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袁文琳  黄峥蕊  肖思佳  张卫东  沈云亨 《中草药》2021,52(10):2978-2986
目的利用体外细胞毒模型结合模式生物斑马鱼急性毒性模型,筛选和评价山豆根提取物、组分及重要单体成分的细胞毒性及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以期发现山豆根潜在的毒性成分。方法考察山豆根提取物、组分及主要单体成分对人心肌细胞AC16、人正常肝细胞L-02、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毒性,筛选山豆根中具有较强细胞毒性的组分及主要单体成分,评价其对模式生物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计算斑马鱼的最大非致死浓度(maximun non-lethal concentration,MNLC)、10%致死浓度(10%lethal concentration,LC10)和半数致死浓度(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给予山豆根酮(1/9MNLC、1/3MNLC、MNLC、LC10)进行干预,观察斑马鱼器官形态学结构的畸形变化、运动情况的异常变化和死亡数量等毒性表型,计算畸形变化率,并考察斑马鱼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山豆根酮对AC16、L-02、HK-2和SH-SY5Y4细胞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在斑马鱼急性毒性模型中,山豆根酮组斑马鱼毒性明显,主要表现为肝毒性、神经毒性、心血管毒性、肾毒性等,其中肝毒性在各剂量下均表现明显,且肝脏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山豆根酮可诱发斑马鱼肝脏损伤,表明肝脏可能为山豆根酮的主要毒性靶器官。结论山豆根酮为山豆根潜在的毒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黄瑞香Daphne girald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以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齐墩果酸(Ⅲ)、十八碳酸单甘油酯(Ⅳ)、十八烷基咖啡酸酯(Ⅴ)、白桦酸(Ⅵ)、瑞香毒素(Ⅶ)、齐墩果瑞香醛(oleodaphnal,Ⅷ)、紫丁香苷(Ⅸ)、sinapylalcohol 1,3′-di-O-β-D-glucopyranoside(Ⅹ)。结论化合物Ⅲ、Ⅳ、Ⅵ、Ⅶ和Ⅹ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芜花条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芜花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利用UV,IR,^1H—NMR,^13C-NMR,MS等光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芜花条中分离得到了6个香豆素类化合物,经鉴定为伞形花内酯(1)、双白瑞香素(2)、瑞香素(3)、edgeworthin(4)、结香素(5)、伞形花内酯7-0-β—D-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3~6为首次从芜花条中分得的香豆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长梗瑞香地上部分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长梗瑞香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瑞香素(1)、双白瑞香素(2)、瑞香新素(3)、异瑞香新素(4)、左旋松脂酚(5)、瑞香醇酮(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5.
大花鸡肉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紫葳科角蒿属植物大花鸡肉参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制备薄层色谱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纯化,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花鸡肉参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邻-羟基苯甲酸(O-Hvdroxvbenz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正二十六烷酸(Hexacosan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乌苏酸(Ursolic acid)、槲皮素(Quercetin)、槲皮苷(Vincetoxicosi-de B)、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 benzoic acid)、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Methoxy 4-hydroxy-benzoic 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芜花条的抗炎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药理活性追踪下的化学成分分离手段,从芜花条中发现抗炎活性成分。药理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药理模型。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芫花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及氯仿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利用UV、IR、1HNMR、13CNMR、MS等光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芜花条中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六烷酸1-甘油酯(1)、β-谷甾醇(2)、咖啡酸正二十烷酯(3)、咖啡酸正二十二烷酯(4)、咖啡酸正十八烷酯(5)、胡萝h苷(6)、芫花素(7)、木犀草素(8)、(+)落叶松脂醇(9)、芹菜素(10)、山柰酚(11)、瑞香黄烷素B(12)、染料木素(13)、二氢山柰酚(14)、对羟基苯甲酸(15)、槲皮素(16)、丁香苷(17)、丁香醛(J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9)。结论:化合物1、3~5、7、15、17~19为首次从芫花条中分离得到。芫花条乙醇提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高剂量组(400mg/kg)、氯仿萃取部位高剂量组(200mg/kg)及咖啡酸正二十二烷酯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7.
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和纯化方法,从蜘蛛香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73个化合物。应用一维和二维NMR,UV,IR,MS等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化合物类型涉及环烯醚萜、倍半萜、单萜、三萜、木脂素、黄酮、简单芳香类等,其中新化合物77个。前期已对68个新化合物和25个已知化合物进行了报道。该文报道余下9个新化合物(1-9)和71个已知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valeriotriate A(8a)的结构修正,以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