitus (NPT). The positive rates of HRCT and MRI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emporal bone anomaly were analyzed and the efficiency of various examination methods was compared in revealing the anomaly. Data were tested by Chi-square test analysis. Results Among 1015 patients, anomaly was seen in 767 cases (75.57%). High jugular bulb was found in 414 patients, accounting for 40. 79%. Sigmoid sinus anomaly was detected in 387 patients (38. 13%), while otitis media was found in 148 cases (14. 58%), and low middle cranial fossa in 70 cases (6. 90%). The positive rate of HRCT in the detection of high jugular bulb was 54. 89% (365/66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methods (P < 0. 05). The positive rate of enhanced HRCT in showing sigmoid sinus anomaly was 73.68% (56/76),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methods(P <0. 05). Sigmoid sinus anomaly was the most frequent finding in patients with PT, accounting for 66. 21% (96/145). The incidence of sigmoid sinus anomaly was higher in PT than in NPT (291/870,33.45% ;χ2 =56. 537 ,P <0. 01). The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 (FIESTA) sequence was the best examination method in displaying the vessel within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42/42,100%).Conclusions High jugular bulb and sigmoid sinus anomaly were the most frequent abnormal findings of temporal bone in patients with tinnitus. Enhanced HRCT was the choice of modality in patients with PT.Plain HRCT was recommended for NPT. FIESTA sequence was the best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vessel within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