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人子宫内膜癌瘤组织中AKT、mTOR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子宫内膜癌小鼠皮下种植瘤模型,40只实验BALB/C模型小鼠随机分为A组(n-6PU—FAs)、B组(10:1n-6/n-3PUFAs)、C组(对照)、D组(1:1n-6/n-3PUFAs)、E组(n-3PUFAs),每组8只。A、B、D、E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比例PUFAs,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6周后处死小鼠,切取皮下种植瘤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镜下定位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免疫组化SP法检测种植瘤组织中AKT、mTOR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种植瘤组织中AKT、mTOR的mRNA表达。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确认皮下种植瘤模型建立成功;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结果显示n-6PUFAs和10:1n-6/n-3PuFAs组中AKT、mTOR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3PUFAs和1:1n-6/n-3PUFAs组中的中AKT、mTOR的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比例的n-6/n-3PUFAs对人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13IC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AKT、mTOR的表达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间于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11例114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分析术前分级、动脉瘤大小、部位、治疗结果.结果 手术夹闭88例患者90个动脉瘤,术后15 d-48个月(平均12.7个月)造影随访,夹闭动脉瘤89个,瘤颈残留1个,未见复发.血管内介入治疗23例24个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7个,球囊辅助栓塞3个,单纯微弹簧圈栓塞12个,17个动脉瘤术后1- 37个月(平均10.6个月)造影随访,5个(29.4%)复发;单纯支架治疗2个(术破裂夹层动脉瘤),术后3个月造影随访,1个动脉瘤消失,1个无变化.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 OS)5 ~4分中夹闭72例(81.8%),介入21例(91.3%).结论 窄颈(浆果样)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均不易复发.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手术夹闭不易复发,介入栓塞相对容易复发.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合并血肿(血肿量> 30 ml),选择于术夹闭并清除血肿.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均能有效防止动脉瘤再出血.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改良脑室-心房(V-A)分流术在脑室-腹腔(V-P)分流术失败的脑积水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多次行V-P分流术失败的病人应用颈内静脉穿刺术,通过8F导管鞘将V-A分流管引至右心房,实现V-A分流术。结果一次操作成功19例(95%);另1例调整分流管心房端后分流通畅。随访时间2~20个月,平均8个月;头颅CT复查均见脑室明显回缩,病人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均达临床治愈。结论对于行V-P分流术失败的病人应积极改行V-A分流术。改良V-A分流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操作方法简便,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外科手术治疗MC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翼点入路手术。施行动脉瘤颈夹闭者28例,夹闭加包裹者3例。术后1~6个月行DSA造影复查无动脉瘤复发。GOS预后评分优良28例,中残3例,无重残及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明显提高MCA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5.
万正坤  崔霞  丁璇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6):1535-1536
目的:探讨应用ONYX行血管内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5例临床应用ONYX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本组完全栓塞17例,大部分栓塞8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周左右出院。结论:健康指导及血压控制是保证栓塞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6.
2004年4月~2007年5月,我们对3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破裂的椎基底动脉瘤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破裂的椎基底动脉瘤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方法选择的关系.方法 共收治42例,计43个椎基底破裂动脉瘤,其中手术夹闭9例,载瘤动脉闭塞术8例,单纯微弹簧圈栓塞12例,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栓塞13例.结果 40例病人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闭寨,2例大部闭塞,34例术后3-12个月随访,2例复发,1例病人死亡.结论 椎基底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应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而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应作为首选;手术夹闭适合病变相对易于暴露、术前全身状态较好或急需清除血肿挽救生命的病例.  相似文献   
58.
微创改良式脑室-心房分流术治疗创伤性脑积水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现为脑室颅外分流的首选方法,但临床上发现其再手术率很高,常需反复多次进行分流管调整或拔除,给患者造成多次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2004年6月-2006年6月,笔者对15例创伤性脑积水行V—P分流术后失败的患者采用微创改良式脑室-心房分流术(V—A分流术)进行脑室颅外分流,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核因子kB(NF-k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破裂颅内动脉瘤瘤壁的表达及相关性,并观察两者与瘤壁血管重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6例DSA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瘤壁标本的NF-kB和VEGF表达进行检测,10例因脑外伤手术切除颞极的颞叶皮层动脉血管标本作对照,光镜下观察各组染色结果并作统计学分析,同时行常规组织学检查观察瘤壁粥样硬化病变特点.结果 动脉瘤组标本NF-k>B和VEGF阳性表达分别为23/26和21/26,10例正常对照组标本中NF-k>B和VEGF仅有微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NF-kB和VEGF在颅内动脉瘤瘤壁中的表达均以内膜、中膜较高,外膜表达较少,两者在瘤壁中的表达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40.组织学检查发现瘤壁出现程度不同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颅内动脉瘤伴随的重要病理改变.NF-kB和VEGF在颅内动脉瘤发病和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0.
王成伟  丁璇 《山东卫生》2005,(12):54-54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其导致同侧脑梗死的发病率高达90%-95%。最近10年,随着介入放射技术尤其是血管内支架技术的成熟和脑保护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