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基于Slicer三维可视化后处理软件的3D-CTA诊断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收治的57例拟诊为颅内动脉瘤且完成CTA和3D-DS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将CTA检查原始数据分别经传统影像工作站和Slicer后处理软件进行3D-CTA重建诊断动脉瘤,以3D-DSA为金标准。结果 57例中,3D-DSA检出51例60个动脉瘤,传统影像工作站及Slicer重建的3D-CTA均检出46例54个动脉瘤。两种重建方法获得的3D-CTA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断具有相同的诊断效能(灵敏度为88.3%,特异度为85.7%),而且两种CTA后处理方法对于瘤体大小的判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Slicer软件获取的3D-CTA重建图像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断可靠性、准确度令人满意,可被选择作为一种颅内动脉瘤CTA图像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术中破裂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病人,对可能影响其破裂的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大小、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应用与否、是否存在假性动脉瘤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中破裂动脉瘤的发生率是26.13%;Hunt-Hess分级、动脉瘤瘤颈宽窄、临时阻断与否、是否存在假性动脉瘤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宽颈动脉瘤(OR=10.791,P=0.000),存在假性动脉瘤(OR=32.752,P=0.002),Hunt-Hess分级(OR=0.073,P=0.002)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OR=0.055,P=0.001)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术中破裂主要与宽颈动脉瘤、存在假性动脉瘤、Hunt-Hess分级有关.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伴软脑膜动脉供血的硬脑动静脉瘘(pDAVF)的病因、形成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pDAVF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手术预后良好,术后半年DSA示2例瘘口完全消失,1例颅后窝底pDAVF的软脑膜供血的瘘口形态无变化;另1例保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因再出血死亡。结论 pDAVF有着独特的血管构筑,DSA可明确诊断。对于破裂出血的pDAVF,尽快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4.
桥小脑角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关系,为面肌痉挛MVD手术入路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15具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在4~25倍手术显微镜下对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可直接从尾侧方小脑绒球与舌咽神经之间的间隙显露面、听神经分离处,能够准确、安全、快捷到达CPA区相应的中血管神经复合体位置,充分暴露术野,达到完全减压效果。结论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术中损伤神经致术后颅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7例颈内动脉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中,床突段夹层动脉瘤3例,海绵窦段夹层动脉瘤1例,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1例,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1例,后交通段夹层动脉瘤1例。使用Willis覆膜支架8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无内漏,动脉瘤均未显影,支架释放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1年,DSA复查无复发,其中1例近端载瘤动脉支架内狭窄变形、但载瘤动脉通畅;mRS评分0分4例,1分1例,2分2例。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复杂动脉瘤动脉瘤是可行的;但对巨大宽颈动脉瘤,术后可能出现载瘤动脉狭窄的现象。  相似文献   
46.
颅骨缺损为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术常见的后遗症,多继发于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大量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等需行开颅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为促进患者康复,一般于去骨瓣减压术后数周或数月内行颅骨修补。然而,如修补术后继发感染、或者采用钛网修补出现钛网外露等情况,即宣告该类手术失败,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及额外的家庭经济负担。本文对颅骨修补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预防术后感染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术中破裂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病人,对可能影响其破裂的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大小、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应用与否、是否存在假性动脉瘤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中破裂动脉瘤的发生率是26.13%;Hunt-Hess分级、动脉瘤瘤颈宽窄、临时阻断与否、是否存在假性动脉瘤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宽颈动脉瘤(OR=10.791,P=0.000),存在假性动脉瘤(OR=32.752,P=0.002),Hunt-Hess分级(OR=0.073,P=0.002)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OR=0.055,P=0.001)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术中破裂主要与宽颈动脉瘤、存在假性动脉瘤、Hunt-Hess分级有关.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8.
颅中窝肿瘤的四种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近10年收治颅中窝肿瘤28例.分别采用颞下入路、改良翼点入路、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眶颧额颞下入路切除肿瘤.现结合28例临床资料讨论颅中窝肿瘤手术入路优缺点.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术中破裂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病人,对可能影响其破裂的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大小、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应用与否、是否存在假性动脉瘤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中破裂动脉瘤的发生率是26.13%;Hunt-Hess分级、动脉瘤瘤颈宽窄、临时阻断与否、是否存在假性动脉瘤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宽颈动脉瘤(OR=10.791,P=0.000),存在假性动脉瘤(OR=32.752,P=0.002),Hunt-Hess分级(OR=0.073,P=0.002)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OR=0.055,P=0.001)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术中破裂主要与宽颈动脉瘤、存在假性动脉瘤、Hunt-Hess分级有关.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螺旋CT检查,将数据输入工作站行图像三维重建。对其中9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41例直接手术证实。结果3D-CTA显示了瘤体的大小、方向,以及与载瘤动脉、邻近血管及骨质结构的相互关系;经手术、DSA证实本组3D-CTA对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为98.4%。假阳性率为1.6%,假阴性率为0。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无创、快速、高准确率的诊断技术;3D—CTA可显示各部位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邻近动脉分支及邻近颅骨的空间关系,对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