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91.
背景:随着基因治疗的研究发展,将转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细胞移植入损伤区,达到该基因在体内的持续表达已可行,并有可能解决骨折患者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等难题。 目的:观察携带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成肌细胞体内局部多点注射对C57BL/6J小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4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完成。 材料: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2只,体质量22~25 g,建立左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 方法:42只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1只。实验组于骨折处周围肌肉中多点注射0.3 mL转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成肌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0.3 mL生理盐水。分别在造模后2,3,4周每组各随机取7只小鼠处死,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动物骨折部位形成骨痂面积的大小和组成成分的变化;外源性细胞在体内存活及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情况;各组动物骨密度及骨痂细胞生长情况。 结果:①实验组转基因成肌细胞BrdU及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阳性,4周实验组平均灰度值虽稍高于2周实验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入C57BL/6J小鼠胫骨骨折处周围肌肉中可存活4周以上,并能稳定地分泌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③实验组造模后各时间点外骨痂中小梁骨占骨痂总面积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3,4周经F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4周实验组骨痂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 < 0.05)。④电镜观察可见实验组骨生成细胞的数量、活跃程度和胶原纤维的数量、分布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局部注射转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成肌细胞可以促进C57BL/6J小鼠胫骨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392.
小鼠在腹腔注射(D_0)约氏鼠疟原虫前15天(D_(-15))肌注或灌胃咯萘啶100mg/kg,可使大部分小鼠不出现原虫血症。D_(-10)肌注或灌胃10mg/kg,D_(-5)肌注5mg/kg或D_(-4)灌胃5mg/kg亦有抑制原虫血症的作用。因该株原虫对氯喹具固有的抗药性,故即使在D_(-3)肌注或灌胃400mg/kg氯喹(>(2/3)LD_(50))亦不能保护小鼠不受感染。 应用伯氏鼠疟原虫的实验证明:咯萘啶杀裂殖体的持效作用明显比氯喹的为长。咯萘啶剂量为10mg/kg(ED_(50)的1.47倍,或LD_(50)的0.7%)时,D_(-6)灌胃一剂即能抑制原虫血症的出现,但相应剂量的氯喹67mg/kg(ED_(50)的1.47倍,或LD_(50)的10%),仅于D_(-2)给药有微效。  相似文献   
393.
赝复体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腭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赝复体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口腔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靶向放疗中的初步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从2009年起在就诊于我科的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中,选择腭腺肿瘤患者5例。5例患者在术前经CT检查,设计粒子植入靶区方案。在全麻下先手术切除肿瘤组织,2周后按照术前设计方案,分层立体式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同期行上颌腭部缺损取模,设计并制作赝复体义齿,在近瘤腔的赝复体基托组织面呈球形埋入数枚放射性粒子。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结果:术后随访2~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现靶区所覆盖范围肿瘤复发或转移。所有5例患者戴用赝复体均感语音、咀嚼、面容明显改善,除2例患者有舌体轻度烧灼感外,无任何不适主诉。结论:对腭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采用赝复体放射性粒子埋入联合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方法,对靶区行立体式、全方位的放射治疗,在增强放疗效果、防治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近期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94.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人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应用腹膜透析维持肾脏衰竭患者生命已经成为主要方法之一。但腹膜透析置管术对麻醉的要求却有其特殊性。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是一项腹壁区域阻滞新方法[1,2],该方法是否适合腹部短小手术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95.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铝颗粒对大鼠肾脏的潜在毒性作用.方法:将7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纳米氧化铝(nNAOs)组(50 mg·kg-1)、纳米氧化铝(NAOs)组(50 mg·kg-1),每组25只,每2 d腹腔注射1次,共60 d.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在第2、4、8、15、30天测定铝元素在肾组织中的含...  相似文献   
396.
