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目的 介绍自行研制的带控制阀种植牙手术骨粉收集器,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38例牙种植患者,应用自制的骨粉收集器收集种植窝制备时产生的骨碎屑,并将其用于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其中开窗式骨缺损29处,唇颊(舌)侧种植体颈部角形缺损23处.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无创口感染及裂开,原缺损处局部形态饱满,牙龈无明显退缩,X线片示种植体与周围牙槽骨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 应用自制骨粉收集器收集的骨粉修复种植体周围小型骨缺损效果良好,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建立包含不同长度标准直径种植体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长度种植体对即刻负载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薄层CT扫描下颌骨和自主开发的USIS软件建立直径4.1mm不同长度螺纹种植体即刻负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ANSYS软件分析长度分别为6、8、10、12、14mm的种植体,在垂直和颊舌向45°加载150N力时种植体骨界面的von Mises应力、应变值。结果 随着种植体长度的增加,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和应变值均呈下降趋势。垂直加载时,骨界面应力值在种植体长度从6mm增加到14mm分别下降14.9%、8.4%、11.3%和11.2%;其应变值分别下降23.4%、12.6%、12.7%和14.4%。颊舌向加载时,骨界面应力值在种植体长度从6mm增加到14mm分别下降19.23%、7.77%、5.2%和3%;其应变值分别下降18.2%、23.6%、10.5%和12.9%。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值在长度从6mm增加到8mm时下降最明显,尤其是颊舌向加载时。种植体骨界面应变值也是在长度从6mm增加到8mm及8mm增加到10mm时下降最明显。结论 种植体长度的增加能降低骨界面应力和应变值,呈负相关关系;但只在长度从6mm增加到8mm时应力值降低才较明显。这提示临床上尽量不要采用长度为6mm的种植体,并应适当地选择足够长度的种植体。  相似文献   
53.
不同直径种植体对即刻负载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包含螺纹种植体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直径种植体对即刻负载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应变的影响。方法采用CT扫描和自主开发的USIS软件建立不同直径螺纹种植体即刻负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ANSYS软件分析直径为3.3、4.1、4.8mm的种植体,在垂直和颊舌向45o加载150N力时种植体骨界面的von Mises应力、应变值。结果垂直加载时,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集中于颈部,应变集中于底部颊侧;三种直径种植体骨界面颈部的vonMises应力最大值分别为25、17.6、11.6MPa,应变最大值分别为1853、1303、1293με。颊舌向加载时,种植体骨界面的von Mises应力、应变值均明显增大,均主要集中于颈部舌侧;三种直径种植体骨界面颈部的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分别为131.1、78.7、68.1MPa,应变最大值分别为9622、5892和5816με。结论随直径的增大,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应变都呈下降趋势,以直径从3.3mm增大到4.1mm最为显著。认为采用即刻负载技术的螺纹种植体大小至少要4.1mm×10mm以上,而且要尽量避免受到非轴向力。  相似文献   
54.
倾斜角度对种植体骨界面生物力学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分析不同倾斜种植对种植体界面应力、应变及位移分布状况的影响。方法 :在第一磨牙区分别垂直及向舌侧倾斜10°、20°、30°植入种植体 ,建立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咀嚼肌力加载 ,分析在正中咬合情况下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应变及位移分布情况。结果 :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 ,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应变及位移均增加。倾斜30°种植时 ,种植体骨界面应力显著性增大(P<0.01)。结论 :种植体倾斜角度应小于30°。  相似文献   
55.
目的:以随机化、控制性、盲法设计分析一种新型光动力疗法治疗牙周疾病病人时存在的潜行性的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入选45例病人(每位病人至少有4个以上≥5 mm的牙周袋并分布在两个以上区域内).所有病人在接受基础检查、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ubgingival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治疗后,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在SRP之后接受一次PERIOWAVE光动力治疗,B组在SRP后接受一次PERIOWAVE治疗以及在6周后再一次接受激光治疗,而C组仅接受SRP治疗.在6周以及12周来访中检查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以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疗效的性别差异.结果:SRP组、A组均为8位男性7位女性,B组为7位男性8位女性.在6周、12周时,各组CAL均增加>1.1 mm,6周时CAL增加无明显差异,然而12周时B组男性CAL平均增加2.06 mm,明显高于女性组(1.61 mm)(P=0.031),与女性组相比,接受两次激光治疗的男性CAL增加27.4%.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牙周袋深度≥5 mm的男性牙周炎病人在接受两次光动力治疗后CAL增加超过女性病人27.4%.  相似文献   
56.
目的x-Rite's Shade Vision System和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的匹配性。方法采用X-Rite's Shade Vision System对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进行测色。结果X-Rite's Shade Vision System测量结果排序与原排序一致,排列差异最大有6个色片的差距。相邻比色板的色差△E^* ab参差不齐,最大的色差6.92,而最小的色差只有1.21。结论X-Rite's Shade Vision System与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不完全匹配。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包含即刻加载螺纹种植体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深入研究牙种植体即刻加载骨界面的力学分布规律。方法:以女性无牙牙合下颌骨为标本,采用螺旋CT扫描,DICOM格式保存。将DICOM数据导入计算机,用自主开发的通用外科手术集成系统(UniversalSurgicalIntegrationSystem,USIS)和ANSYS软件进行划分单元建模,并模拟ITI螺纹种植体的真实形态,在下颌骨前牙区植入3颗种植体,模拟种植体即刻加载的状态,将种植体骨界面定义为滑动摩擦。结果:建立了结构精确的含即刻加载螺纹种植体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牙种植体螺纹螺旋形态连续一致。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几何相似性、生物力学相似性及临床适应性均达到实验要求,为进一步研究牙种植体即刻加载的骨界面力学分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8.
目的:构建不同矢量骨吸收的牙周炎下颌骨3D数字解剖学模型。方法:采用CT扫描志愿者下颌骨获取扫描图像数据,利用医学三维图像重建软件Materialise Mimics10.0、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12.0、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Mesh 11.0等生成含完整解剖结构牙列的下颌骨模型。根据牙槽骨不同矢量骨吸收水平,构建体外典型以牙槽骨吸收水平为标准的无牙周炎模型以及轻度牙周炎、中度牙周炎、重度牙周炎患者下颌骨3D数字解剖学模型。结果:建立了不同程度骨水平吸收的牙周炎下颌骨3D数字模型。正常下颌骨模型节点总数55 034个,面单元总数108 273个;轻度牙周炎下颌骨模型节点总数53 703个,面单元总数105 608 个;中度牙周炎下颌骨模型节点总数52 362 个,面单元总数102 821个;重度牙周炎下颌骨模型节点总数50 445个,面单元总数99 099个。结论:建立的模型可有效实现对不同程度骨吸收牙周炎下颌骨的数字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某院诊治上前牙阻生患者72例进行研究,用随机分组表法分为干预组(口腔正畸治疗,36例)和常规组(常规手术治疗,36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97.22%vs.80.56%,P0.05);干预组患者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5.56%vs.22.22,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0.
1例75岁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患者,入院后为抗帕金森病给予多巴丝肼片(62.5 mg,bid)和吡贝地尔缓释片(50 mg,bid)。用药3日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将多巴丝肼片减量为62.5 mg,qd,1日后好转,续观3日后体位性低血压未再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