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8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07篇
内科学   196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2篇
综合类   782篇
预防医学   34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399篇
  2篇
中国医学   315篇
肿瘤学   10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为探讨 KAI1 基因对十二指肠乳头癌及胰腺癌转移的作用,用 Northern blot 分析、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9例正常乳头、24例乳头癌、16例正常胰腺和29例胰腺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AI1基因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在正常乳头及乳头癌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而 KAI1 基因在正常胰腺及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不同(P<0.05);在非转移的胰腺癌中呈高表达,在转移的胰腺癌中呈低表达。结论:KAI1 基因对乳头癌的转移无明显调控作用,但在胰腺癌中有明显抑制转移的功能。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Res(10、20、40μg/mL)作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同时设DMSo和培养液作用为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Res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SGC7901细胞的DNA片断化。结果:Res对SGC7901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高(10~40μg/mL)而增高,最大抑制率达(53.39±5.32)%;荧光染色结果发现Res48h凋亡细胞增多,镜下可见较为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变小,核皱缩,荧光强度增强.呈囊月或环状.核仁消失,新月体样改变,凋亡小体形成等;琼脂糖电泳出现明显的“梯状”条带,而对照组未出现梯状务带。结论;Res能押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53.
为探讨低温保存的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和增殖活性,采用不同的冷冻条件保存兔角膜缘上皮组织;通过若丹明B染色方法定量检查体外培养的原代细胞增殖活性,并对含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消化培养和组织块培养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浓度梯度和降温速率对冷冻角膜缘上皮原代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无显著性影响(P&;gt;0.05)。在细胞增殖活性上,血清培养组优于无血清培养组(P&;lt;0.05);组织块培养组优于消化培养组(P&;lt;0.05);RPMI1640组优于MEM组和DMEM组(P&;lt;0.05);3T3细胞滋养层组与巨噬细胞滋养层组结果相似(P&;gt;0.05)。结论:兔角膜缘上皮细胞具有血清依赖性和低温耐受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为改善黄芩苷的溶解性,设计合成系列黄芩苷衍生物,并评价其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黄芩苷和环氧乙(丙)烷为原料,通过羟乙基化、羟丙基化、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黄芩苷衍生物;分别采用生化法和台盼蓝染色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小鼠脑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合成了13个黄芩苷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其中,化合物36、116、1113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1、6对MDA的抑制作用显著,化合物713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1、6对MDA的抑制作用显著,化合物710、12具有中等强度的抑制HL-60生长作用。结论黄芩苷结构中的酚羟基是其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活性基团,葡萄糖醛酸的6位游离羧基是能够增强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有效基团。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巴戟天丸组方对Aβ损伤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新生24 h Wistar大鼠所分离的成骨细胞为研究对象,用 Aβ1-42 寡聚体对成骨细胞进行损伤,并用巴戟天丸组方水提物进行药物干预。分别采用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谷胱甘肽(GSH)活性检测以及丙二醛(MDA)活性检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骨形成相关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骨保护蛋白(OPG)的表达水平;明确巴戟天丸组方对Aβ损伤成骨细胞的作用后,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潜在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结果 巴戟天丸组方可显著促进Aβ损伤成骨细胞的增殖,提高 ALP、SOD、GSH 活性,抑制MDA活性,并促进骨形成相关蛋白BMP2、RUNX-2、OPG的表达。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巴戟天丸组方发挥改善Aβ损伤成骨细胞的作用主要与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以及神经活性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通路等有关。结论 明确巴戟天丸组方具有改善Aβ损伤成骨细胞的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其相关作用通路,为传统方剂巴戟天丸抗骨质疏松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雨课堂教学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es mellitus ketoacidosis,DKA)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内分泌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48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4人)和试验组(74人)。试验组采用雨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讲授式教学。采用试题考核及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雨课堂提高了测试成绩[(9.6±0.6)分vs. (7.6±1.3)分,P<0.05];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提高;试验组82.4%的规培生喜欢雨课堂教学。结论 雨课堂在规培生儿童DKA临床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7.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严重时可以并发股青肿导致截肢或并发肺栓塞危及病人的生命.本病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到慢性期大多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和血栓复发,使患肢长期处于病废状态.因此,探讨其发病原因、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非常必要.我院血管外科自1997-01~2006-03诊治1246例DVT病人,现将其发病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对12例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或骨缺损、骨髓炎的病例,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2例中11例完全存活,1例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瘢痕愈合.随访5~54个月,平均2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感染治愈均尤复发.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解剖简单、血供可靠,抗感染能力强,是临床上治疗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感染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9.
对萼猕猴桃根与茎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对萼猕猴桃的根与茎进行比较研究,为扩大对萼猕猴桃的用药部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其根与茎从性状、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含量、药理作用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者都呈生物碱、皂苷阳性反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都存在280 nm吸收峰;水浸出物得率分别为5.35%、5.68%;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含量分别为0.005 01%、0.006 41%;对HL60肿瘤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62.39 mg和75.51 mg,对K562白血病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70.47 mg和77.46mg,对小鼠皮下移植H22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50.09%和44.52%;两者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作用相近;两者都不具有镇痛作用.结论:两者除性状差异显著外,在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含量、药理作用方面,茎与根的总体情况相近,茎代替根入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经皮脊柱内镜“隔离区”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45例。采用局麻下侧方入路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行内镜下髓核摘除、纤维环成形、黄韧带去神经化及相应节段走行神经根全程减压,形成神经根周围与髓核及纤维环无接触的“隔离区”。记录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于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4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25(94.7±17.7)min。1例术中出现类脊髓高压反应,予去除水压、吸氧等处理后30 min症状消失。l例术后出现股神经麻痹症状,予以神经营养、针灸理疗、功能锻炼保守治疗,术后4周症状消失。患者均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腰背部及腰骶部的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疗效为优者24例,良13例,可8例,优良率为82.2%。结论 经皮脊柱内镜“隔离区”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