目的探讨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血液科收治的927例初诊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ETV6-RUNX1检测结果,分为ETV6-RUNX1+组及ETV6-RUNX1-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182例ETV6-RUNX1+患儿规范治疗,其中144例接受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ALL 2008方案治疗(CCLG-ALL 2008方案组),38例接受中国儿童癌症协作组(CCCG)-ALL 2015方案治疗(CCCG-ALL 2015方案组),对比两种方案的疗效、严重不良反应(SAE)发生率及治疗相关死亡(TRM)率。结果 927例B-ALL患儿中,189例(20.4%)ETV6-RUNX1阳性。ETV6-RUNX1+组初诊时有危险因素(年龄≥10岁或<1岁,WBC≥50×109/L)的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ETV6-RUNX1-组(P值分别为0.000和0.001),而泼尼松诱导试验反应良好、诱导化疗第15天或第19天微小残留病(MRD)<1%,以及诱导化疗第33天或第46天MRD<0.0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ETV6-RUNX1-组(P值分别为0.001、0.028和0.004)。ETV6-RUNX1+组的5年无事件生存(EFS)及总生存(OS)率均显著高于ETV6-RUNX1-组(EFS:89.8%对83.2%,P=0.003;OS:90.2%对86.3%,P=0.030)。CCLG-ALL 2008组感染相关SAE发生率显著高于CCCG-ALL 2015组(27.1%对5.3%,P=0.004),TRM发生率也高于CCCG-ALL 2015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对0,P=0.348)。结论 ETV6-RUNX1+儿童B-ALL初诊危险因素较少,早期治疗反应较好,复发率低,总体预后良好;适当减低化疗强度,可降低感染相关SAE及TRM发生率,并进一步提高该亚型ALL患儿的OS率。  相似文献   
397.
目的验证中文版爱丁堡视觉步态评分(EVGS)在脑瘫儿童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根据国际指南对原量表进行翻译和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 选取30例脑瘫患者的步态视频, 由6位具有不同步态分析经验的评估师分别独立使用编译后的量表进行评分。测试者间和测试者内信度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评价,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分组比较评价校标关联效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结果中文版EVGS 17个条目的组间ICC为0.20~0.87, 组内ICC为0.41~0.90。有经验组的大部分条目具有良好的组间和组内信度, 无经验组的大部分条目具有中等的组间和组内信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中文版EVGS量表与PRS(r=0.77, P<0.001)和OGS(r=-0.85, P<0.001)呈强相关;与GMFM-D/E区总分(r=-0.55, P=0.002)呈中等程度相关, 与10MWT(r=-0.69, P<0.001)和TUG(r=0.60, P<0.001)呈强相关。EVGS评分在不同GMFCS分级之间以及不同受累侧下肢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文版EV...  相似文献   
398.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改良uncut Roux-en-Y吻合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手术时间和吻合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为本院收治的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82例,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差异性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n=41)实施常规Roux-en-Y吻合,观察组患者(n=41)开展改良uncut Roux-e...  相似文献   
39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能明显改善局部进展期食管癌病人的生存,其中新辅助化疗及新辅助放化疗的重要作用已逐步达成共识。两种新辅助治疗方案之间的优劣仍存在诸多争议。我们对近年来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0.
目的 探讨儿童白血病化疗后合并播散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白血病化疗后合并播散性曲霉菌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结果3例患儿的基础疾病均为白血病,存在多个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包括:反复发热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皮下硬性结节,肺部CT提示结节影、空洞,磁共振成像提示肝、脾、肾散在低密度灶(T2加权),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阳性,均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确诊后,2例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抗真菌治疗超过4周,并在临床症状好转、中性粒细胞恢复及影像学提示病灶好转或无进展情况下恢复化疗,同时予口服伏立康唑维持治疗,随访6~12个月,播散性曲霉菌病达治愈标准.1例白血病持续完全缓解,截至随访结束仍生存;1例因家属要求暂停化疗,白血病复发死亡;1例因治疗无效或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多次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后感染仍无法控制,且因长时间暂停化疗,白血病复发,最终死亡.结论 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反复发热,并有多发皮下硬性结节、肺部结节或空洞、肝脾肾散发性低密度灶、GM试验阳性,应考虑合并播散性曲霉菌病.有效且足疗程的抗真菌治疗,并在适当时机兼顾化疗,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