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59篇
  免费   5436篇
  国内免费   3859篇
耳鼻咽喉   248篇
儿科学   988篇
妇产科学   1072篇
基础医学   5041篇
口腔科学   481篇
临床医学   12836篇
内科学   7330篇
皮肤病学   818篇
神经病学   1608篇
特种医学   24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篇
外科学   3475篇
综合类   31124篇
预防医学   7708篇
眼科学   589篇
药学   17018篇
  97篇
中国医学   11005篇
肿瘤学   2741篇
  2024年   566篇
  2023年   1987篇
  2022年   2093篇
  2021年   2365篇
  2020年   2547篇
  2019年   2764篇
  2018年   1497篇
  2017年   2491篇
  2016年   2788篇
  2015年   3026篇
  2014年   4703篇
  2013年   4714篇
  2012年   5661篇
  2011年   5986篇
  2010年   5706篇
  2009年   5604篇
  2008年   5888篇
  2007年   5443篇
  2006年   5044篇
  2005年   5691篇
  2004年   4526篇
  2003年   4950篇
  2002年   3830篇
  2001年   3524篇
  2000年   2531篇
  1999年   2096篇
  1998年   1827篇
  1997年   1459篇
  1996年   1249篇
  1995年   1022篇
  1994年   779篇
  1993年   487篇
  1992年   407篇
  1991年   437篇
  1990年   306篇
  1989年   324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长期食用山茶籽油对广西壮族绝经后妇女OPG和RANK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80岁的广西壮族妇女,连续5年以上进食食用山茶籽油(ECO)者为ECO组,长期食用花生油和动物油者为NECO组。采用超声定量骨质密度测量仪测量入选者足跟骨超声衰减值(BU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80岁妇女血清中OPG和RANKL水平。结果 ECO组和NECO组在20~39岁时,骨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随后开始下降,55岁后下降明显,特别是NECO组,并在50岁后两组B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40~54岁时,ECO组和NECO组OPG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随后开始下降,但ECO组水平低于NECO组(均P0.05);RANKL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但ECO组水平低于NECO组,特别是在55岁后,ECO组RANKL水平明显低于NECO组(均P0.05)。ECO组和NECO组OPG/RANKL值分别在40~59岁和40~54岁时,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随后开始下降,且ECO组水平明显高于NECO组(均P0.05)。结论长期食用ECO可使广西壮族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和OPG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2.
目的:构建人鼻咽癌6-10B裸鼠移植瘤模型,给予该模型鼠加减八珍汤处理,通过HE染色、RT-RCR及Western blot,探讨该方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只建模成功的鼻咽癌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加减八珍汤(浓度150 mg/mL)和0.9%生理盐水各0.2 mL灌胃,每天两次,共14 d。观察裸鼠瘤体积的变化至第21天,显微镜观察移植瘤组织病理变化特点,RT-RCR及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结果:HE染色证实人鼻咽癌6-10B裸鼠移植瘤建模成功。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加减八珍汤可显著下调cyclinD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5),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延缓肿瘤的生长。结论:在裸鼠体内,加减八珍汤能抑制人鼻咽癌细胞6-10B的增殖,从而达到抑制鼻咽癌组织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常见的冠心病和脑梗死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鞘磷脂类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脂代谢、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等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文章综述了鞘磷脂类信号通路关键分子鞘磷脂、神经酰胺和1-磷酸鞘氨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旨在为防治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开封市祥符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2例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在常规止血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24 h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统计产妇病死率和子宫切除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4.31%(4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未出现产后出血病死者;两组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止血效果显著,缩短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可降低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55.
