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4篇
  免费   63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969篇
预防医学   219篇
药学   317篇
  5篇
中国医学   2082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491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472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现代医院管理》2016,(1):75-78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信息资源需求与利用匮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我国对于信息的研究仅仅是停留在信息平台的建设与搭建,对于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应用研究很少,而大部分的信息研究还是以住院方面的为主。笔者从国内外对门诊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到门诊数据的逐步利用情况进行了探索,希望从门诊提供一个视角,能够利用数据挖掘从门诊积累的数据中分析出深层次的、高价值的信息,来为医院甚至卫生部门的各种决策提供支持和方向。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从瘀论治消渴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医师诊治消渴病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数据检索和手工查找相结合的方法,纳入消渴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和医案,共收集处方42首,建立数据库,对42首处方中61味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42首处方中共使用药物61味,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丹参、生地黄、黄芪、当归、葛根,四气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微寒,五味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甘味,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从瘀论治消渴多从行气活血、清热活血、益气活血、滋阴活血四个方面立法组方。结论:从瘀论治消渴组方用药较少单独使用活血化瘀法,而多是行气、清热、益气、滋阴与活血相结合。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2012年1月-2018年6月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为工具,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在纳入标准的215首方剂中,使用频数≥ 30的高频药物共28种,其中黄芪(143次,66.5%),茯苓(113次,52.6%),丹参(97次,45.1%),山药(86次,40.0%),当归(73次,34.0%)最为常见。糖尿病肾病治疗的药物四气以寒(11次,39.2%)、平(10次,35.7%)为主,五味中甘味(23次,50.0%)为主,归经中肝经(16次,20.0%)、脾经(14次,17.5%)居多,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912次,39.3%),活血化瘀药(307次,13.2%),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12种,因子分析中提取6个公因子。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多以甘温药黄芪(补虚药)为主,临床上可与苦寒药丹参,甘平药茯苓等组合使用,以及可随证配伍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文献中皮肤针疗法治疗疾病的应用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皮肤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规律和特点数据库",对近10年运用皮肤针疗法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统计分析。总结皮肤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规律和特点。结果:皮肤针疗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应用频次最高的科属为皮肤科(287次),占所有科属频次的50.98%;皮肤针疗法临床疗效显著,其在临床中治疗疾患治愈率最高的为皮肤科,愈显率最高的科属为外科;穴位叩刺和循经叩刺治疗病种广泛,不同叩刺力度有不同适应症,相同疾病亦要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叩刺力度。结论:皮肤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规律和特点,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在未来发展中,皮肤针的作用应被充分发挥,积极应用于更多疾病领域。  相似文献   
47.
中药复方是由2味或2味以上中药遵循中医理论组合而成的方剂。多味中药在合适的剂量配比之下,协同发挥作用,实现中医的整体调节治疗。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对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新药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传统的"七情和合"与"君臣佐使"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中药复方的成分、药效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同时,多种数理方法和模型的建立、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方法的发展与应用,也对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研究方法的发展虽促进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研究,但还需进一步建立适合中药复方配伍复杂关系的研究方法,以阐明中药复方及其成分/组分配伍的内在规律,进而构建新的现代中药复方,这也是目前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48.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处方用药规律,并探索核心配伍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知识服务平台、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CBM)文献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SLE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因子分析对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通过BATMAN-TCM对核心配伍药物进行疾病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 329首处方涉及中药317味,涉及19大类,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位居前3位,用药频次达4 687次,频数40次共计30味。关联规则得到二项关联组合27项,三项关联组合21项,关联网络图显示生地黄—牡丹皮之间关系最密切。系统聚类得到18组药物聚类组合。因子分析共提取出21个公因子。生地黄—牡丹皮配伍富集的生物学通路有47条,与SLE相关的信号通路有3条。结论SLE以阴虚内热为本,毒、热、瘀为标,治法以养阴清热为核心,核心药物配伍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中药复方辅助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借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数据平台,搜索晚期结直肠化疗并中药经方治疗等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剔除低质量文献,罗列组方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高频药物及其性味归经的描述性统计,基于SPSS Statistics 26.0关联规则及因子分析,SPSS Modeler 18.0聚类分析,Cytoscape软件直观网络图,进行数据挖掘整理与分析。结果 研究纳入相关文献148篇,处方155首,药物191味,用药总频次1823次,核心中药27味(使用频率 ≥ 10%),以白术所用最广。性味以甘温为首,归经以脾经为最。以置信度95%、支持度15%、提升度 > 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三药组合17组。聚类分析以欧式平方距离24为标准得到潜在聚类方剂3个。结论 中药复方用药以清补健脾,甘温扶正;平解邪毒,调气畅腑;肝脾同调,肺胃同治为规律,正合晚期结直肠癌化疗后脾虚毒恋、痰瘀互结之证。研究归纳出中药辅助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用药组方规律,予以临床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0.
生物信息数据库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生物信息数据库出现背景、分类及特点,论述如何利用生物信息数据库.指出生物信息数据库在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生物信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