张杰  蒋依憬  徐小红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23):1218-122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作为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较大的异质性。治疗前期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后评估尤为重要。随着分子基因学及免疫治疗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预后评估手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综合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精准的预后评估至关重要。近年来,多种血清生物标志物在DLBCL的预后评估中受到关注。血清生物标志物以无创、便捷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其在DLBCL预后综合评估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就血清生物标志物在DLBCL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血管病大鼠模型神经元tau蛋白表达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B组),脑血管病模型组(C组)和NMES组(N组),每组10只。造模后,使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程度进行检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的相关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对各组大鼠进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C、N组大鼠由于存在脑血管病,表现为过度磷酸化。NMES后,N组大鼠Tau蛋白磷酸化程度与C组相比,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1),磷酸化程度明显改善(P0.01);与N组相比,B组和C组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基因呈现下调,NMES后N组大鼠受到抑制的Akt基因被激活不在为失活状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离心取得的大鼠血清中,经检测,与B组相比,C组中大鼠MDA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随着NMES程度的增加,可显著提高大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磷酸化程度。结论 NMES对脑血管病大鼠磷酸化程度有所缓解,可有效降低tau蛋白表达,同时,对体内抗氧化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外周血核转录因子κB (NF-κB)、血清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SE)与乳酸联合检测在热性惊厥(FC)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4例FC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FC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型FC组52例和复杂型FC组62例;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6例有发热而无惊厥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患儿发作后24 h和发作后10 d时的外周血NF-κB mRNA表达水平、NSE和乳酸水平,对FC组不同发作情况患儿发作当天的外周血NF-κB mRNA表达水平、NSE和乳酸水平进行比较,对FC组患儿外周血NF-κB、乳酸值和NSE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对FC组患儿进行随访,根据其出院24个月内的复发、癫痫发生及智力发育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儿的外周血NF-κB mRNA表达水平、NSE和乳酸水平,对FC组患儿复发与外周血NF-κB mRNA表达水平、NSE和乳酸水平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发作后24 h时,复杂型FC组患儿外周血NF-κB mRNA表达水平和NSE、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型FC组和对照组患儿(P0. 05),单纯型FC组和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发作后10 d时,复杂型FC组患儿外周血NF-κB mRNA表达水平及NSE水平仍显著高于单纯型FC组和对照组患儿(P0. 05),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不同发作情况患儿发作后24 h外周血NF-κB mRNA表达水平、NSE和乳酸水平比较可见发作持续时间在15 min及以上者、发作次数在2次及以上者及部分性发作患儿的外周血NF-κB mRNA表达水平、NSE和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显著高于发作持续时间不足15 min者、发作1次及全身性发作者(P0. 05)。(3)FC组患儿外周血NF-κB mRNA表达水平和乳酸水均与NSE水平呈正相关(P0. 05)。(4)FC组57例患儿复发率和癫痫发生率分别为31. 58%和7. 02%,智力边缘状态和低下者占比例为7. 02%,复发患儿、癫痫患儿及智力低下患儿的外周血NF-κB mRNA水平、NSE和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患儿、未发生癫痫和智力正常的患儿(P0. 05)。(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发作后24 h内外周血NF-κB mRNA表达水平、NSE和乳酸水平与复发具有相关性(P0. 05)。结论 FC患儿存在外周血NF-κB表达水平、NSE和乳酸水平的升高,这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患儿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结合B超检查对外科手术后腹腔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4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分别于术后6h、12h、24h、36h、72h取静脉血检测CRP,并严密观察患者感染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若患者出现疑似感染则行腹部B超检查,计算CRP阳性和B超检查阳性患者,判断腹腔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不同时间段CRP水平。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培养与鉴定。结果 146例患者术后病原学阳性18例,感染率12.33%。18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占53.57%,革兰阳性菌11株占39.29%,真菌2株占7.14%。术后12h、24h、36h、72h感染组患者CRP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术后12h患者CRP指标水平联合B超筛查术后腹腔感染的灵敏度为72.22%,特异度为97.66%,准确度为94.52%。结论腹腔镜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术后12hCRP指标水平联合B超筛查腹腔感染特异度和准确度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9.
范梦月  刘静  孙蓉 《中草药》2020,51(9):2297-2306
目的筛选藿朴夏苓汤治疗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湿邪郁肺证的物质基础,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查阅文献及临床报道分析藿朴夏苓汤与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的方证关系。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藿朴夏苓汤中潜在活性成分,将活性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进行分子对接,根据结合能筛选与两者均有较好结合作用的核心成分。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关键成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核心靶点的GO分析,Cytoscape软件Clue GO插件进行Pathway、KEGG富集分析。结果方证关系分析藿朴夏苓汤用于治疗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筛选出藿朴夏苓汤中潜在作用成分12个,核心靶点67个。其中通草中的通脱木皂苷元Ⅰ,茯苓、猪苓中的过氧麦角甾醇,半夏中的黄芩苷与SARS-CoV-2 3CL水解酶、ACE2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GO、Pathway、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藿朴夏苓汤中12个潜在作用成分参与调节刺激反应、信号转导、细胞死亡等生物过程以及白介素信号通路、癌症EGFR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编程性细胞死亡途径、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藿朴夏苓汤以化湿解毒、宣肺透邪治疗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患者,菲酮、黄芩苷、酸枣仁皂苷、啤酒甾醇、常春藤皂苷元、过氧麦角甾醇、柠檬二烯醇、麦角甾-7,22-二烯-3-酮、通脱木皂苷元Ⅰ、泽泻醇B-23-醋酸酯、泽泻醇B、新橙皮苷可能为其主要的物质基础,通过阻断SARS-CoV-2病毒蛋白合成,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通过调控白介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0.
肖瑾  李小军  黄建军  高圣权  陆昌洙  刘向前 《中草药》2020,51(22):5781-5787
目的 研究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中impressic acid(I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抗炎作用。方法 以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使用EZ4U细胞增殖与细胞毒性分析试剂盒检测IA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Griess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ELISA法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RT-PCR法检测TNF-α、IL-1β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表达;ELISA法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核因子-κB(NF-κB)水平。结果 Impressic acid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TNF-α、IL-1β水平和HMGB1蛋白表达,并抑制NF-κB从细胞质向细胞核的转移(P<0.05、0.01)。结论 细柱五加中IA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